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对下列句子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合适的一项是( )

菌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A.相如对秦王的行为感到生气。

B.秦王不同意为赵王击缶。

C.相如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

D.秦王为赵王击缶。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勉(qiǎnɡ) 灰(hè)色 便(pián)宜

B.(qiǎnɡ)逼 和氏(bì) (xiāo)弱

C.治(liáo) 水(hǔ)传 (ɡuī)烈

D.(ténɡ)写 万(juàn)书 (jué)鱼

3、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谨慎(jǐn shèn) 嫉妒(jí dù) 压抑(yā yù)

B.聒噪(guō zào) 卓越(zhuó yuè)誊写(téng xiě)

C.炊烟(cuī yān) 眼睑(yǎn liǎn) 驯良(xùn liáng)

D.倾泻(qīn xiè) 抖擞(dǒu shǒu)凛冽(lǐng li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名句赏析。

我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

5、在下划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具体。

            的教育             的丛林

           的目光            的回忆

           地闪动            地呼唤

           地操纵            地欣赏

6、根据句意写词语

(1)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

(2)因公务而牺牲(   )

(3)犹豫不决的样子(   )

 

7、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8、读拼音,写汉字。

zhān( )仰 qū( ) tiào( )望 jìn( )

hóng( )伟 jǐn( )慎 xū( ) chēng(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读《猎人海力布》选段,完成训练。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怒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倾盆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选文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力布为救人们变成石头,人们很感动,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B. 海力布为救人们变成石头,人们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C. 半夜里,人们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

D. 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

3海力布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请用一个四字词语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A.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北京小汤山医院与武汉火神山医院编设床位数一样,建设用时也相同。

D.疫情防控不是单个人或是单个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2】结合材料谈谈在“中国速度”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写一段讲解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草鞋人和皮鞋人

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屡屡光亮。

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的事。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的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担子变成了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到了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迹。看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刚才是草鞋人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伟伟听话么?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很听话,他常常念着你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

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很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上的街道移动着。

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作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

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走到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短文中草鞋人指的是_______皮鞋人指的是_______

21段场景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皮鞋人的儿子很听话,常常念着草鞋人。

B.草鞋人很乐观,总是话中带笑。

C.皮鞋人一两年也能偶尔回来一次。

D.到了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心里悠然自得。

5为什么在镇上,草鞋人把担子让给皮鞋人;进入无人山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驼腰前进?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草鞋人想走一程歇一程。

B.因为草鞋人想让马家溪的村民们给自己很高的评价,夸儿子是个孝子。

C.因为草鞋人既心疼儿子,舍不得让他挑担,又要照顾儿子和自己的面子。

D.因为皮鞋人双手抢担,多次请求。

6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是因为( )。

A.没有草鞋人,就没有现在的皮鞋人。

B.皮鞋人想到草鞋人这些年对自己不断的付出,内心充满了感激。

C.草鞋人皮鞋人的生活都很艰辛。

D.皮鞋人想到自己平时不能帮到草鞋人,感到十分惭愧。

1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选文中一共提到了____种对付敌人的方法。

【2】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大家想出许多妙法来防备,用一个成语来说就叫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duó)爷爷是革命的老前辈,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tuò)者,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yù)为中国的保尔。前不久,我专程拜访了这位革命老人,听老人讲述那难忘年代中的故事……

有一次,吴运铎爷爷从废旧的炮弹里挖取雷管时,突然,雷管爆炸了。吴爷爷左手被炸掉四根手指,左眼被炸瞎,左腿伤残,全身皮肤伤痕累累。战友们非常着急,紧急把他送进了医院。吴爷爷在昏迷中还在喊:“我要去挖炮弹!”

1943年,吴运铎爷爷在兵工厂工作。他听说有一种叫“枪榴弹”的武器,可以利用步枪发射型炮弹。吴爷爷就反复琢磨尝试着研制起来。他把粗铁棍锯断、掏空,然后套在战士们常用的步枪枪口上,最后又用铸(zhù)铁造出了迫击炮弹形状的“子弹”。试验那天,“枪榴弹”射了出去,只见尘士冲天而起,惊得野兔四下逃窜……领导、战士都称赞“枪榴弹”威力巨大,但是吴爷爷并不满足。他又继续试验,最终使“枪榴弹”的射程从200米提升到了540米。后来,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大显神威。我军密集的“枪榴弹”如倾盆大雨一般飞向敌群,打死了80多个敌人。

