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的( )
A.距离远
B.温度高
C.体积大
D.重要性
2、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强逼(qiáng) 誉写 稀罕 不动声色
B.削弱(xiāo) 榨油 妨碍 不可记数
C.间隔(jiàn) 迟廷 崩塌 完壁归赵
D.投奔(bèn ) 夜幕 销毁 应接不暇
3、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完壁归赵 理直气状 太平盛世 路不拾遗
B.同心胁力 负荆请罪 一泻汪洋 政通人和
C.振天动地 其珍异宝 人影绰绰 国泰民安
D.难以置信 畏首畏尾 理所当然 人寿年丰
4、读拼音,写汉字。
mà_______蚱 | 特shū_______ | sù_______然起敬 |
hóu_______咙 | 飞chí_______ | 养zūn_______处优 |
5、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cí xiáng zhǎn xīn tè shū xiōng táng
( ) ( ) ( ) ( ) ( )
bá cǎo chéng rèn guǎi zhàng xiā nào nián líng
( ) ( ) ( ) ( ) ( )
6、理解带点词语,再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矣:________ 岂:_______
乎:__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1)“观”“窥”都表示______的意思,这样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________ 厌:________ 诲:__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词语,在错别字下画横线,再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
质朴无花( ) 锁然无味( ) 一频如洗( )
训炼有素( ) 呕心历血( ) 斤斤有味( )
气愤田胸( ) 人情是故( ) 兴亡剩衰( )
8、看拼音,写词语。
huǐ miè qīn lüè jūn
________ ________
bù kě gū liàng líng lóng tī tòu
________ ________
9、阅读冲浪台。
师恩难忘(片断)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照样子,写词语。
恭恭敬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________”“深深感谢”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了________(作者姓名)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40年后,“我”又遇到了田老师。想象一下,“我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试着展开想象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老师:嗯,吃完饭出来散散步。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现在都是大作家喽!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啊!
我:田老师,您千万别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画“______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欣赏
竹炭包说明书
【产品功能】
本品能有效净化空气,防霉除臭,调节湿度等。
【使用方法及用量】
拆开外包装将本品置于汽车内、居室、柜子、冰箱等处。每个独立空间(1平方米以内)用200克竹炭包一包。
【注意事项】
①本品无须洗涤,使用一两个月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几个小时,以保持竹炭包功效。②一般开封使用一年的竹炭包最好处理掉,这样更健康。处理方法:可以烧掉或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1】一个3平方米的空间建议放几包200克的竹炭包?( )
A.1包
B.2包
C.3包
D.4包
【2】竹炭包的有效使用时间一般是多久?( )
A.一两个月
B.一两年
C.一年
D.两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竹炭包的功能单一。
B.竹炭包用久了可以洗涤晾晒。
C.在有效期内竹炭包可以重复使用。
D.竹炭包不适合放置在比较大的空间里。
【4】废弃竹炭包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奶奶觉得冰箱有异味,便把未拆开外包装的竹炭包直接放进冰箱里,请问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在家里的新车里放入了3包竹炭包,一个月后,竹炭包有异味,妈妈认为竹炭包已失效,要把竹炭包扔掉,你会怎样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qū qǔ)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宽敞的图书馆顿时拥挤了许多。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大家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宁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在鼻梁上滑落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整理那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 贪心)地扫视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几个孩子趴在地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qiāo qiǎo)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悄无声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的“目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4】完成填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清晨,人们涌进图书馆,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小伙子、姑娘、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观察着他们,深受触动。
【5】联系文章的开篇,思考结尾处“它似乎吿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你知道是什么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
【1】用“____”在文中画出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
【2】抄出文中集中体现读书人创作的艰辛和锤炼语言的难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读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B.读书只有下苦功,才能把书读活。
C.人读书,可以科学地驾驭书本,可以以书为基础,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得出新的观点;而书读人,是说人死板地、机械地去读书,做了书奴,被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左右,结果会导致人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4】郭沫若认为:“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于读书,你有何看法?请说一说,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垃圾堆上的阅读
