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骑_____ 俯_____
倚_____ 腑_____
刻____ 烂_____
骇____ 栏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相貌( )( ) ( )( )有礼
端庄( )( ) ( )( )目秀
大步( )( ) 健步( )( )
面红( )( ) 金刚( )( )
( )( )玉立 风姿( )( )
3、组词
蒙(_________)密(________)瑕(________) 慨(________) 赌(________)
朦(_________)蜜(________)暇(________) 概(________)睹(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8分)
(1)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2)( )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3)( )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4)( )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5、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横线上)。
最近几个月,我忙于参加钢琴考级,学习有所(dān ge)_____,致使语文半期考试才考了75分,我感到十分(chén yù)____。老师看见了,(kuān wèi)____我说:“不要(yōu shāng)_____,只要你今后处理好练习钢琴和语文学习的关系,更加努力地学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这两句诗中“磅礴”的意思是( )
A.(气势)充满
B.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2】这两句诗是一组对偶句,与“腾细浪”相对应的是( )
A.乌蒙磅礴
B.走泥丸
【3】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山势险峻,这是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_________”“泥丸”形容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
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
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类文阅读。
移家①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搬家。②浑:全。
【1】这首诗作于诗人________时,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________的深厚感情。
【2】全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的无限痴情。
【3】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下列对“系”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的“系”是“约束、羁绊”的意思。
B.“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
C.“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D.“系”字符合春日和风吹拂的情景,表现出它们对主人的款款深情。
【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出自_____,是_____(作者)于1944年9月8日在追悼_____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2】司马迁是中国_____时期的文学家,他的《_____》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_____
10、阅读。
夏日草原(节选)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放眼四望,草原像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已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1】本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夏日草原给人带来的欢畅快意的感受。
【2】本文作者在描写草原景色时,调动了各种感官,请用“ ”画出一处从视觉描写的句子,用“_____”画出一处从触觉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处从嗅觉描写的句子。
【3】“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这让我联想到了《敕勒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厂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抒发作者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1、藏羚羊的跪拜
至今,我每次穿过藏北无人区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以前,捕杀野生动物是不受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藏羚羊、野马等,眼下却是凤毛麟角了。
当年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经常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叉子枪的是这样一件事——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准备喝酥油茶时,突然瞅见草坡上站着一只肥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他丝毫没有犹豫,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从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认为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也在情理之中。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泪迹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没有当即将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呢?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情景。夜里躺在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这时候,老猎人明白了肥壮的藏羚羊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给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剖腹半途而停。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解释词语。
凤毛麟角: 忐忑不安:
(2)仔细读4~6小节,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3分)
