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读这一句时要用________的语气,要表达出对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名言的下一句,注意做到格式正确,行款整齐,书写规范。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
3、按《月光曲》填空。
1.《月光曲》讲述了_____(国家)著名音乐家_____,因____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_____对音乐的痴爱,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2.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间能得几回闻。
3.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4.描写音乐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光曲》也叫_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是______(国家)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广为流传的交响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月光曲》中我们虽然没有听到曲子,但我们通过皮鞋匠的联想可以知道《月光曲》的旋律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写。把字写正确,写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音节。
(1)山东的省会是济南。 ( )
(2)奶奶的眼神越来越不济了。( )
(3)我一走进卧室,鲁迅先生就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 )( )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
(5)圆周率是我国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 ( )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dot##潋滟 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晴方好 ______
A.正。 B.方向;方面。
(3)雨亦奇 ______
A.奇怪。 B.奇妙。
(4)总相宜 ______
A.合适。 B.应当。
【2】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能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下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7、阅读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写的。
【2】画线句中“移舟”指的是_________,该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古诗词。
浣溪沙①
山下兰芽短浸溪②,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③暮雨子规④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⑤?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⑥。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②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③萧萧:这里形容雨声。④子规:杜鹃鸟。⑤无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1】《浣溪沙》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在贬官黄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词。
【2】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所积累的古诗词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意思相反的诗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用“ ”画出皮鞋匠听了音乐时想到的画面。
【2】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画面的变化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先是_______,再_______,然后_______。
A.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4】贝多芬弹奏的音乐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请你写一写读了这段描写后想象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 )开了张,( )除了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②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选择关联词语填入文段①的括号里。
即使……也…… 虽然……可是…… 不是……而是……
【2】读文段②,用“ ”画出表现“独出心裁”的语句。
11、请根据提供的材料信息,完成相关内容。
一带一路
【材料一】
“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材料三】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椰树芃(péng)芃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材料( )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一带一路”把中国和中亚、_______、_________紧紧地连在一起。我是从材料( )中读出来的。
【4】“一带一路”的“路”包含( )(多选)
A.铁路
B.公路
C.航运
D.航空
E.管道
F.空间综合信息网络
12、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了海岛战士的感情。
13、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④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⑤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结合全文内容给选文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思考:李大钊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
【3】在选文中找出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前后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想一想,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选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语言,从这里的语言描写你能体会到他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看报也要讲究文明。如果是看集体或别人的报纸,看完后都应该想到还有人要看,所以要稍加整理,并放在一定的地方。另外,看完后最好去洗一洗手,以免沾染油墨污垢。
忠实的读者因经常读报,不仅乐趣无穷,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有的人因此而走上成功之路。毫无疑问,报纸是千百万人终身的良师和益友。
勤读报,会读报,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这样的好习惯,我们从小就应该养成。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讲究( ) 整理( ) 开阔( ) 陶冶( )
【2】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阅读选文,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写的。
【3】读了选文,你知道读报的好处了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1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晨风中,一株带露水的小草是风景;溪水中,_____________是风景;草地上,____________也是风景。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添枝加叶(扩句)。
詹天佑是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枝剪叶(缩句)。
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
地球同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病句。
两个学校的乒乓球队正在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它。(不改变原意,换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风景线
题目:给 的一封信
提示:古今中外的名人不计其数。你喜欢谁?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先在横线上填上你喜欢的名人,再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她)写一封信,注意写出你对他(她)的喜欢,还要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追求。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