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 )
A.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
B.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C.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2、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表达的意义不同的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很有智慧,表扬同学总能一针见血。
B.小丽受了很大委屈,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C.跑到这里的时候,陈成的额头上已经是汗如雨下了。
D.我们不要老想着意外之财,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吧。
4、填空。
1.秋天最美是____________。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____________归鸦____________地朝窠里飞去。______________的大雁,在高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叫人感动。夕阳____________________,夜幕_____________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对家国的守卫,留在“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嘱咐里;对家园的眷恋,藏在“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绪里。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他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告诉我们“_________”的道理。
2.《珍珠鸟》一文记叙了珍珠鸟由________到_______的过程,从中作者感悟到:__________。
3.《将相和》中的“将”指______,“相”指_______,文章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组成,记叙了“将”和“相”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4.我们前半学期学了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课外我还读过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_》等。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读了《将相和》,我学会了两个成语故事______和______。
⑵《搭石》这篇课文引用了一句俗语:“______。”
我还能写出一句俗语: ______。
⑶《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通过这篇课文我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
⑷在______田里,时有一只______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______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______为白鹭设计的______。
7、根据意思写出课文《珍珠鸟》中的词语
①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很镇静。________
②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________
③青翠茂盛,富有生命力的样子。________
④精神非常饱满。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kǒu shào jiāo shuǐ ɡāo bǐnɡ fēn fù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pián yi bō zhǒnɡ yùn wèi ǎi xiǎo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两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支撑_______ | 隐藏_______ | 牢固_______ |
【2】文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了地道的构造。
【3】文段中“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中体会劳动人民群众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语段阅读。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文中的破折号表示( )。
A. 转折 B. 解释说明 C. 递进
【2】这段文字主要写( )
A. 变色龙的舌头长。
B. 变色龙捕食迅速、准确。
【3】用“____”画出表现变色龙动作迅速的词语。
【4】变色龙捕食迅速的原因是什么?用“ ”画出来。
11、课内阅读我能行。
这些用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由横竖撇捺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1.画“______”句子中的“这”是指__ ,这个句子是__ 句。
2.用加点的词仿写句子。
__
3.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
4.先把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再与原句比一比。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1)改为陈述句:__
(2)__ _句好,好在__ 。
12、仔细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练习。
对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书中做了如下的研究︰
类别 | 内容 |
来源 |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罚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代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现状 | 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_______,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______,排名第二的是__________。
【2】做“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有哪些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子!”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什么忙啊?”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没有时间,小樱子来帮帮老师好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 丁香 凤仙花 鸡冠花 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碧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一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
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
【1】请给第7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优美( ) 高不可攀( )
反义词:自信( ) 停滞不前( )
【3】“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这段话对人物的( )、( )进行了描写。
【4】请你找出短文中表达小樱子在浇花这件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惊恐——( )——( )——( )——豁然开朗
【5】“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选)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6】联系上下文理解“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 文中“强烈的阳光”是指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老师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老师。
【8】“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联系短文和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哈雷”行动
老爸是标准“哈雷”族哦!
