浙江台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形近字组词

概(   )凉(   )(   )(   )

(   )晾(   )誉(   )(   )

2、字词搜索。

本册书我们在“艺术的魅力”中,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还积累了不少和艺术有关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把它们写下来吧。

与音乐有关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写作有关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绘画有关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链接

1.自然之美,令人神往。在老舍先生笔下,草原上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就像只用______,不用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轻轻流入云际。孟浩然夜宿建德江,看到“野旷天低树,______。”他笔下的村庄:“绿树村边合,______。”苏轼在望湖楼看到“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______夜行黄沙道中,看到“______,清风半夜鸣蝉。”在刘禹锡笔下:“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杜牧眼中,江南的春天是那么美丽:“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朱熹则赞到:“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王安石眼中,山水也有情:“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

4、填空题

1.鲁滨逊和星期五从野人手中救下的基督徒是_____

2.鲁滨逊.星期五跟野人作战,____名野人在小船里逃生。

3.鲁滨逊听从了西班牙人的劝告,把搭救西班牙人同伴的计划延迟了____。 

4.鲁滨逊回到英国后,对自己的处境反复考虑,感到实难安身立命,就决定到____去一趟。  

5、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一进门,我就到一股清香。( )

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今天的所见所( )

(2)小宁独自一人静静地欣赏着音乐。( )   

李政道当时很受导师的欣赏(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描写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场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话巧妙运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

D.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乡村夏夜风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7、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 )的手法,第一首明写( ),实质要表达自己( )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 )的精神。

2.《石灰吟》的在这儿是( );的意思是(   )。

3.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本学期在百花园中学过一首陈毅的《青松》,请你把它写下来。

 

8、课外阅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___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___________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___________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植物的花香

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的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沾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植物的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脑供氧充足,因此人能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力增强。

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短文围绕中心句都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写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这句话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这句话是本文的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____

(2)这句话中的花香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是对人类无益的。____

(3)“大多数表示范围,如删去则变为全部有益于人类,与事实不符,因为有些花香也会给人类带来副作用。____

4第⑤自然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快乐阅读,我能行:

(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________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6)

1)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   )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天际流。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shà  sà]时间[  ]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突然],海面上[  ]起了大风,卷[juǎn  juàn]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    ]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月光照下的________的大海。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

月光照下的________的大海。

(2)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

________ [shà  sà]时间 [  ] ________ [忽然  突然] 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 [juǎn  juàn]

________ [    ] ________ [  ]

(3)做一做。

月光照亮了浪花。

字句:________

字句:________

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缩句: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3、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练习。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网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者一个人的文化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9.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材料三】书法是杨明的第一特长。他回忆小学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很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十分享受这个过程。杨明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爱上了书法,老师也通常在练得好的字上画图,每次看到自己的图多了就会感到特别开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两条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和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你觉得写好书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将下面的一句话工整地抄写下来,并对自己的书写做出相应评价。

一笔一划写字,一言一行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侬我侬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规:它套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潜移默化:________

【2】“我”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分条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⑧自然段中“我”回忆了什么。这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对“我”一家三代人有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写得优美是因为(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读书时的情态和动作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凄书时的情态和动作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8、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那些温暖的时光

提示: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