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象征着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B.“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着中国的美好生活。
2、《我的妈妈是精灵》中,陈淼淼学坏的原因是( )
A.好奇心 B.阻止爸爸妈妈离婚 C.一时叛逆 D.本来就是坏孩子
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仙鹤 镜匣 色素 B. 黄昏 恩慧 播种
C. 爱慕 成熟 分咐 D. 罗筐 外婆 糕饼
4、选词填空
反应 影响 反映
(1)用户都( )“永久”牌自行车质量好。
(2)这堂课在听课的老师中引起了强烈的( )。
(3)上课随便说话,会( )别人听课。
5、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dù jì chuān chā juàn liàn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6、填空。
1.不远处,白白的礁石冒出海面聚成一堆,像一片白云在天边浮着。这个句子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
2.队长很矛盾,不太情愿地说:“欢迎是欢迎,可您的身体……” 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中“矛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BB式的词语,如:白花花
孤(____) 笑(____)水(____) 阴(____)圆(____)傻(____) 空(_____)
8、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迫不( )( ) 得意( )( ) 破烂不( )
失( )落( ) ( )耳欲( ) ( )( )不休
雪上加( ) ( )( )不安 来日( )( )
( )( )于无 一如( )往 满怀( )( )
9、阅读。
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 )不是书,那( )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到床上后也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人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情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节选自刘心武《生命的一部分》)
【1】给文章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2】阅读全文,以下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B.作者最忙的时候也在看书。
C.出差的作者没书看就看台历。
D.作者认为所有的书都要细读。
【3】读第6自然段,下列哪一项不是读书的益处( )
A.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
B.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
C.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D.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4】文中起到首尾照应作用的两句话是( )(多选)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不可一日无书。
D.爱书吧,从你认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5】认真读第3自然段,你觉得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能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世上有很多书,作者是如何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字义。
(1)父亲划(______)着了一根火柴。划:(___________)
(2)你得(______)把它放回湖里去。得:(___________)
【3】用来表示“看”的单音节词语,你还能够写出多少?
盯
________
【4】从文中“急切地问”“大声争辩“果出了声”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内心的“父亲平静地说”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
【5】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
11、用冰取火
有一支探险队,在他们到达南极的途中,遇到了特大暴风雪。等到风停雪止天放晴时,饥肠辘辘使他们想起生火做饭的事儿。这时发现,由于全力以赴同暴风雪搏斗,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
这可怎么办呢?要知道这儿天寒地冻,遍地冰雪,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得像石头一样,没有火种,这种“石头”怎么吃呢?再说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回去取火种,来回也需十几天,怎么办呢?有的人绝望了,认为没死在暴风雪中,却要死在饥饿中。
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探险队员提出了“用冰取火”的建议。这种方法行不行?试一试再说吧!于是他们在附近寻找了一块直径约1米的透明大冰块,用斧头、小刀把冰块修凿磨光成一面凸透镜的形状,然后把这块凸透镜朝着太阳支起来,让阳光经过透镜聚成一点,在这一点处放些易燃物,一会儿,易燃物竟然燃烧起来了。“成功啦!成功啦!”所有的队员都为重新获得了火种而高兴地欢呼起来。
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1】仿照“饥肠辘辘”写两个形容饥饿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章中描写“用冰取火”的句子。
【4】除了“用冰取火”这个标题外,请你再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运。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请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个小故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做下记录。
B.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逼秦王击缶,维护赵王和赵国的尊严。
C.结果:秦王大怒,把赵王关在渑池。
【4】读完选文,你能分别说说秦王、赵王、蔺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
莫言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 ),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 ),看着看着,我就像( ),贪婪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他。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将下列词组分别填入文中的( )里。(填序号)
①一只喝水的鹅 ②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 ③极饿的馋狼见到心爱之物
【2】本文主要写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而借阅四本书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为读《封神演义》________;为读《青春之歌》________;为读《破晓记》_________;为读《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二自然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填空。
(1)文中“晕头涨脑”一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
(2)文中句子“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中加点词语“忐忑不安”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字中的“幸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的宽容与理解,原谅“我”的失误,让“我”感到幸福。
B.看完了书让“我”满足,母亲的理解与宽容让“我”感到“幸福”。
C.读了一下午的书,让“我”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D.能帮助母亲做事,“我”感到幸福。
【5】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请结合莫言童年的读书经历,说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虽然贫穷但不潦倒
