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的语句描述的情景,表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

同学们看见出国考察的张老师回来,一窝蜂似的围了上去。

A.直言不讳

B.理直气壮

C.众星拱月

D.无拘无束

2、[标点符号]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传统习俗,建造竹楼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B.元宵节到处张灯结彩: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每盏里面都有小铃会叮叮作响。

C.“爸爸!”我急切地问道:“为什么?”

D.如果你是一棵树,就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温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3、下列不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A.《孟姜女哭长城》

B.《宝莲灯》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白蛇传》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完成填空。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三国]诸葛亮)

(2)_________,戒奢以俭。([唐]魏征)

(3)由俭入奢易,________。([宋]司马光)

(4)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5、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我喜欢读书。在书中,我欣赏到白鹭这首jīng qiǎo _______的诗,品尝到浸满桂花香的糕饼,走进了圆明园jīn bì huī huáng _________的殿堂。朋友,读书吧!读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来到了一处让你xīn kuàng shén yí _________的故地。

6、我会填。

(   )梢(   )峦(碗(   )

假(   )稍(   )恋((   )

7、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民安       路不( )        ( )鸿遍野       生灵( )

( )心沥血       ( )计多端          处心积( )       ( )请罪     

(1)他这部( )的创作,一经问世便轰动文坛。

(2)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人们四处逃亡,( ),一片凄凉。

8、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名言警句。

1.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2.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不要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美文阅读。

围魏救赵

①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②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③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④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⑤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⑥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⑦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⑧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的大梁而去。

⑨消息一传出来,庞涓果然马上停止攻打邯郸,慌忙带领魏国的精兵回国支援。孙膑提前派了一路齐军埋伏在魏军的必经之路桂陵,等魏军奔到桂陵时,齐国军队忽然发动袭击。由于长途跋涉,魏国的军队非常疲惫,被齐军打得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留的部队,狼狈地退回魏国首都大梁。

⑩经此一战,齐国军队大获全胜,赵国的危难也得到了解除。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关系:

赵国都城:________________  魏国都城:________________

齐国大将:________________  魏国大将:________________

【2】齐国答应救援赵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节的“胸有成竹”,与文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差不多。

【4】“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之一。根据文章内容,请你概述这条计策的精妙之处:(至少两个方面,4分)

妙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围魏救赵》与《田忌赛马》,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孙膑。

B.两个故事取胜的思维都跟平常不一样。

C.两个故事都可以看出田忌非常信任孙膑。

D.两个故事都可以看出孙膑擅长智取,是个有谋略的人。

10、快乐阅读。

草船借箭(片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从“吃惊”一词可以看出鲁肃___________;从“饮酒取乐”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_

【2】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神机妙算”的意思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诸葛亮到底“算”到了什么呢?(简要列举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文段开头引用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是(     

A.夸父追日

B.羿射九日

C.女娲补天

D.盘古开天地

【3】作者引用这个传说作为开头的作用是(多选)(     

A.引出本文说明对象

B.说明这个传说的荒谬

C.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D.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我·狗

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

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孩子上学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 孩子 别怕 有妈在 狗不敢来的 我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1】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请给文中“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天地。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分外爱惜进行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当时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心里又害怕又奇怪。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奇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不应该弄脏。

B. 外祖父认为这幅梅花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 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就是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象征,是不容玷污的。

14、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点的“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两句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1)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_______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________

15、课外阅读

风雨绿云山

在飘飞的细雨洗礼下,绿云山显得那

样的清新、苍翠。一条曲曲弯弯的山道,在密林的掩映下时隐时现,一阶一阶地向上延伸着。蒙蒙的细雨透过两旁挺拔的竹林,洒在明净的石阶上,溅起了星星点点的水花。山风轻轻地吹拂着,偶尔也有几片竹叶在风雨中摇落,坠入路旁的小溪,漂流而下。

透过竹林,我看到了清清的绿水河,在雨的帷幕中,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环山远去。一叶扁舟在风雨的河面上摇曳着,渔夫头戴斗笠,身穿绿蓑衣,奋力地划着双浆。他那高亢的山歌不时穿透雨雾,隐隐地传来。整个山区显得格外寂静,可这儿并不沉闷。沙沙的雨声伴随着清脆的笑声,不时从竹林的深处飞来。三三两两的孩童在林木掩映的小道上闪现,又相继消失在路的尽头。他们打着绿色的伞儿,背着绿色的书包,笑着,唱着,追逐着,向着山顶的学校走去……

这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

(1)照样子,从文中找词语写下来。

三三两两

(2)根据短文填空。

( )的竹林 ( )的石阶

( )的绸带 ( )的山歌

一(   )扁舟 一(   )山道

(3)摘录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句中,作者把( ) 比作(   )。

(4)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 ,分别表达了对 的思念。

余光中是一位故乡在大陆、生活在台湾的诗人。他现在最大的乡愁是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致巴特莱的信(节选)

(法)雨果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丰功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然无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态度是( )

A.大加赞赏

B.愤怒斥责

C.有时赞赏有时批评

【3】雨果在信中所说的“两个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个强盗将会受到历史的制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考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一个文静而又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搜 汇)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缓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将(震惊 震荡)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歼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打“√”。

【2】宋庆龄为什么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

A.因为宋庆龄是中国人,她很有才。

B.因为宋庆龄不仅说得好,以理服人,而且说的话很有力量。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语段,并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   ),从来(   )是( ),不肯(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   )里,(   )要有梅花的(   )才好!”

1把语段补充完整。

2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民族的气节是什么?用“~~~~”在语段中画出来。

4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字句

(1)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鹂吃了卷叶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写句子。

①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同学们,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在家中养过小动物吗!你跟它有没有特别难忘的回忆呢?我相信,你一定现在笑出声了吧!是不是想到了什么?那么,请你从小动物的外形、活动、生活习性,你对它的照料及你们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等方面对你的小伙伴进行一次介绍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