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数落(shù)
B.嫉妒(dù)
C.龟裂(guī)
D.粗糙(zào)
2、对号入座。请将合适的词填在相应的位置。
率先 首先 观察 侦查
(1)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
外面是否安全。
(2)老师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要善于
。
震惊 惊动
(3)这桩离奇的案件了省公安厅。
(4)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了全世界。
捕捉 逮捕
(5)两只嘲鹰仍静静地伫立在沙滩上,希望再能到迷路的幼龟做佳肴。
(6)公安机关依法了“(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3、选词填空。
保持 维持
(1)小明的爸爸靠为人开车( )全家的生计。
(2)我们要和群众( )密切的联系。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我们学习过许多珍惜时光的名言佳句,选择你喜欢的两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亥杂诗》诗中含有两个成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论语》中谈道“__________, __________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真正智慧是懂就是懂,不能不懂装懂。朱熹提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___、_____ 。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眼口岂不到乎?”
5、根据要求填空。
1.《白鹭》一课,作者除了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特点外,还描绘了___、____、___三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将相和》根据司马迁的《_______》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_________,“相”指________,“和”是_______的意思。
3.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俭以养德。
6、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shāng yì bǎo lěi dǎn qiè
( ) ( ) ( ) ( )
7、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驯( )良 矫( )健 蛰( )伏
搭窝( ) 勉强( ) 惹( )恼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2.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
3.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
6.《将相和》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组成,其中的“将”指的是_________(填人物姓名),“相”指的是_________(填人物姓名)。
9、课外阅读。
舍 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割断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朋友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割舍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地取舍。
【1】写出近义词。
舍弃——( ) 果然——( )
果敢——( ) 取舍——( )
【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有关句子,用“﹏﹏”画出来。
10、课内阅读练习。
松晨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 )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侯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 )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跨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 )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 )形的盖,把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 )在窝里。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国的著名博物学家_____,他的闻名于世的作品是《____________》。
【2】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3】根据“地点的选择、搭窝的过程、窝口的特点”,用“‖”将文段分为3层。
【4】摘抄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1)词语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上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用到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自己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殷商时期,统治者信奉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色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地记载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年的沉寂。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文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人们才有意识地把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1899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1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大量的刻字骨中,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材料二]
[材料三]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由于是刀刻,字的线条比较纤细。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圈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魏晋时期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以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请填写下列表格。
字体 | 使用时间 | 字形特点 |
甲骨文 | 商周时期 | 象形性较强,线条纤细 |
金文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小篆 | ______________ | 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 |
隶书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楷书 | 魏晋时期出现,南北朝开始通行,至今 | ______________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止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刻字的甲骨真实地记载了殷商的历史。(______)
②有些字的字形,早期的甲骨文、金文与中后期的小策、隶书、楷书相比差别很大。(______)
③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______)
④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小篆。(______)
【3】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致美文,感悟形象
信任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牌:桃子——自采——三公里路。终于,有一天,爸爸决定带我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公里,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汽车往前又开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红箭头又出现了。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公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阴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呼,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呢!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使人垂涎欲滴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我立即向一棵大树跑去,爸爸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爸爸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爸爸说。“也许会学会的。”爸爸也淘气地回答。
与那几条热情好客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这时又有两辆车朝这儿驶来:“你们住这儿吗?”开车的问道。“不,不过,它们会带你们去果园的。”我们指着那些狗说。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醒”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醒”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睡眠状态结束;②醒悟、觉悟;③明显,清楚。在“醒目”这个词里,应该选择 。
【2】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指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
(2)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 ( )
(3)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
【3】短文写“我”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文章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回顾全文,我们与作者一起经历整件事:靠着一块简单的 指路来到果园,带路去桃林的是 ,摘了鲜桃交钱时,发现躺在钱箱旁的是只 。一切全凭自觉。一拨又一拨的顾客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文末作者体验到了独有的喜悦:
【4】作者感受到“那片果林,那间小屋”是 “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说它“朴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它“纯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思文题,再读短文,结合生活积累,对于“信任”二字,你最想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少年中国说
ㅤㅤ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ㅤㅤ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 汪洋。 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 翼,风尘吸张。奇花初 ,矞矞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 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ㅤㅤ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与国无 !
