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1)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3)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4)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A.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B.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C.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D.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2、《地心游记》的作者是( )
A.布封
B.儒勒·凡尔纳
C.法布尔
D.巴德·舒尔伯格
3、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写文章要注意前后呼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和“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做到了前后呼应?( )
A. 是 B. 否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可是白云一来,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 )
(2)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3)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
5、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古稀——_________________。不惑——_______________。
2.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忽作玻璃碎地声。
6、读古诗,用几句话把你想象的画面写下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止 +(______)→(______)(________) 胃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辨字组词。
悔( ) 桨( ) 讯( ) 浸( ) 慕( )
诲( ) 浆( ) 汛( ) 侵( ) 暮( )
9、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 田老师讲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这段话可以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词语最能反映“我”听课非常专心,非常喜欢田老师的课。 “我”的表现说明田老师的课讲得“_____________”(填成语),从而表明田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 )
A、娓娓动听;爱搞怪 B、绘声绘色;认真负责 C、引人入胜;与众不同、循循善诱
4、请用“-------”画出片段中的比喻句。用这样的比喻能让人形象地感受到( )(多选)
A、田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
B、田老师的故事讲得一般,对我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C、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钦佩之情。
5、判断正误:
(1)作为一曲歌颂老师的赞歌,作者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这样的写作方法不值得我们学习。 ( )
(2)作者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某市教育局公布的该市学生体质状况的最新检测结果,请按要求完成下以下习题。
监测项目 | 升降趋势 | 监测项目 | 升降趋势 |
身高 | ↑ | 肺活量 | ↓ |
体重 | ↑ | 视力 | ↓ |
胸围 | ↑ | 男子800米,女子800米 | ↓ |
【1】根据上面提示,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同学们的身体状况,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提高大家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走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子中“大、小、花、黑”写出鸟的_____多,三个“有的”写出鸟儿的_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说说“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接不暇”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具体说明“应接不暇”的句子是_______。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表示特定的称谓。
(2)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作者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____________。
【5】选段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__之情。
12、课外阅读。
燕 子
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家燕,又名玄鸟、拙鸟、越燕。它轻捷伶俐,飞行快如流星,常结群横飞于田野空中,或在水面掠过,追捕蚊蝇等害虫。金腰燕体形跟家燕相似,略微大一些。它衔泥、草筑巢,巢像曲颈壶,有一个壶口状的开口,比家燕的碗状巢精巧得多,因而它又有“巧燕”之名。巧燕大都栖息在山地、村落之间,飞行没有家燕快,捕虫却相当( )。 它主要捕捉金甲龟、象甲、沟叩头和叶甲,这些都是啮食庄稼的害虫。还有几种稍有不同的燕子,也都是捕食害虫的能手。
燕子育雏时捉虫更勤劳,乳燕脱壳而出,嗷嗷待哺,忙得老燕雌来雄往,( )不停。 那情形正如白居易所说:(甲)“须更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老燕一年育雏两次。有人计算,从4月到9月,一对燕子同它们的子女要吃掉大约100万只昆虫。它们为保护农作物生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乙)燕子是农业上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
【1】文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A.勇猛 B.勇敢 C.勇武 D.穿梭 E.穿插 F.穿越
【2】文中甲、乙两处画“ ” 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群燕飞过之处,蚊蝇为之扫。”把这句话插人到短文中恰当的地方使前后文意连续起来。
【4】短文在说明燕子的共同特征时,主要抓住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中心句是什么?用“ ” 画出来。
13、阅读理解。
高明的老师
春秋时期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做 作)了一首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首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访 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 燥)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忽然 果然 居然)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 夸耀)说:“好,好,好极了!”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高耸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选文。
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煮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爱玩儿,只有陈寅恪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终成大师。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给句中画线的词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1)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 )
(2)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 )
(3)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3】快速阅读文章,梳理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秘鲁作家略萨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会有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读书的经历,谈谈你对“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读书再读书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太少了。
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很幸运的是,我从小就爱看书。记得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捧着厚厚的《女游击队长》囫囵吞枣地看,这份读书的兴趣一直伴随我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小时候从不为写作发愁,考大学语文得了高分,选择职业考上电台主持人,直到今天开始尝试写作……这都是读书的功劳。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不读书也就不会有今天。但在庆幸的同时我也和那个商人一样懊悔:我为什么不读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呢?这份懊悔来自我在工作的时候,常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
【1】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__________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贵( ) 沉醉( ) 优雅( )
【3】作者在文章开头讲的小故事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中“偷”字用得好,请问好在何处?你还能把它换成什么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作者眼中,读书有哪些好处?请根据提示,从文中梳理信息,填入方框内。
16、阅读
家乡的红枣
①“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②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③一路看不够的山光野景,几十里路不觉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这莫不是农家渴望好日子的写照?
④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树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
⑤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竿,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农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
⑥再看那枣树,在长竿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看你们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
⑦我的心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面对挫折坚强的本性,包容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⑧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一篮红枣回家,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水的灵气带回家。
【1】短文围绕“枣树”写了哪几件事,枣树又带给“我”怎样的感受?请补充完整。
【2】为什么“我”要阻止老姨敲打枣树?( )
A.因为“我”觉得孙子一阵猛打是在搞破坏。
B.因为敲击使枣树枝枝叶叶纷纷折落,“我”很心疼。
C.因为打下的枣子已经很多了,足够吃了。
D.因为“我”也想试一下敲击枣树的感觉。
【3】读画线句,回答问题。
老姨认为这树贱是因为______,“我”认为这树“贱”是因为________。
【4】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这句话是对老姨和父母的______、______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写写我听了他们的话后的想法。
__________
【5】联系内容,本文结尾的特点是( )
A.点明主题
B.首尾呼应
C.引发思考
D.借景抒情
【6】作者借家乡的红枣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写写你的读后感受。
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黄山松(节选)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长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有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韧,然而绝大多数像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奇特 ——( ) 坚韧 ——( )
2.请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并谈一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________ 仿照_______ 收藏_______
【2】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3】读了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的构段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富丽堂皇______ 模仿______ 景致______
【2】圆明园中的园林建筑大致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这句话,你想象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
【4】会读书的人能够把长长的一段话读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符号。我可以把这段话读成:
(1)一句话_____________。
(2)四字词语:_________。
(3)两字词语:_________。
(4)一个字:_________。
(5)一个标点符号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厉害”有两个意思,请根据它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严厉:
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猛烈: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1、那些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弄得我心动神移。(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
2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说明文《太阳》《松鼠》,请你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一种事物。注意语句通顺,写清事物的主要特点,400字左右。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