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沾污( diàn) 踉跄(liáng) 惩罚 土匪
B.弓弩( nǔ) 企图(qǐ) 半截 榜单
C.咆哮( páo) 俘虏(fú) 都督 拨草
D.篝火( gōu) 撩乱(liāo) 水瓢 山岗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读了《杨氏之子》这篇课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B.北京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城市。
C.大家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D.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莫非,难道。)
B.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老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哥哥。)
C.牧童归去黄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D.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刺破)
4、照例子,写词语。(4分)
忠心耿耿:
自言自语:
横七竖八:
光溜溜:
5、根据拼音写词语。
我家的村东有一条小河,清晨,一声雄鸡的啼叫打破了lí míng( )前的黑暗。伴着逐渐升起的朝阳,漫步在hé pàn( )的小路上,让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不知是谁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了路旁树林里的白鹭,bù kě jì shǔ( )的白鹭顿时lù xù( )飞向空中,让人yìng jiē bù xiá( )。不一会儿,太阳已经完全升起,在阳光的zhào yào( )下,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傍晚时分,yè mù( )jiàng lín( ),周围飞起的yíng huǒ( )虫,让人顿感xián yì( )
6、将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写一句话
( )山( )海 ( )天( )地 ( )头( )节 小心( )( )
( )钉( )铁 玲珑( )( ) 举世( )( ) ( )( )不舍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能读准拼音,把词语写正确、美观。
shì yí ài mù lǎn duò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dīng zhǔ bēng tā dǎn qiè nán yǐ zhì xì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情谊________ 看守________ 刚强________
9、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 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 (自 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 (自 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序号。
①田园风光 ②诗情画意 ③玲珑剔透 ④金碧辉煌
(2)选出第②段中括号里正确的用字。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由这一句可知第①段写的是圆明园的 ,第②段写的是圆明园的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文中第①段中所说的“_______”这个景点就是以此为意境而建造的。
(5)以下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或情感,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再从每句话中分别找出两个传递这种意思或情感的词语,画上横线。
残暴 贪婪 痛惜
①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③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6)除了圆明园,中国还有许多举世闻名的景点,它们很多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_____……选择你最熟悉的一处,仿照选文第①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来介绍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平台。
刻骨铭心的经历
我16岁那年的一个早晨,父亲说他要去一个叫米雅斯的村子办事,一路上可以把汽车交给我驾驶,但条件是在他逗留于米雅斯村期间时,我要替他将车子送到附近的一个修车铺检修。要知道,我当时刚刚学会开车,但却极少有实践的机会,而到米雅斯村有将近20英里,足可以让我狠狠地过一把开车的瘾。我是无论如何也受不住如此大的诱惑的。我当即表示同意。我先把父亲送到米雅斯村,然后将车子开到附近的修车铺,并与父亲约好下午四点回来接他。在修车铺的师傅检修车子时,我感到等几个小时挺无聊的,就决定去附近的一家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很好看,我一看就忘掉了时间,接连看了四部,等我出了电影院,一瞧手表,已经是六点钟了。比我与父亲约好的时间迟了两个小时!