1944年的一天,吴运铎爷爷接到边区农民的报告,说是发现了敌人埋藏的定时炸弹,就赶忙亲自拿着工具走下了弹坑。当看到弹坑里8颗一人多高,双臂合围才勉强抱过来的大炸弹时,吴爷爷有说不出的高兴。这8颗大炸弹能取出多少炸药哇!可是,谁又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爆炸呢?在死亡面前,吴爷爷想,如果我拆掉引信时没有发生爆炸,那就是我的胜利;如果爆炸了,我就甘愿为党的兵工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迅速拿起工具卡住了引信,大喊一声:“你炸吧!”他咬紧牙,一使劲从炸弹上取出了比迫击炮还大的一个引信。吴爷爷一秒钟也不敢停息,接着又去取第二颗炸弹上的引信……就这样,吴爷爷终于把8颗炸弹上的引信都拆掉了。后来,战士们从炸弹里取出了上千斤的炸药,为兵工厂解决了炸药不足的困难。

1953年,吴运铎爷爷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并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一书,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吴爷爷说:“我现在身体不好了,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但‘把一切献给党’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要为少年朋友们写书,告诉他们祖国的昨天和今天,鼓励他们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1】短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___事业的开拓者,是新中国第一代_________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_________。1953年,他出版了《_________》一书。

【2】简要写出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4】阅读第3自然段,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1)画“   ”线的句子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具体写出了吴爷爷研制“枪榴弹”的过程。

(2)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两个四字词语分别描写了“枪榴弹”爆炸时的尘土和野兔,表现了“枪榴弹”的威力巨大。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满足(______       迅速(______

【6】以下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按空间顺序记叙的。

B.第4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个反问句。

C.文中反复出现“把一切献给党”,突出了吴爷爷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14、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纯熟——( )       辨别——( )       敬慕——( )

【2】这段话写出了(          

A.花生的好处

B.花生果实的特点

C.花生难能可贵之处

【3】“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_______

【4】父亲在谈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_______________的果实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5】父亲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5、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乍一看,你看不出她和其他老婆婆有什么差别。此刻,她弓着背,低着头,拖着沉重的脚步,顶着风雪踽()踽独行在新年繁华热闹的都市人行道上。在她的周围,来来往往的路人行色匆匆。当她孤独的身影闯入他们眼帘的时候,他们都会迅速地将目光转移开去,生怕她会使他们想起生活中的那些痛苦和辛酸,以致影响了他们欢度新年的心情。

如果人们对这个老太婆稍稍注意一下,他们将会发现她没有穿鞋子,赤足行走在冰天雪地里。

来到一个公共汽车站,她停了下来,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

一个绅士模样的人站在她的旁边,但是,并没有太靠近她。他担心她可能会患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在等公共汽车。她注意到了这个老太婆没有穿鞋。但是,她只是看了几眼老太婆的赤脚,什么都没有说。

不大一会儿,公共汽车到了。老太婆吃力地爬上公共汽车,坐在司机背后靠近过道的那个座位上。而坐在老太婆身边的那个男人此刻正快速地搓弄着手指,有些坐立不安。“哦, 老太婆,为什么非要坐我这儿啊?”他心里嘀咕。

一个小男孩也看到了老太婆的赤脚,便指着她对妈妈说道:“妈妈, 您看,那个婆婆没有穿鞋。”

小男孩的妈妈感到非常尴尬,连忙将小男孩的手拍下来,说:“不要用手指着别人,安德鲁。那样是不礼貌的。”说完,她转过头去,把目光投向窗外。

“她的子女一定都长大成人了。”这时,一位身着毛皮大衣的女士愤愤不平道,“他们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对于同胞们的这种漠不关心的议论,一位好心的商人非常生气。他鄙夷地瞥了他们一眼,然后从钱包里抽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的钞票,塞进了老太婆颤抖的手中:“给,夫人,拿去给自己买双鞋吧。”

老太婆点了点头,以示谢意。商人对自己的举动感到非常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实干家,不像那些人只会发牢骚。

当汽车到达下一站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男子上了汽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和着音乐的节拍,这位年轻人扭动着身体。他就势坐在了靠近过道的一个座位上,正好面对着那个老太婆。

当这个年轻人的目光偶然瞥见那个老太婆的赤脚的时候,他顿时停止了扭动。他呆呆地注视着老太婆的赤脚。少顷,他才将目光从老太婆的脚上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价格昂贵的名牌运动鞋。为了买这双运动鞋,他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才凑够买鞋的钱。他的那一帮同伴都认为他穿上这双鞋之后真是“酷毙”了。

年轻人弯下腰,脱下了自己那双昂贵的运动鞋,还脱下了袜子。然后,他在老太婆的面前蹲了下来。

“夫人,”他轻声说道,“我看到您没穿鞋子。呃,不过,我有。”说完,他小心地将老太婆结满硬茧、粗糙不堪的脚轻轻地抬了起来,将自己的袜子和漂亮的运动鞋穿在了她的双脚上。老太婆点了点头,以示谢意。

汽车到达了车站,那位年轻人下了车,赤脚走进了冰天雪地。

乘客们纷纷挤到车窗前,向外张望,注视着那位年轻人拖着赤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着。