米凯•阿尔伯特是美国一名自由摄影师,一天,他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旅游,经过一处约15公顷大的垃圾场时,一个不可思议的情景映入他的眼帘:一个靠捡拾垃圾卖钱为生的妇女,头顶鸭舌帽,身着长袖夹克,腰围长裙,戴着手套,腿套长袜,脚穿线绑鞋,正坐在如山的垃圾堆上的一个蓝色塑料袋上,聚精会神地阅读一本捡来的书。此时,天空悬浮着乌云,一场暴雨即将降落,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她遨游于知识海洋的专注……米凯迅速端起相机,凝神屏气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镜头。
阅读的妇女叫安杨拉布尼,就住在附近的贫民窟里。“我从小喜欢读书,因家境贫寒,小学没上完就开始捡垃圾卖钱补贴家用,长大结婚后,丈夫没有固定工作,要养活四个孩子,靠他打零工挣的那点钱根本不够,我只好继续捡垃圾。虽然又苦又脏,但毕竟有些收入,孩子们也勉强能够吃饱,这让我很欣慰。”说完她又笑了。
米凯被安杨拉布尼的乐观情绪所感染,也跟着笑起来:“你的生活如此艰辛贫困,在这样的环境竟还能热爱阅读,确实令人钦佩。”对于赞扬她显然有点不适应,脸也微微涨红了:“看书让我在捡垃圾外,还能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安慰了我不安的灵魂,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中,《垃圾堆上的阅读》从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5666名摄影师提交的10万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作品一等奖。评委会的颁奖词是:“这张照片既让人心碎,又让人充满希望。那位肯尼亚妇女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只要捡到书就会花时间去阅读。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她拥有好奇心,这好奇心将引导她走向外面的世界,那是远比这里的垃圾场宽广得多的世界。”
【1】“米凯迅速端起相机,凝神屏气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镜头。”下面不符合要求的是( )。
A.靠捡垃圾为生的妇女,却如此热爱阅读。
B.暴雨即将来临,却丝毫没有影响她专注地阅读。
C.妇女善良而又好学的精神,打动了摄影师。
D.她的身份与装扮和她此时的行为形成极大的反差。
【2】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的是(____)描写。“说完她又笑了”,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她的(____)。
【3】摄影作品《垃圾堆上的阅读》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析题目的亮点。
亮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口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口毛主席已经出去了口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口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中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口”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黯然:_________________
【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中。”这句话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
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进行描写。
D.对主席的动作进行描写。
【5】说说你对“青山处处理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语文与生活。
(材料一)
多彩的少年宫(社团)活动,是校内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材料二)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生活,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参考他人意见。五(2)班同学们针对“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A.我制定了课余作息时间表,并请妈妈监督我。
B.我写完作业会和伙伴们一起去采集树叶标本。
C.放学后,我先看会儿电视再写作业。
D.双休日,我会安排时间和爸爸踢会儿球。
【3】小青想参加少年宫的机器人项目,但妈妈不同意,认为少年宫活动耽误学习时间,机器人项目就是玩,而且她已经在校外报了一个课外班。你能结合以上材料说服小青的妈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从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2)“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我”养成的习惯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片段,完成后面练习。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泰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将相和》,《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 》中的《廉颇蔺相如传》改写成的。写了 、 、 这三个小故事。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削弱——(____________) 必然——(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中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一个_______的人。
18、阅读
卧看牵牛织女星
①秋天的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在这颗星的东边,白蒙蒙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西方人把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像一架七弦琴,于是把它叫做“天琴星”。传说古希腊音乐家奥佛士曾用这把七弦琴,弹奏出神妙的曲子,使森林里的野兽都陶醉了。
②关于织女星,我们中国也有美丽的传说。织女星是天帝的孙女,因此,也叫做“天孙”。以这颗星美丽柔和的光辉来说,确也当得起这个高贵的名字。“天孙”私自下凡,和一个放牛郎结为夫妻,他们夫妇俩恩恩爱爱,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很幸福。后来,天帝和王母娘娘发现了这事,十分生气,派天神强行拆散了牛郎织女,命令他们一个住在天河的东岸,一个住在天河的西岸,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在天河相会一次。
③那么牛郎星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越过这条河流最宽阔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星光线较弱,着上去与中间一颗距离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接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我们把它们叫做“挑担星”。中间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在秋天的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够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微带一点黄,虽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
