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句子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怎样面对人生?屋顶说, __________;空调说, __________;时钟说, __________;镜子,__________。

①要保持冷静 ②要高瞻远瞩 ③要珍惜光阴 ④要自我反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jiàn)隔        (xiān)

B.红(yùn)               (jì)妒

C.(guàn)军       (jiǎn)

D.(xuē)弱             (jí)背

3、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桑阴学种瓜(傍晚)

B.楚人有盾与矛者(卖)

C.君子喻于(道义)

D.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 句子意思不变,给下面加线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1)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   )

(2)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   )

(3)我想站立起来,再向小朋友骄傲地喊上一声:“你们看!” (   )

 

 

 

5、读拼音,写词语:

nǎi wēng xūn zuì   shì fēng léi   dǒu sǒu   jǐ  hài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6、词语巧搭配。

暖和的________     闪烁的________      奇幻的________

真实的________     一扇________        一道________

一块________       一条________        一顶________     一方________

7、请写出带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①这首诗写得jīng   qiǎo( ),令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

②连长fēn   ( )战士们早点休息,明天天一亮就出发。

③老人们围坐在大树下,亲亲热热地唠jiā   cháng( )

④书是wú   jià   zhī   bǎo( ),书是打开幸福和成功大门的钥匙。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因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的安澜园、 的狮子林、 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表示地点的词。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选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要写辉煌的过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大舞台。

我家的小院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个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开得很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大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我感到小园是那么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淡黄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着动听的歌。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迎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枯藤披上了白雪,大地也披上了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的小园啊!”

  小园如此美丽,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静静的(   )   丰硕的(   )   红的(   )

茁壮的(   )   纵情地(   )   威武地(   )

2“____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找出短文中的中心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手指〈节选〉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薄”是一个多音字,写出下面词语中“薄”的正确读音。

( )       ( )       ( )       ( )

【2】选文中哪两句话写出了无名指和小指的用处极其渺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无名指和小指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这些人: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自然段向我们阐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整本书阅读。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处,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狗烹兔死’!——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1】上面的选文最有可能出自《西游记》的哪一回?(               

A.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B.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C.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D.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2】从这段故事中可以看出唐僧有哪些性格上的弱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空中比翼而飞,更叫人感动。

1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A.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B.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C.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萤火虫飞舞的样子。

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3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

A.时间 B.空间 C.逻辑

14、课外阅读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真个是:

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耳中鸣玉磬,眼里晃金星。手拉龙头拐,身穿鹤笔经。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啊,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作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只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上文节选自《西游记》中的著名故事: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带点词语选出正确解释。(用“√”表示)

(1)可不了师父(A.威逼   B.骗,吓)

(2)把孙大圣也当作个等闲的(A.寻常,平常   B.无端;平白无故)

(3)行者出棒来(A.抽,拔   B.收,藏)

(4)他就现了本相(A.阴谋诡计   B.本来面目)

【3】填空。

那白骨精第一次变作一位年轻的女子,第二次变作________,第三次变作________,这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第三次被孙悟空打回了原型,化作一堆骷髅,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________”。

【4】下面是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1)白骨精诡计多端,欺骗他人。( )

(2)孙悟空火眼金睛,本领高强。( )

(3)唐僧慈悲心肠,明辨是非,对徒弟要求严格。( )

(4)猪八戒不分真假,糊涂而自私。( )

【5】再写出《西游记》中两个有趣的故事。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走近《西游记》

【材料一】

《西游记》回目(摘选)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第             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             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第          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第                              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念念不离善心,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其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a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b.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c.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1】结合【材料一】,提取唐僧收徒的信息,照样子填空。

【2】【材料三】选自《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这故事发生在【材料二】中的_______这一地方;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三处画横线的事件分别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些回目?

a.第______________     b.第______________     c.第______________

【4】这半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西游记》。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这一角色,因为___________

16、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然后分别用一句话,说明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图1和图2均来自某地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

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1】读了短文,你想到用___________这一成语做题目,与这一成语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愚公决定搬掉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座大山,他们认为可以把挖下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愚公带着儿孙们_________地挖山。后来,有个叫智叟的老人劝愚公说____________,但愚公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挖平两座山。结果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些什么?

我想对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片断,完成练习。

《少年中国说》(节选)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目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

【2】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解释。

(1)干将发硎,有作其_______ A.光芒 B.锋芒 C.茫茫

(2)天戴其苍,地其黄_______ A.领土 B.鞋子 C.踩、踏

【3】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2)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C.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4)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D.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4】选文第②自然段写了很多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刘墉

①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甲]“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乙]“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一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文中提到甲、乙两句孔子的话,其原文依次是( )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2】下列说法中,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读得越多越好。

B.书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用心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就会受益无穷。

C.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D.作者的孩子一个礼拜读了2000多页书,做到了学以致用。

【3】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要女儿怎样“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请简要概括。你在读书中得到过什么样的快乐?请举一例。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

(2)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

21、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所给成语的意思。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2.松鼠跑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3.黄鹂的住宅难道不漂亮吗?(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

同学们,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每天都会上演丰富多彩的内容。只要我们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五彩缤纷。请以“多彩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吧!要求:400字左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