“他是谁啊?”有乘客问道。

“我猜他一定是位先知。”一位乘客回答说。

“我看他一定是位圣人。”还有一位乘客这么说道。

“快看哪,他的头上有一圈光环!”一位乘客叫道。

但是,就在这时,先前那位用手指着老太婆的小男孩说道:“不对, 妈妈,他们说的都不对。我看得很清楚,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

(有删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孤零零地独自走路。   ______

(2)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______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补全故事情节。

起因:老太婆赤脚走在雪地中,无人注意。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3根据短文内容,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篇短文的主人公是(   )

A.老太婆 B.小男孩 C.年轻人 D.好心的商人

4按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补充填空。

老太婆→绅士→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的妈妈→______→商人→年轻人

A.小男孩   B.男人   C.小姑娘   D.女士

5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

A.外貌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6读句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完成填空。

他呆呆地注视着老太婆的赤脚。少顷,他才将目光从老太婆的脚上移到了自己的脚上。

(1)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我认为他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的年轻人。

7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男孩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B.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能衬托出老太婆赤脚在雪地中行走的艰难。

C.除了年轻人,文中还写了其他人的表现,是为了突出关心老太婆的人很多。

D.文章标题表明对一个陌生人的同情与帮助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去做的,也表现了作者对年轻人的肯定和赞美。

16、课外阅读。

放雀儿

雨停了,我走出家门,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浑身是水,冻得发抖。这时,它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我,一声也不叫。我想这只麻雀多可怜啊!此时它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我就赶快把这只小麻雀捧起来,找来几张纸放在它周围烧起来,让火苗给小麻雀带来温暖。

过了一会儿,小麻雀身上的羽毛干了,也不再发抖了,在地上转来转去。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要保护益鸟,因为益鸟一年会捉好多好多的害虫,还是把它放走吧!

正在这时,妈妈和弟弟回来了。弟弟看见小麻雀说:“姐姐,给我玩!”“不行,我们应该把它放了。”不管我怎么说,弟弟也不肯,“哇”的一声哭起来了。平时弟弟哭了,我就哄他。可是,今天我不管他怎么哭也不让他玩这只小麻雀。妈妈听了也责备起我来了。我觉得很委屈,可是看看手里的这只可爱的小麻雀,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它。

这时小麻雀在我手里动了几下。平时小伙伴都说鸟儿最爱吃小虫的,对!去捉几条小虫给它吃。我用小树枝从草堆边钩回来几只不知名的小虫,小心翼翼地喂这只小麻雀,小麻雀张开小嘴儿几下就把小虫“消灭”了。

一会儿,小麻雀吃饱了。我就捧着小麻雀,轻轻地抚摸着,再用力往空中一送。可爱的小麻雀张开翅膀在空中白由自在地飞起来。看着小麻雀,我情不自禁地哼起“小乌在前面带路……”,心情舒畅极了。

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小鸟。

2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救助并放走小麻雀的事,反映了( )

A.作者爱护益鸟、责任心强、善良的好品德。

B.作者喜爱鸟类、保护生态平衡的良好行为。

3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作者爱护小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暗香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种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上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毫无张扬之意”与第③自然段中哪句话相照应?请用“ ”划下来。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答案。

(1)“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我”眼睛湿润的原因是_____

A.为桂花送来沁人心脾的香气而欢喜; B.为桂花美好的姿态所陶醉;

C.为桂花不张扬的风格所感动; D.为没有人发现桂花的美而伤感。

(2)“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中“最温柔的记忆”指_____

A.一个同学去医院看望老大爷

B.一个为贫困学生默默地开着方便之门的老大爷

C.“我”的同学因为家穷每晚在学校读书。

(3)“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中“释放幽香”指的是_____

A.到过这个世界 B.为他人开着方便之门

C.沉默,不张扬的人 D.默默散发迷人的香气

【3】文章先写花,后写人,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题目“暗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

【4】“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试举一例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部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节选

1把文中标点补充完整。

2文中的两股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划“____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文,我们知道了爱有两种形式。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形式的爱?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文选自___写的《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处是____________

【3】选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是“_____”,体现了园子里事物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

【4】作者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昆虫等事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活动,仿照文中句子写完整。

我愿意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就__________,若我愿意__________,也没有人管。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答题。

1.一天没吃饭,可把我饿坏了。(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说元宵好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百花洲。

(1)请将下面句子变个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这只老羚羊,一定有求于我们。年长的科考队长对大家说。

 

 

(2)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等科考队员把小羚羊放到地上时,随着小羚羊欢快的叫声,一只老羚羊从草坡背后跑了出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改为反问句)

 

(2)我们按照告示牌的要求去做。(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作乐园。

《开国大典》一课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请你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学校的某项活动,如联欢会、运动会等,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