④若是我们一连几个晚上,每晚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大致是不变的。我们千万不要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着两星相会而白白地熬个通宵。因为,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亮度是太阳的50多倍,牵牛星的亮度是太阳的9倍多,因为距离我们太遥远,所以看上去像是两颗比较大的行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也有约16光年。
⑤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得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么远!”这话若被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会笑话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10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十多颗。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少见多怪:_____
【2】①第③自然段主要从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牛郎星。
②这段文字中哪个句子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抄写下来。
_____
【3】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
(1)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举例子
B.举例子、作比较
C.列数字、作比较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具体突出了织女星_____的特点。
A.比牵牛星亮
B.距离地球远
C.比地球小
(3)有关牵牛星和织女星,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牵牛星又被称为“天平星”“挑担星”。
B.牵牛星、织女星与太阳一样,都是恒星。
C.像牵牛星和织女星这样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
(4)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神话传说,对这样的写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寄托了作者对牵牛、织女深切怀念的情感。
B.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C.引起阅读兴趣,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中获得了知识。
(5)短文中“关于织女星,我们中国也有美丽的传说。”指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多诗人也借这个故事创作了诗歌,下面古诗中描写”牵牛织女“的是_____。
①林杰的《乞巧》
②李白的《静夜思》
③秦观的《鹊桥仙》
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4】请你用上短文中出现的一种说明方法,用一、两句话介绍你熟悉的事物的一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故乡晨曲
漫漫长夜总是在雄鸡激越、高亢的鸣叫声中破晓。正当我的故乡人还沉醉在香甜的梦乡之中,忽然一声军号似的长鸣从远远的地方传过来,激荡着无边寂静的晨空,点击着故乡梦中人的耳鼓,更深深地震颤着梦中人的心魂,使梦中人悠然从美丽的幻境中清醒过来。雄鸡的鸣叫,一声紧一声,一声高一声,这开创的号角是黎明的音讯,揭示了新的一天。
莽莽苍穹绽露出的丝丝缕缕透漏红光的晨曦,终于把栖息树上的百鸟也催醒了。鸟儿们带着新的一天企盼和欣喜,让轻盈的晨风伴送着千鸣百啭的叫唤,飞向蓝天,飞向大地。这是一首美妙的交响奏鸣曲,又清扬又悦耳,动人心弦——
喜鹊和麻雀最会赶先。当其他鸟儿还在整理羽毛准备一展歌喉的时候,一对对喜鹊、一群群麻雀已相继在树枝、屋角上瞅瞅欢啼,有些纵情,有些张扬。它们的叽叽喳喳引来了其他鸟儿的鸣叫,让农人们既烦躁,又有些爱意。
不久,在屋檐泥窝里的雏燕也齐刷刷地探出小脑袋,张开稚嫩腥黄的小尖嘴,叽叽喳喳地嗷嗷待哺。燕子便一对对飞离睡窝,在空中飞翔,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闪亮,配上一双剪刀尾,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往来穿梭飞行,叫人看去着实喜欢。它们啄到小虫子,忙着飞回窝,在屋檐附近,雏燕争食的叽叽喳喳会叫上好一阵,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美和快乐。
此时,所有的鸟儿在吐芽喷绿的树枝上跳跃、欢唱。过不久,一个个扑扇着羽翼飞向蓝天,变成一个个小黑点,片刻间,踪影全无,而另一种美妙的奏鸣曲又开始上演了。
晨曦越变越灿烂了,霞光从那重重的绿叶罅隙中透过点点金色,芦苇丛中回映出一缕缕透明的浅黄、浅紫的薄光。渐渐地,大地、树木、田垄、村屋,撩开了影影绰绰的面纱,显露出朝气蓬勃的美景。母鸡咯咯地啼叫,带领一大群绕膝的鸡崽四下觅食,相互拥挤追逐着,绒球般的个儿,尖嫩的叫声,组成了一支不大不小的行军队伍,倒也壮观。鸭子也按捺不住了,迈着短厥厥双脚,伸着扁圆的长嘴,持着端正的位势,踱着四平八稳的方步,“嘎嘎嘎有节奏地叫唤,仿佛饱学之士的琅琅书声。老鹅从来就是“目中无人”,它们是不会甘心落后的,骄傲地引颈扑翼,高视阔步,也一个劲地昂叫,神气十足,大有不可一世之势。
在鸡鸭鹅清晨奏鸣曲中,狗儿也决不会甘于寂寞,尤其是喜欢凑热闹的小狗,机敏地挺起耳叶,摇着尾巴,纵前跳后,狺狺汪汪,成为一种多声部的自然和声,这是晨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温馨、和谐的伴音。
其实,故乡的美妙旋律又何止这些呢?我站在村头,临风招展,看着生趣盎然的草木,滋润万物的朝露,聆听充满生机的晨曲,顿感天地间生命的可爱和完美,这岂不是古今诗人所争相吟咏的伟大诗篇吗?一种超俗的感觉,顿使我跳出都市人的心的藩篱,形成对故土的痴,对故乡无限的情,对家乡人深深的爱,在美妙和谐的晨曲旋律中不断地升华。
【1】“片刻间”的意思是_______,与他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文中演奏故乡晨曲的主角有哪些?
_______
【3】文中许多句子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找出一例,加以赏析。
_______
【4】文章结尾一段中“一种超俗的感觉”,指的是什么感觉?
_______
【5】“故乡的美妙旋律又何止这些呢?”是呀,在我们的身边,不是也有许多美妙的旋律吗?你能举一例子吗?
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①我( )遇到了( )诱惑。
②我( )读着( )书。
(2) 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 我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加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______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用加点的词写句子)__________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仿写拟人句)_______
22、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所给成语的意思。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的人,爱读书的“小书虫”、爱练字的“小书法家”……请你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字数要求在3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