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头丧气 心平气( ) ( )合之众
万( )更新 ( )知非福 行善积( )
2、细细看一看,比一比再组词。
仑( ) 蝶( ) 峻( )
仓( ) 碟( ) 竣( )
榄( ) 裳 ( ) 菠( )
缆( ) 赏 ( ) 波( )
3、填空。
1.你好,______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_______吗?你好,______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_________,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________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________。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______________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填空。
本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七月天山与众不同的美。____________,欣赏到神奇的雪山;___________,领略原始森林的幽深;___________,满眼是烂漫的鲜花。
5、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七八月份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草原如同无边的lǜ tǎn________。在这里,可以品尝风味独特的手抓羊肉、nǎi dòu fu_______,可以欣赏悠扬舒缓的蒙古长调。那达慕大会是夏季草原上最隆重的节日,平时shāo_______带羞涩的草原儿女,身着各色的yī shang______,纵马飞奔,如一道道cǎi hóng_______疾驰而过。mǎ tí________声、欢呼声、歌声,在草原的上空久久回荡……
6、阅读平台。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孩子真烂漫。
_________________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批走俏货。
_________________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拟人的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咏梅词写了梅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赞扬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中表现了梅花不居功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理解下列字词。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石》的作者是________朝被称为“________”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把第一句诗中的“咬”换成“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过故人庄》,并完成填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解释下列字词。
过:_____________ 鸡黍:_____________
轩:_____________ 话桑麻:_____________
【2】诗中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_________。三、四句是描写_________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像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B. 颔联描写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远景,绿树环合,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大,优雅恬静;下句是近景,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景象。
C. 颈联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D. 尾联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悦,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言有尽而意无穷。
【4】诗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理解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飒地响。
一个小苍蝇(伸 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越)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嗅 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个小苍蝇(停 落)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
【2】给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松脂(______) 拂拭(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的“很久很久以前”“一万年”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________,也是在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训练
《故宫博物院》
A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C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D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AB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部说明了太和殿的_____;再从____部说明了______。
【2】这几段文字主要介绍太和殿______的特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第一段写太和殿的_____第二段转入写______。
【3】这几段文字除主要采用了______的表达方式外,还采用了______的表达方式。
【4】ABC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以上三段文字主要按照由_____到______,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说明。
【6】A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中的“俗称”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
【8】B段为什么对龙的描述达10次多?
___________________
【9】D段描绘皇帝举行重大的典礼就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B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2】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A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7】B段的立足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18】B段在立足点①中延伸出哪些方位名词?立足点②中延伸出哪些方位名词?
___________________
【19】B段的说明对象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20】C段的说明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
【21】太和殿的位置是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
【22】D段的说明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3】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4】AB段文字都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请分别具体说明突出了什么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上述AB两段文字看,选文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
【26】以上三段文字分别突出了对什么的描述?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7】太和殿描绘神态各异的饰龙,意在表明皇室的威严。请写出带有龙的成语(至少6个)。
___________________
【28】本文最后一句话“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29】“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体会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又一个“铁人”
共产党员王守忠是西北石油地质局井下作业大队副大队长。25年的野外工作,25年的艰难困苦,25年的成功与奋斗,使他成为又一个“铁人”。
1984年9月22日,一个钻井队正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钻一口井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强烈的井喷。这一方面证实了塔里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井喷随时都会引起油井起火,随时都会烧掉价值上千万元的钻塔和其他备,立下大功也面临着大难的这个井队,正是6008井队,王守忠当时是井队队长。
面临剧烈的井喷和凶猛的大火,王守忠立即通知灭火,切断电源,命令在场人员撤离危险区。而他自己却带着几名工人守护在井口。强大的油气流从管线口呼啸而出,近40米高的火龙腾空而起,熊熊烈焰把戈壁夜空烧得通红,巨大的响声震撼人的心肺。为制服井喷,各级领导坐镇指挥。27日上午,狂风把突然出现的火龙抛上几百米的高空,向井场中心扑去,方圆一公里内一片火海,黑烟翻滚升腾,遮天蔽日。王守忠同志同敢死队员集结在火海前,要求现场采访记者拍下集体照,说如果回不来给家里留个纪念。这段时间,王守忠嗓子哑了,手脚和身上的皮肤被滚滚的原油灼红了,但他一直坚持战斗,直到完全控制井喷。
在塔里木,王守忠几乎参加了每一次制服井喷的艰苦工作。因此可以说,他寻找石油的足迹,是许多生与死的经历构成的。一位外国专家目睹了王守忠那拼命的劲头,问他:“你不怕死吗?”王守忠回答:“油井是国家的,就是豁出命,也要保住它!”
【1】文中加点的“大功”和“大难”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第三自然段描写井喷和大火的语句。
【3】短文具体描写井喷和大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守忠和同志们为什么在火海前要求记者拍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了王守忠_________的英勇事迹,赞颂了王守忠的_________精神。
【6】王守忠是“又一个铁人’”,那么,“铁人”是谁,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专练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1】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2】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3】有遮阳蔽日之处,【4】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人们把吐鲁番称作_____________。
【4】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_________,理由有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吐鲁番人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_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__
13、阅读。
_______________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 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 )已赚到不少钱了( )他为什么还不快乐( )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 )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 )他的朋友淡淡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消瘦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他对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布满辛辣,不幸与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你的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和生之信心。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在黑暗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在断壁悬崖边找到通幽之捷径;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的“冰心”解冻,重整生活之旗鼓;这掌声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许。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很多时候,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或许是一切。
【1】给文章加个题目。
【2】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平坦( ) 自私( ) 索取( ) 狭小( )
【4】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的心情是( )。
A.平静
B.高兴
C.悲伤
【5】想想看,对那个卖艺人来说,掌声代表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你知道吗□□桑坏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地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在“□”里加上恰当的标点。
【2】本文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抱养了两个孩子,加重了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
B. “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C. “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对抚养邻居的孩子很犹豫,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4】读选段,回答问题。
第四自然段细致地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_____;“搔搔后脑勺”,说明他在_______;“得把他们抱来”,说明渔夫_________。由此可看出渔夫是个__________的人。
【5】“一动不动”这个词表达了桑娜怎样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怀念母亲。(扩句)
2.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修改病句)
17、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19、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
21、开心作文。(30分)
题目:我的
友情提示:可以填“爸爸、妈妈或老师、同学”等,然后选一两件事来突出这个人的特点。别忘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