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句名言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3)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_______________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__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曹操)
(6)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7)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
(8)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七律》)
2、会认
给下列生字注音。
湛____ 绚____
矗____ 穆____
3、课文原文填空。
______
______
______
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解释下列词语。
翻墨:________ 白雨:________ 醉书:________
卷地风:________ 跳珠:________ 水如天:______
5、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个句子,让读者能想到一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作者: 代诗人
,日暮客愁新。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代词人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两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3】《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都写了_____(时间)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前者表达了_______,后者表达了_______。
7、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阿(ā)谁 冢(zhuó)累累
B.狗窦(doù ) 雉(zhì)
C.松柏(bǎi) 舂(chūn)
D.羹(gēng) 贻(yí)
【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yí):送,赠送
D.雉:野鸡
【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
【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仗 D.夸张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全诗写尽了人生苦难、社会遭遇,乃至更多人同样的遭遇,对社会发出强烈控诉。
C.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展开的。
【3】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B.这句话写的是红军翻越五岭、乌蒙等大山的情景。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是诗人伟大的胸怀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第一幅是过五岭,请照样子写出另外四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人在旅途”的徐霞客
从二十二岁开始,徐霞客就踏上了考察探险的旅程。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十分落后,长途旅行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但对于徐霞客来说,越奇、越险、越没人的地方,他越要去探个究竟。
有一次,徐霞客来到了湖南茶陵,要探访那里的麻叶洞。当地百姓纷纷劝阻他说:“千万别去,洞里有神龙奇鬼,从来没人进去过。”徐霞客从来不信什么鬼神,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高兴地前往,他要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险者。
徐霞客举着火把进入洞中。洞的入口非常狭窄,他只能像蛇一样往前爬去,腹部和后背都擦着岩石,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但是,进入洞穴的深处后,他看到了一副精妙绝伦的奇景:一根根石柱光洁如玉,一块块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仿佛是________。
当徐霞客从洞中出来的时候,洞口已经围了好多人。他们原以为这个大胆的外乡人肯定被妖怪吃掉了。当徐霞客向他们描述了洞内的奇景时,人们无不对他投来敬佩的目光。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
【1】作者列举了什么具体事例说明徐霞客不畏艰险的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
【2】徐霞客进入洞中后看到了怎样的奇景?请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
【3】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出你的观点,并从短文中摘抄相关的语句印证你的观点。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
印证的语句:_____________
【4】“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这坚强的意志,让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并完成了《徐霞客游记》。
B.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徐霞客的赞美和敬佩。
C.徐霞客在旅途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被他轻易化解了。
D.探访麻叶洞只是他遇到的困难之一,作者用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徐霞客不畏艰险,有着坚强的意志。
【5】读完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北京的四合院
阅读任务:a.向参观者介绍四合院的类型。
b.向参观者介绍标准四合院的构成。
材料一: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大致内容是什么。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的身份就能知道个大概。如果要进去拜访,知道这些便不致失礼露怯。
材料二:四合院,顾名思义,“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就是合拢、围合,“院”就是庭院,四个方向的房屋把一个庭院围合在中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人们在描述四合院规模的时候,一般喜欢用“进”。简单来说,一进就是一个院落,院落是四合院空间的基本单元。北京四合院是由一个个院落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空间类型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及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这里所谓“标准”,是指它包含了北京四合院的所有必要特征,并满足三代同堂这样一种中国普遍的家庭模式的居住需求。
材料三:右面是以三进四合院为例,鸟瞰一个标准四合院的组成。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坐北朝南;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宅门。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祥瑞的事物都来自东南方,所以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第一进和第二进院落之间还有一道门,叫垂花门……
【1】选择序号填空。
带着“介绍四合院的类型”这一任务阅读,你重点阅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介绍标准四合院的构成”这一任务阅读,你重点阅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材料一;②材料二;③材料三)
【2】结合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符合文意,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由四间房屋和一个院落组成的中国建筑就是四合院。(______)
(2)标准的北京四合院是三进院落。(______)
(3)三进院落比二进院落多了南面的外院和倒座房。(______)
【3】结合材料三想一想:把正门、垂花门、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填写到三进院落平面图A、B、C、D、E相应的位置,应该怎样填?写在下面对应的括号里。
A(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E(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都被海水淹没了。
②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③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看事物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保护——__________ 简单——__________
【2】第②段中有两个“奇怪”,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1)第一个“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个“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农把秘密说破了”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4】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什么说看村子里的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用“ ”在文中画出说明相关道理的语句。
【5】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的,但是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面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离千里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了,不会再回来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因为他们知道,那个千里以外桃花盛开的地方,才是他们老师的归宿,他们只能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泪珠洒下。
远处传来了火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学生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就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而悠扬,热情而悲伤。
夜在颤抖……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随着车跑着,唱着:
“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让泪水滤过追诉。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
可是有谁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两天前,去县城体检,得知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1】苗老师来到站台为什么会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在文中找出来。
【2】“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孩子们舍不得苗老师,是因为________ , 孩子们没张口挽留苗老师,是因为________。孩子们给苗老师唱了一首《________》,这歌声里包含着孩子们对苗老师的________。
【5】苗老师之所以不把自己患白血病的事告诉学生,是因为她________ , 表现了她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悼鲁迅先生(节选)
巴 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______ 汇集——______ 悲痛——______
【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______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________。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 )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字填入片段中的括号里________。
吼 瞪 揪 推
从“揪”这个动词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多选)
A.使语句精练
B.渲染紧张气氛
C.加强故事悲壮色彩
【3】请用“ ”画出一处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写出感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老汉崇高精神的赞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团结友爱
C.无私无畏
D.忠于职守
15、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⑴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⑵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⑶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被”字句)
⑷在这知识竞争的年代,我怎能不努力学习呢?(改写成陈述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把两句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郭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物无言却有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5.甲虫振着翅膀。(改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改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1)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怀念母亲。(扩句)
2.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修改病句)
21、习作(选一题来写)
(1)读了《公德》与《百合花》这两篇短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感受与联想吧。选择其中一篇短文,来写一篇读后感吧,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自己取,字数在400个以上。
(2)今天,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也会有特别的心情与感受,围绕“今天”这个话题来写一篇作文吧,可以写今天的心情,写发生在今天的事情等等。注意内容具体,感受真实。题目自己取,字数在4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