发现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 ﹏ ”画出描写藏羚羊跪拜的句子。藏羚羊为什么向老猎人跪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猎人为什么把藏羚羊连同它没出世的孩子掩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藏羚羊的跪拜让老猎人觉得蹊跷,夜里躺在铺上也是久久不眠,双手一直颤抖,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老猎人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
12、读《为人民服务》节选,做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固: ________ 或: ________ 泰山: ___________ 鸿毛: 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你对司马迁说的那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13、课外阅读
老舍先生的“放养”教育(节选)
龙飞儿
舒乙在向记者谈到他的父亲老舍时,提到两件趣事:
老舍先生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用在写作上,要求环境绝对安静,字斟句酌时,往往表情非常严肃。
但有时,他又充满童心,非常逗乐。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年末测试,舒乙竟然考了全班第一。他举着大红奖状来到父亲面前,美滋滋地说:“父亲,快看,俺中了头名!”老舍放下笔,从书堆里抬起头来,笑眯眯地拿着奖状左看右看,然后哈哈大笑:“儿子,你是好样的!但是老师悉心教导的恩情可不能忘,咱得给老师送点儿礼啊!可是,送啥好呢?”老舍言罢,想了一会儿,便钻进厨房。正当舒乙一头雾水的时候,老舍提着一只油嫩鲜美的烤肥鸭递到舒乙手中,说:“儿子,给你老师送去!”“不,回来!”刚要出门的舒乙,连忙缩回一条腿。只见老舍大笔一挥,“唰唰唰”写了一张纸条,曰:奉上肥鸭一只,老舍。舒乙说,直到现在,他的老师还保存着那张条子。
老舍在教育孩子方面,只有两个字:无为!他不看重功课,也没有强迫舒乙学贯中西,子承父业,甚至还希望舒乙长大后当木匠或是拉车。但是,舒乙却学了理工科,老舍非常高兴,竟然还生出些小得意。因为,当时理工科是建设国家最实用的。那时的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每当理工科同学到舒乙家玩时,老舍总会拿把小椅,像一名小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讲话。他们说到哪,他的眼神就跟到哪,还在小笔记本上恭敬地写写画画。后来,老舍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可喜的寂寞》,表达对儿子及他同学的无限崇拜之情。
作为一名文学泰斗,老舍先生没有架子,知恩图报,虚心向晚辈学习,连他爱煸能的小缺点,也带有几分孩子般的小情趣。
【1】画线的第三段是一个___段,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描写了老舍充满童心,非常逗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概括老舍的性格特点?请用“ ”在文章中画出来。
14、阅读理解。
青少年近视知多少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近视能不能恢复正常,这几个谣言千万不要相信
近视可恢复到正常
近视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真性和假性。假性近视可以恢复到正常,但是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正常情况下,眼轴是24毫米左右,近视眼的人群眼轴明显延长,每增长一毫米度数就会增加300度左右。一旦患上了近视,必须选择正规的医院,科学规范的验光并且佩戴眼镜来矫正视力。
低度近视的人群不需要戴上眼镜
低度近视人群不佩戴眼镜是不可取的行为。一部分低度数的人群担心戴上眼镜之后会让近视越来越严重,其实这是谬论。近视度数加深预防和眼镜没有任何关系,不良的用眼习惯是加深近视的主要因素。戴上合适的眼镜,不仅能让人们看东西更加清晰,同时减慢了近视发展的速度。当孩子的近视超过100度时必须要戴上眼镜。成年人近视在300度以下,如果不需要清晰工作或者开车的话不需要戴眼镜。
不戴眼镜度数就会降低
降低眼睛的度数,通过不戴眼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对于长时间佩戴眼镜的人群来说,突然摘掉眼镜,会升高裸眼的视力,这主要和大脑中枢神经有关。因为大脑中枢神经已经适应了模糊的图像,处理图像能力明显提高,突然摘掉眼镋确实能短暂性地提升视力,但是近视度数并不会发生改变。为了能让人们看得更加清楚,睫状肌会不断地进行调节,加重了视力疲劳感。高度近视的人群必须要长时间戴眼镜来减轻眼睛的疲劳。
戴眼镜会引起眼睛变形
眼睛变形和戴眼镜其实并没有关系。近视患者眼睛变形,是由于疾病本身引起的。另外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减少了视觉效果,所以戴上眼镜时可以看出眼睛缩小,把眼镜摘下来时眼睛会变大。
【1】阅读“材料1”,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不容小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
【2】数据显示,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近视率____________。
【3】小丁在最近学校组织的视力检查中发现已经有了200度的真性近视。他觉得度数不深,不影响学习,戴眼镜太麻烦了。他还担心戴上眼镜,会变成“水泡眼”,不好看。你觉得小丁可以不戴眼镜吗?你能结合材料内容向他说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想向(同学 家长 学校)(选择打“√”)写一份“保护视力”的倡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巍峨的长城犹如一条盘旋在柴山峻岭之间的巨龙。(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人们都夸耀拥有高尚医德和医术的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楼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主楼十分宽敞,别致美观。(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空的繁星,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比喻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18、句子加工
①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我们的人被他打死了四十九个呢!(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队奏起狂欢的音乐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表达
题目:假如我可以穿越到
同学们,想象可以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果可以进行一次时空穿越,你最想穿越到什么时候?或许你想和某一历史名人对话,或许你想飞越到未来世界看一看……请展开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成。(2)立意新颖,想象丰富。(3)不少于500字。(4)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班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