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梅花魂》一文重点写了跟梅花有关的三件事,赞扬了梅花不惧严寒、不畏风雪的品质。
B.《清贫》一文通过方志敏的自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生活简朴、一身正气的共产党员。
C.《牧场之国》一文中,作者反复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目的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荷兰美景的赞叹。
D.《手指》一文的语言风趣幽默,写了五个手指的特色,讲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一针见血 不可浸犯 手忙脚乱
B.得意扬扬 一本正经 心惊胆战
C.操纵自如 哭笑不得 胸有陈竹
D.傍大腰粗 烟波浩渺 序齿排班
3、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拟人 B. 夸张 C. 比喻
4、请按要求填空
(1)《伊索寓言》的角色大多是人们熟悉的动物,作者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揭示蕴含的道理,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填成语)
(2)好朋友娜娜从北京回来,送给我一个用香山红叶做成的书签,这可真是“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3)老师告诉我们:“别看台上这短短的一场表演,小演员们在台下可是经过了多年的苦练,下了不少的功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填谚语)
(4)这天可真黑呀,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写具体)
5、1._____,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2.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枫桥夜泊》
3.__________,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诗中画】古诗中,童年如画。“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是快乐的画,“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是牧童回家的画。古诗中还有许多其它的画,如“___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是母爱的画;“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是春山的画。
【句中情】“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是课文《_______》中的语段,作者用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和故乡的小月亮进行_______,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请仿照这样的表达方法,表达一下自己对某种事物、动物或景物的特别感情。
_____________
7、请在下列括号中填入与“赞”字组成的词,在句子中表达准确的意思。
①大家都________这个建议。
②杂技演员的高超演技令人________。
③孩子们保护环境的做法受到人们的________。
④这笔奖学金全部用来________希望小学。
⑤李红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向他投去________的目光。
⑥诗人用优美的诗句尽情地________祖国的大好河山。
8、课文综合回顾。
(1)课文讲述了关于海力布的五个小故事,请按照先后顺序排序:________。
①得宝石 ②听鸟语 ③劝搬家 ④变石头 ⑤救白蛇
(2)人们不相信海力布的________。海力布不想用________欺骗乡亲们,他不顾小白蛇的________,说出了实情,变成一块石头,但他毫无________。
A.谎言 B.忠言 C.怨言 D.誓言
9、课外精彩阅读
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锋利的石头划破脚尖,到医院包扎过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小路上,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ān wèi( ),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就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wěi qū( ),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都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的时候,有个同学笑着劝他:“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是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的。”弟弟将信将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站在那儿zhù shì( )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chà nà( ),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深深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候,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2】第3自然段中弟弟的同学为什么说“大部分老爸都是这样”?有何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找到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1】作者分别把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关于书,你肯定也有一些自创的比喻,请大胆地把它们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精彩阅读。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_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眼睛“应接不暇”的句子。
【2】选一选。
文中第1自然段的描写属于______描写。(①动态 ②静态)
【3】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A.对大榕树的称呼
B.这的确是鸟柄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12、课外阅读。
挖笋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 )。(多选)
A.能够食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贝壳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一圈复杂的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块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 )
复杂——( )
一丝不苟——( )
【2】写出四个描写“贝壳里的生命”的形容词:
、
、
【3】古人“用贝壳做钱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一丝不苟”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感受、慨叹的一句话,用“___”画出来。
【6】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你又有那些想法?(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一碗馄饨》回答问题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
【1】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像,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
【2】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3】⑤段中“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从老婆婆的“平静”中,你读出了什么?
【4】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这里未写出来,现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15、课外阅读
“牛嚼”与“鲸吞”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 )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像一座漂( )浮的小岛。它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这些小玩意儿是怎么填满它的巨胃的呢?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人们泛( )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牛嚼”与“鲸吞”,二者不可偏废。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写在括号里。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富( ) 细嚼慢咽( )
3.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把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式比喻成“牛嚼”,把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式比喻成“鲸吞”。
4.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②春天,原野上的春*,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细雨绵绵,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③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 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④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⑤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经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紧张地收获。
⑥漓江的四季都很美,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文章加上题目:____________
【2】用“△”给短文分段,段与段之间是 关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分别用“ ”和“﹏﹏﹏”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短文第②~⑤自然段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③段第2句是一个________句,请你展开想象,再写一个描写人们在漓江游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我游古漪园
和煦的暖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
一进古漪园大门,迎面就出现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作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的是明清时期古漪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石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重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啊!
走过九曲石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到一个亭子。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个亭子是四方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拳头。
从缺角亭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艘古色古香的石舫,秀美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暴芽,桃花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又回到了照壁前。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写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照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3】用波浪线画出介绍“缺角亭”的名字来历的句子。
【4】短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18、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给“体面”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
【2】花生的“不好看”是指_____,“很有用”是指_____,“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指_____.
【3】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
【4】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花生这样的人,他们是谁?都做了些什么?
_____.
19、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②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画线的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的是 ,一个 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 一句形象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心情。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而是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是只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20、根据“果实”的不同意思分别写两个句子。
①表示“植物体的一部分”_____。
②表示“努力的成果”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仿写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
改变语序,保持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今年的全国两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改成感叹句)
23、写作
通过《我爱大海》的学习,我们仿佛在大海中航行了一天,经历了一次喜怒哀乐的心灵历程。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大海中航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拿起你手中的笔,动手写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