返校日,老爸右肩扛着我的被褥衣物,左手拎着我的书本文具,兴冲冲地送我回校。上了公交车,还剩两个位,我和老爸一人一个座。车子颠簸到半途,上来一个青年男子,后面是一个挺着肚子的女人。“哈雷”老爸立刻起来让座。小青年见状,快步而上,“扑通”坐下。
老爸招呼大肚子女人的手僵在半空。“小伙子,这位置不是让给你坐的。我站起来是给她让座的。”老爸指指扶着椅背摇晃的大肚子女人。青年看着她又看着老爸:“让什么座,她是你老婆啊?……”车上的人都没帮腔,一副看笑话的样子。
此时我声音尖嫩:“爸爸,老师说要学习雷锋叔叔,我把位置让给阿姨坐好不好?”那青年只好悻悻然地站起来。
我和老爸在校门口下车。一个同校女生焦急地站在门口东张西望,身边摊着大包小包,我猜她可能是独自来校,想找人帮忙又不好意思开口。我以为老爸经历刚才的事,暂时不会再“哈雷”。出乎意料,“哈雷”老爸立刻上前询问,知道那女生与我同一寝室楼,我四楼,她五楼。
于是,老爸在大冬天里脱掉外套,一使劲扛起我和她两个重重的被褥袋,脸憋成红色,汗水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做女儿的不好意思干站在一边凉快,我也帮忙拿起一个袋子。
老爸呼哧呼哧地帮我们把东西搬上楼。又匆匆下去。还有一个与老爸年龄相仿的人跟着他上上下下,一副哥俩好的样子。见此情景,我马上知道老爸找到“哈雷”伙伴了。
晚上,我打电话给老爸:“老爸,你上午帮忙搬行李的女生刚才帮我提热水壶了。”
【1】“哈雷”中的“雷”是指____,“哈雷”的意思是________。
【2】“我以为老爸经历刚才的事,暂时不会再‘哈雷’。”“刚才的事”是指_______________,“不会再‘哈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文中的老爸“哈雷”过几次?在他的“哈雷”行动影响下,又有哪些人参加了“哈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人民网北京8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材料二:
材料三:
今年1月16日,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光盘”离开饭店,形成人人节约的好风气。这一倡议通过媒体发出后,立即引起关注。
【1】“光盘行动”是一场什么行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提出光盘行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请客摆阔气,认为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请你用几句诗词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钓鱼的启示》片断,回答问题。
尽(jǐn jìn)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zhuàn zhuǎn)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jǔ jǐ)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sì shì)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请用“——”选出片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____________能举个例子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小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而当他把鲈鱼放回湖中时,心情又是(____________);三十四年后,他则怀着一颗(____________)的心。
【4】文中画“ ”的句子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你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个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 :“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乌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另利人,都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有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单,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岛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照样子,写词语。
原原本本(AABB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倾盆大雨(含有比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①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将有亡国危险,连连向齐国求救。
②这一天,齐威王召来军师孙膑,准备拜他为将。
③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缺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
④原来,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他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他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⑤现在,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就改派田忌为将,仍让孙膑作为军师。
⑥大队人马到达齐国国境线上时,田忌准备挥师直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⑦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当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⑧田忌问:“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⑨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⑩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奔大梁。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可是,当魏军赶到桂陵,田忌、孙膑却在这里设下了伏兵。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1】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中第9自然段孙膑所说的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填序号)
A.激动、高兴
B.沉着、自信
C.焦急、慌张
【3】认真读第10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膑采取这种办法营救赵国有哪些好处?
(1)在赵国求救时,孙膑带兵进攻魏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率兵占据魏国交通要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中这两个主要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庞涓:___________________ 孙膑: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兵法策略“三十六计”中的一个,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策?请你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甲】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乙】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甲】段是对榕树的______(填“静态”或“动态”)描写。
【2】“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主要体现在: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画“ ”的句子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乙】段写了______的情景,是______(填“静态”或“动态”)描写。这段话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
【4】作者抓住“起初”“后来”“接着”等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写出鸟的天堂从静到动的变化过程。请从下面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添加表示动态描写的语句,把句子写具体。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小猫在院子里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先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再任选一种情景仿写句子。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外出玩耍忘了时间 考试成绩公布前 车站等车
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空中没有灰尘。 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灰尘是个人人讨厌的东西。 生活离不开灰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丰子恺先生在《手指》一文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如,写出了最肯吃苦,讨巧的事却轮不上的大拇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中指。
模仿写中指的语言特点写人的眉毛:再用1—2句话描写生活中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
写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是小作家。
题目:不一样的老师
在你的老师中,肯定有些与众不同的老师。选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来写,要抓住特点,结合具体事例,把老师“不一样”的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