我知道,如果父亲得知我是由于看电影而迟到,一定会生气,可能因此就不再让我开车了。于是,我心中编了瞎话,打算告诉他汽车需要修理的地方很多,所花时间也相应(yīnɡ yìnɡ)地长了。我把汽车开到约定的地点,见父亲正在一个角落里耐心地等待。我按照编好的谎话向他做了解释。但是我怎么也忘不了他向我投来的一瞥(piē piě)。
“贾森,你为什么一定要撒谎?我非常失望。”
“我没有撒谎,我说的是实话。”
父亲又看了我一眼。“四点钟的时候,我给修车铺打了电话,问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说车早就检修好了,只是你还没有去取。所以,我知道你说的车子有很多地方需要修理是谎话。”我的脸顿时羞得通红。我向他承认了看电影的事实,并解释了决定撒谎时的想法。父亲认真地听着,脸上蒙(měnɡ ménɡ)上一层阴霾。
“我非常生气,但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想,我是一个不称(chèn chèng)职的父亲,我让你感到对我撒谎比说实话更有必要。我不称职,还因为我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对自己的父亲也不说实话的人。我要步行回家,好在路上深刻反思自己这些年来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误。”
“可是,路很远,天也黑了。你走不了20英里的路的。”
不论我如何恳求,如何抗议,如何道歉,他都置之不理。我让父亲伤心了。父亲大步踏上了乡村崎岖的泥路。我赶紧跳上汽车,驱车跟在他后面,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我不停地央求他,不断地自我批评,但均无济于事,他大步不停地往前走,神情凝重,既像是沉思,又仿佛是陷入无限的痛楚之中。将近20英里的路程他就这样走过,平均每小时走了5英里。看着父亲承受着疲惫和痛苦,作为儿子,我却无能为力。这是我生平有过的最难受的经历,也是最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历。从此以后,我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谎话。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父亲是怎么知道他在撒谎的?在文中用“——”把相应的句子画出来。
3.父亲“神情凝重,既像是沉思,又仿佛是陷入无限的痛楚之中”,这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感悟到父亲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
4.“我向他承认……想法。”联系上下文把“我”当时说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20英里的路程对于我们父子来说,分别是一段怎样的路程?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海上日出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努力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突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儿),到后来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1】“夺目”一词中的“夺”的意思是( )。
A. 夺,强取 B. 丧失,削除 C. 光彩耀眼
【2】用“______”画出描写太阳所采用的拟人句。
【3】作者描写太阳上升时用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的修辞的手法是(___________)请你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和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做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丛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藏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园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________)慷慨——(________)奉献——(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文中选用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写)。
②第2自然段写建造花坛的经过: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种翠竹。
③第2自然段中,爸爸、妈妈“告诉我一个好主意”。这里的“好主意”指_________,这个主意“好”在__________。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______”画出来,并说说读了这个道理后你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选文一】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选自吴冠中的《父爱之舟》)
【选文二】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太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1】选文一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场景;选文二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场景。
【2】选文二中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描写,“蹒跚”一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一、二中划横线的句子,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
【4】两篇选文都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中“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体现了父亲的勤劳和对“我”的关心。
B.选文二中努力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渲染了分别时的伤感。
C.两个背影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却深沉的爱。
14、阅读短文,做题。
风趣的陈毅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他给工商界人士演讲,讲桌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②在一次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在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之后,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拿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子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他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③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智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您为什么要用空白的稿纸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有删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出口成章:_____________ 侃侃而谈: 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恰当的修饰语。
( )的茶具 ( )的幽默 ( )的笑声 ( )的言辞
【3】读句子,理解人物风趣的语言。
(1)“要是被我碰坏,我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
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陈毅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_________
【4】文中的陈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A.机智勇敢
B.幽默风趣
C.宽容大度
D.热爱祖国
【5】想一想下列人物会说怎样的反语,以体现幽默风趣。
笑笑今天上学迟到了足足二十分钟,王老师幽默地说: 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中国人致敬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说过对话课教授的问题刁钻古怪,要我小心。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名来提问。
在我自认为巧妙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你的问题。”
他清楚地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告诉他我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积……
“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金班同学一起,都转过脸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盯牢了我,又问:“您走遍了中国吗?”
“除台湾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又问,“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是我们的父辈,先生。”
教室里有了笑声,教授却不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该如何解决?如今?”
