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积累好词佳句。

一望无际  郑重  熟识  无端  凶猛  伶俐        潮汛  无穷无尽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我还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词句:

2、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读《天净沙·秋》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是   代散曲家 描写 的一首  

这支曲有   的清肃,却没有 的情绪,表达的是 景象,也表达了作者

2)曲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开篇以“____________”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_______________

(2)《盼》这篇课文围绕“盼”,写“我”盼着变天,盼着________,盼着______的童年乐趣。

4、《少年闰土》内容感知。

1.课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

2.课文按照____的顺序叙述了“我”和闰土的交往过程。(填序号)

①相处  ②相识  ③相别

3.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____(多选)

A.雪地捕鸟     B.海边拾贝

C.看瓜刺猹 D.看跳鱼儿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宿建德江》一诗中,诗人触景生情,表现出孤寂、愁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______,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几句诗词都与丁香花有关,像这样的名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

3.“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三军过后______。”出自毛泽东的《______》,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这两句来写的。

4.剪不断,______,是离愁。______

5.何为爱国?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诸葛亮“______,死而后已”将一生心血贡献给蜀汉大业。李纲始终坚守“祖宗疆土,____________”让人为之动容。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1】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词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要求:写正确、规范的字,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画“√”。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词题)。

【3】用“/”标出下面两句词的朗读节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词中画“          ”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联想到即将到来的__________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师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是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名声大振:  

一扫而光: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你开错了窗指的是什么?  

换一扇窗户又指的是什么?   (4分)

(3)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4)为什么说换了一扇窗户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呢,谈谈你的理解?(3分)

 

 

(5)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给了你哪些启示?(2分)

(6)请用两个恰当的词语来评价玛利亚老师的做法或品质   。(2分)

(7)给文章加一个题目。(2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玩具秋千制作说明书

材料:几张彩纸、一小块硬纸板、一个牙膏盒、几根筷子、一些皱纹纸和几根彩绳。

1.把四根筷子粘在一起,用另一根筷子作为秋千的横杆绑好,插在牙膏盒上。

2.在小纸板上穿好两根彩绳做成秋千的吊板。

3.把皱纹纸剪成波浪形纸条,再将纸条搓成枝条状。

4.用几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做成一个小女孩,并为她画上眼睛和嘴巴。

5.将小女孩粘在吊板上,把吊板绑在状千的横杆上,最后缠上绿枝条。

1一位同学想根据上面的说明书做玩具秋千,但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下面对说明书的修改建议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把四根筷子粘在一起”应改为“将四根筷子分两组分别粘在一起”。

B.“在小纸板上穿好两根彩绳”应改为“在筷子上绑好两根彩绳。

C.“最后缠上绿枝条”应改为“最后在秋千架上缠上绿枝条”。

D.这张说明书中最好加上成品的图片。

11、阅读与理解。

月光曲(节选)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②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老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这样的描写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时的三幅奇丽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盲姑娘突然眼睛好了,看到了自己从未见到过的景象。

B.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是她懂音乐,理解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也衬托出贝多芬的创作十分成功。

C.哥哥从妹妹专注的神情中得知盲姑娘来到了大海边,看到了壮美的景色。

12、课内阅读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1)写出三个描写长江的动词。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鲁  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地学习,(  )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  )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然后选词填空。       

(1)文中①句第一个空应选( ),第二个空应选( )

A.夜以继日  B.饱食终日          C.如饥似渴  D.饥不择食

(2)文中②句括号里应选( )

A.夜以继日  B.如饥似渴        C.无缘无故  D.有缘无往

【2】“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时间就是人的生命

B.人活的时间越长,表明他的寿命也就越长

C.人生命的长短虽然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什么。如果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了许多事情,那么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3自然段写了“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的事,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更能体现这一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

A.赞扬鲁迅先生一生珍惜时间,并抓紧时间,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斗争的伟大精神

B.说明时间对人非常重要的

C.表现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的品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笔是书写工具,怎么能是“武器”呢?

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拒绝洗衣服

①“你已经7岁了,要学着自己洗衣服,”母亲没有接儿子递过的脏衣服,“你是小男子汉了,要自立!”

②“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都是他们妈妈给洗衣服的,”儿子噘着嘴说,“为什么你不给我洗衣服?”

③“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母亲A(依然、竟然、果然)没有接。

④“哼!”儿子气愤地把衣服扔在地板上。

⑤“我洗吧!”父亲拾起儿子的衣服。

⑥“不,”母亲将衣服从父亲手里拿过来,并放在沙发上,“让他自己洗!”

⑦儿子的衣服每脏一次,就让母亲给他洗一次。每次,母亲总拒绝给他洗衣服,也不让父亲给他洗衣服,一次又一次要他自己动手去洗,而他依然气愤地把衣服甩在地板上,这时,母亲总是心平气和地从地板上拾起放在沙发上。

⑧沙发上的脏衣服越来越多,儿子的干净衣服越来越少。直到一天,儿子将所有的衣服都穿脏了。

⑨“妈妈,给我洗洗衣服吧!”儿子眼巴巴地望着母亲,“好妈妈,给我洗洗吧!”

⑩“孩子,”母亲双手轻轻地摩挲着他圆圆的脑袋,“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要学会自立!懂吗?”

“我洗吧!”父亲将双手伸向沙发上的脏衣服。

“不,”母亲阻止了父亲的双手,“让他自己洗!”母亲将一盆清水端到儿子面前,并将一袋洗衣粉放在他面前,满眼柔情地望着他。

儿子撇着嘴将洗衣粉胡乱地倒入脸盆中,又胡乱地搅了几下,然后把衣服放在水中,泪水顺着胖乎乎的小脸滑落下来,一阵手忙脚乱过后,他将衣服从水中捞出,洗过几次后,脸盆中的水依然很黑。这时,母亲从儿子手里接过衣服,挂在衣架上。

等儿子洗完衣服,母亲微笑着在他布满泪痕的脸蛋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儿子长大了!”

第二天早上,儿子发现自己洗的衣服B(依然、竟然、果然)非常干净。

母亲笑吟吟地对父亲说:“看咱儿子多乖!看咱儿子洗的衣服多干净!”

从此,儿子所有的衣服都是自己洗,而且一次比一次干净。儿子在学校经常对小伙伴们说:“看,我自己洗的衣服!多么干净!我自立了!”

一天深夜,儿子起来去卫生间。他发现卫生间里的灯亮着,而且有洗衣服的声音传来。他轻轻地走进卫生间:原来母亲在洗衣服!正是今天自己刚刚洗过的衣服!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1)心平气和:__________________

(2)摩挲: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文中画线的两处应该选择哪个词语?

A处( )                           B处( )

【3】文中儿子拒绝洗衣服是因为_____________,母亲拒绝洗衣服是因为___________

【4】等儿子洗完衣服,母亲微笑着在他布满泪痕的脸蛋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儿子长大了!”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5】当儿子发现妈妈深夜正在洗自己刚洗过的衣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

【6】读过文章,你觉得这是一位_______的母亲。如果让你用古人的诗句赞美母亲,你会写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做成了好几样花生食品。(先改为“把”字句,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字句

在这知识竞争的年代,我怎能不努力学习呢?改写成陈述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20、对这个艺术珍品,人们都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平安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句话中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