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任务。

B.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2、“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中“足”字的意思是( )

A.脚,腿

B.充足,足够

C.足以,值得

D.指足球运动

3、关于下列生字的笔画、笔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嫂”字一共有11画,第九画是竖。

B.“泳”字一共有8画,第六画是横撇。

C.“妻”字一共有8画,第六画是横。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拼音,写词语。

lǚ xínɡ huǐ miè huī huánɡ xiāo huǐ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fènɡ mìnɡ yóu lǎn jǐnɡ jiè dǒu sǒu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品读课文精彩语句,并回答问题。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从加点词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

(2)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54门”代表:___________;“28响”代表: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写下你的理解: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7、日积月累:根据提示,默写本学期学过的诗句或名言。

1.朱熹见源头活水悟得读书之理:问渠___________ ?为有___________

2.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将岳飞劝喻世人抓紧黄金时间读书: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______: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__________: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__________: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__________: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__________:形容因失意、沮丧而伤感。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

乡情

陈德才

①但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__________;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的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那种对陌生世界的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是生命对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这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1】甲乙丙丁四处应引用的句子各是: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2】给第②自然段横线处再续两句话,与前文句式相似、内容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应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朗读者》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推出,于2017年2月18日起播出的节目,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的宗旨是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情感。

材料二

网友评论: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会很快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节目不同,文化类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现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这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

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档节目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参加《朗读者》,主题词是“铭记”,你会选择本册中的哪篇课文进行朗读?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一课内阅读。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的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他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请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用“△”把第一自然段中牛郎照顾老牛动作的词标出来。

【3】牛郎周到地照看老牛,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牛郎对牛的照看,第二自然段则写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牛郎与老牛________

【5】读画横线的句子,猜想:牛郎会对牛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周到________ 勤勤恳恳_________

舒服________ 美中不足_________

12、两年以后的夏天,一个酷热的早晨,八岁的瑞恩跟妈妈来到干旱的乌干达,汽车驶近一所小学,道路两旁站着五千多名儿童,他们兴奋的叫着:“瑞恩!瑞恩!”并且有节奏地拍起手,瑞恩羞怯地向他们挥手。村里的长者带着他来到一口井边,井座在鲜花的包围中,上面刻着:“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他还看到井边的菜园、山羊。他和当地孩子们一起跳舞、欢呼,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1概括选文内容。________________

2何理解文中加粗的“兴奋”和“羞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中的“一直”有何表意作用?_________________

5瑞恩的成功,让我们看到成功与努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你一定也有美丽的愿望,想怎样实现呢,谈谈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

6“四月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75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如何理解句中的“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句中的“足够”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瑞恩的事在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对此,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习了《瑞恩的井》,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精彩赏析阁。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颤抖的意思是 ,课文里表达了父亲 的心情。

2选文中画线句子对阿曼达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曼达的话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段选自我国古代历史巨著______,作者是______

【2】选文中加点字体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蔺相如拿到璧以后的举动的句子。句中抓住了              这两个方面来对人物进行刻画。

【4】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五一”期间,李浩同学报名参加了“大别山三日游”。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连云港

5月1日   

19℃-25℃

5月2日   多云

19℃-26℃

5月3日   

18℃-25℃

大别山

5月1日   多云

有阵雨10℃-15℃

5月2日   

短时降雨9℃-13℃

5月3日

多云转晴10℃-23℃

【1】从以上材料中至少可以提取到两个信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材料的内容,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提出简短、温馨的出行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1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成语的意思。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____

径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二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中品味:

(1) 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_______________感到惊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认真品读五、六自然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_______ ”上。

4深层探究:

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它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这就是蒲公英,它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自从妈妈告诉我蒲公英的这一性格特点后,我常常会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 漂)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把老师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她听。她神情激动,目光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妈妈又守着油灯为我做了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妈妈拉着我的手来到飘满蒲公英的山坡,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从此,我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发表在报纸上的诗篇寄给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  骄)嫩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飞得更高。'

  很快,妈妈回了信,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还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每一个山里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期待

1在文中括号里圈出最合适的字。

2妈妈告诉了蒲公英的性格特点,请你把这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有关,请写下来。

上小学时,

考人中学,  

考上大学,  

4读文中的三个画线句,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了解到(   )

A. 很忙,没有时间休息。

B. "和蒲公英一样能到处飞来飞去。

C. 努力学习,不断地成长。

D. 喜欢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5文中最后一节写道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每一个山里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期待,这期待会是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花生具有什么样的品格?你喜欢这样的品格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逝世的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  伯父送我两本书  一本是  表  一本是  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姓张的帽子带到了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

  (2)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

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含义。

  伯父的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句子中,“伯父这句话”指___________;“我又羞愧,又悔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鲁迅说过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21、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写一写。

(1)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2)小老虎在林间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物资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

2.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

3.信赖是一盏灯,一盏明亮的灯,它使我们前进的道路更光明。(仿写句子)

信赖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是四大古典小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画面内容完成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描述画面,联系生活写出启发;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