(1)小李毕业后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会。
(2)那年冬天,小李所在的城市划出了最低生活标准线,不上这线的便属贫困户,在年前可以获得一些帮助。
(3)小李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菜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他们看到了露出棉絮的被褥、看到了漏水的搪瓷脸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贫困状况超出他们的想象。可是当他们循着地址推开了又一户时,小李以为,他们一定是走错了人家。
(4)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有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立得很整齐的书籍······然而,他们没走错。
(5)这家的男人在几年前病逝,欠下了很多钱。两个孩子,有一个带残疾。女人一份薪水养3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6)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 她说 冰箱洗衣机都是领导淘汰下来送给她家的 用用也蛮好的 孩子懂事 做完功课还帮她干零活
(7)这时,小李才发现,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油瓶和油罐擦得发亮。最让小李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给他的拖鞋,那鞋底是磨秃了的旧解放鞋的底,齐齐沿圈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8)他们在这一家总共停了10来分钟,比别人家稍稍长了些。小李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确实贫困,但他亦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的不贫困,他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这是因为,他们即使贫困如此,也不潦倒。(注释:潦倒:颓丧、失意。)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贫穷——( ) 情况——( ) 残废——(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零乱——( ) 阴暗——( ) 寒冷——( )
【3】缩写句子。
(1)小李毕业后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会。
_____________
(2)小李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菜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
_____________
【4】短文第(4)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
【5】短文第(6)段中依次填入的标点正确的是( )。
A.,:“,,,。”
B.,,,;,。
C.,,,,,......
D.,,,;,......
【6】这家“贫困”表现在哪里?“不贫困”又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也相信这一家不会贫困太久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告别南极,不带滴水片石
“南极属于全人类,不准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在考察期间,船主在我们每次登陆之前都反复讲:“不要拾石头!”“不要挑逗企鹅!”“不要踩坏苔藓!”( )是因为拍摄工作( )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
企鹅、海豹、海狮都是南极的主人。前来考察的科学家或旅客在道路上走都是悄悄的。记者无限感慨:( )在南极,动物( )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如果有人问我:“南极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南极仍然是一个童话世界!”
保持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次,几个记者在冰海中穿行寻找蓝鲸,因为下小雨都用塑料袋套住摄像机。有一位不小心把塑料袋掉进海里了。为我们驾驶小艇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共识——
执意——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4】 “告别南极,不带滴水片石。”说明了什么?
16、课外类文阅读。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茶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chuāng),她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枝荷叶。原来女人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枝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词打“√”。
【2】“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作者非常留恋老家院子里的荷花 B.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C.赞颂祖母高尚的品质
17、课内外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______”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命令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你从选文里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理解。
①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②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以下哪项没有在文中提到 ( )
A.太阳体积大
B.太阳温度高
C.太阳距地球远
【2】文段①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文段①中划线词语“差不多”中的“差”读音是( ),用一个词_______把“差不多”换下来,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4】“差不多”能不能从原文中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②说明的太阳特征是____________,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 )为什么哭( )(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 )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 )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 )如今我一无所有( )我真后悔呀( )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经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
冷笑_____ _____ 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后悔( )央求( )
【4】流浪汉变成少年后,他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改为陈述句:难道旅行才开始,就向困 难投降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丁和尼尔斯之间的不离不弃让我们感动。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22、那些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弄得我心动神移。(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乐园。
有一种爱,在你成功时激起你继续努力的信念;有一种爱,在你失败时给你奋斗的动力;有一种爱,在你放弃时激励你重新振作起来。这种爱就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如何爱你的,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一写。
要求: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流畅,内容完整,书写认真规范,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