“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没有权利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教授的思路十分敏捷:“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是您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上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我实在愿意知道: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也有兴趣清楚这一点。”
我忽然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地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一宇一字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教授离开讲台向我走来,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致敬!下课。”
走出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从文章内容来看,教授的刁钻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上立即“冷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说“只有一个中国”后,同学们一起看台湾同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牙根儿发痒”,“用眼戳”教授,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授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熟读精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从“不由自主”“踌躇”可以看出主席当时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仅通过对主席的神态描写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B.从“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以想象主席当时悲痛的心情。
C.主席最后选择不把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内是因为朝鲜不让。
D.主席没有当着秘书的面直接签字,是因为他不愿意接受事实。
【3】文中画“ ”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打“√”。
【3】造句。
不但……还……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5】我知道画直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_______: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_______: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3)武陵春色_______: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是从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_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
【8】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要经过一片很大的戈壁滩。这是典型的大戈壁,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物。我经过别处的戈壁,总还有点芨(jī)芨草、梭梭、红柳,偶尔有一两棵曼陀罗开着白花,有几只像黑漆涂出来的乌鸦。这里什么都没有。没有飞鸟的影子,没有虫声,连苔藓(xiǎn)的痕迹都没有。就是一片大平地,平极了。
如此荒凉,人怎么能通过这样的地方呢?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地方?他们要去干什么?
不能不想起张骞(qiān),想起班超。这都是了不起的人……
快到吐鲁番了,已经看到坎儿井。坎儿井像一溜一溜巨大的蚁垤(dié)。下面,是暗渠(qú),流着从天山引下来的雪水。这些大蚁垤是挖渠掏出的砾(1ì)石堆。现在有了水泥管道,有些坎儿井已经废弃了,有些还在用着。总有一天,它们都会成为古迹的。但是不管到什么时候,看到这些巨大的蚁垤,想到人能够从这样的大戈壁下面,把水引了过来,还是会起历史的庄严感和悲壮感的。
到了吐鲁番,看到房屋、市街、树木,加上天气特殊的干热,人昏昏的,有点像做梦。有点不相信我们是从那样荒凉的戈壁滩上走过来的。
吐鲁番是一个著名的绿洲。绿洲是什么意思呢?我从小就在诗歌里知道绿洲,以为只是有水草树木的地方。而且既名为洲,想必很小。不对。绿洲很大。绿洲是人所居住的地方。
南面便是火焰山。靠近火焰山时,发现戈壁上长了一丛丛翠绿翠绿的梭梭。这样一个无雨的、酷热的戈壁上怎么会长出梭梭来呢?这一丛丛的翠绿,是一声声胜利的呼喊。
(选自《人间草木》中的《天山行色》,天津人民出版社,作者:汪曾褀;有删改)
【1】短文围绕吐鲁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先写了在去吐鲁番的路上,是一片寸草不生的____,再写了如蚁垤的____,然后写了吐鲁番是一个_____ ,最后写靠近火焰山的戈壁上长着一丛丛_____ 。
【2】细读文本,完成填空。
(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蚁垤”的意思。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下列对吐鲁番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坎儿井是吐鲁番特有的标志之一
B.吐鲁番是一片很小的有水草树木的地方
C.吐鲁番天气十分干热,因此无人居住
【3】体会表达,完成练习。
(1)文中说“我经过别处的戈壁,总还有点芨(jī)芨草、梭梭、红柳,偶尔有一两棵曼陀罗开着白花,有几只像黑漆涂出来的乌鸦。这里什么都没有。”这段话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是(______)。
A.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大戈壁的荒凉
B.通过对植物的静态描写,突出了戈壁的生机勃勃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句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吐鲁番太过干热,不值得游览。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实践。
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hú 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③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 fù)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文段①采用_______的方式,略写“_______”这个“面”,详写老人调整搭石这个“点”。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的优秀品质。
【5】用波浪线划出文段②中的比喻句。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风景二: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风景三:________;风景四:________。
【7】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变换句式。
(1) 一个年过50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缩写:。
(2) 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反问句:。
(3) 已经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是退休了。
双重否定:。
21、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2)那些美好的印象,我怎能忘记呢?
22、按要求写句子。
(1)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的阵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们要节减外出。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小三很佩服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术。(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道:“叫我做甚么?我又不少店家的酒钱。”(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注意加点部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书面表达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至今。嫦娥是神话中的人物,美貌非凡,后飞天成仙,住在月宫,千百年来孤身一人。如果你现在登上了月宫,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