【1】请在文中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_____(选序号即可:A.谭嗣同 B.梁启超 C.龚自珍 D.康有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这段文字时,应读出 _____的语气(选序号即可:A.低沉悲愤 B.欢快愉悦 C.铿锵有力 D.婉转幽默)。你在诵读这段文字时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说说“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作为中国少年,你对中国有怎样的期许?你觉得你现在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走遍天下书为侣(节选)
所以,我(愿意 希望)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 陆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 省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过 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我”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
A.“我”一个人坐在船里太孤单了,只能把书当成人来相伴。
B.“我”用自己的方式去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我”感觉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是如同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C.“我”读书的时候会想起以往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说就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3】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品味欣赏 ②总结收获 ③想象作者 ④思考内容
【4】用“ ”画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爱书之情、读书之乐的一句话。
【5】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却说曹操在大zhài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消息。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操急唤入。其人呈上书。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chā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操大喜,遂与众将来水zhài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唤出蔡和,令军士缚倒。和叫:“无罪!”瑜曰:“汝是何等人,敢来zhà 降! wú 今缺少福物祭旗,愿借你首级。”和抵赖不过,大叫曰:“汝家阚(kàn)泽、甘宁亦曾与móu!”瑜曰:“此乃 wú 之所使也。”蔡和悔之无及。瑜令捉至江边皂纛(dào)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望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cù帆幔,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chā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zhà 。且休教近zhài。”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zhà móu,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文聘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zhài,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乱,各自奔回。南船距操zhài只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zhài,zhài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曹操回观岸上营zhài,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qū)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哪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正是:火厄盛时遭水厄,棒疮愈后患金疮。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móu略 wú
辈 营zhài
zhà
降 chā
旗 一c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替换?请写在( )里。
谁去止之( ) 言未绝( )
曹贼休走( ) 操省悟( )
【3】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4】根据选文内容,下面可以作为标题的是( )
A.诸葛亮舌战群儒
B.雾蒙蒙草船借箭
C.赤壁鏖战计中计
D.焰腾腾火烧曹军
【5】“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这句话描写江面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体会到古文的魅力,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描写“夏夜广场”的情景,体现现代生活的热闹安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选文后,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哪些了解?请结合文中语句,把你对人物的看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他”指的是________,他出生在________(国家)。他是一个________。
【2】“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这里的省略号是表示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
17、 开发小行星漫想
①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根据对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即陨星进行化学发现碳质陨星的含碳量很高,还含有高达20%的水分,这就为人类今后移居其他星球提供了一线生机;发现硅质陨星含有丰富的无需加工的自然铁,典型的硅质陨星中大约10%的重量是铁金属,其中还混有镍;发现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和镍所组成,例如,位于美国北亚利桑那州沙漢中的直径达1公里的著名的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据估计,一立方千米的小行星金属可能为人类提供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其中仅镍一项,就足够人类消耗100年。
②如此诱人的财富,人类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了。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已制定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首先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小行星,再用航天飞机发射一种配有挖掘设备的飞行器,登上小行星开采自由金属。然后把金属送往宇宙空间工厂加工成阻力较小的翼面状物体,让它们能够半飞半落地穿过大气层而不致熔化。最后用空间拖船把金属块推入地球大气层轨道,溅落到指定海面。由于事先往金属块中充入了特殊的气体,使金属块呈海绵状,所以这种金属块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这样一个天外来客,一块就可能含有10万吨金属。
③据计算:从一颗位置适当的小行星获取1吨自然铁,所花费的能量要比在地球上用高炉治炼优质铁矿获得1吨铁所需能量少。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1】用较快速度默读短文,借助关键词句填空。
围绕小行星开发,本文先写了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____________,再介绍___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_________之举。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由来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闲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 )里,概括开发小行星的步骤。
(_____)小行星→(_____)自由金属→(_____)金属锭→(_____)大气层
【4】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和镍所组成”中的“几乎”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父亲的招牌动作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老师。我刚学走路时,常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父亲只温柔地伸出一根食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倘若我抓不紧摔倒了,父亲仍只是伸着那根食指,等着我自己从地上爬起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得靠自己。
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批改我的作文时,他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他总是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指到作文本上,指点我将作文改得更好,让我紧张得直冒汗,这种紧张的感觉有时让我受不了。后来父亲不教我了,我当时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了我一年。但如今,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这一年。
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直到那年我参加高考,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下一直等到我走出来。当我独自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猛然回头,只见校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却有一根食指坚定地、有力量地伸出来,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顿时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大学毕业,我要离家远行工作。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车站。好不容易挤上火车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坐下。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我,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然,我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踮着脚尖站在窗外,用右手食指的指尖急匆匆地敲打着窗子。然后,他凑到窗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一笔一画地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让我多往家写信,我朝窗外的父亲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伸出的那报食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 )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 )着我,曾经在大考来临前( )着我,曾经在旅途孤独中( )着我。
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食指学走路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填空。
(1)父亲的招牌动作是:______________。
(2)围绕“父亲的招牌动作”,作者在第1~4自然段分别回忆了四个场景。照样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些场景。
场景一:刚学走路时,父亲只让“我”抓住他的食指,摔倒了也等着“我”自己爬起来。
场景二:批改作文时,父亲总是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参加高考时,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四:离家远行时,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离家远行”这一场景中,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出了父亲对孩子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
(1)文章第5自然段是对前面四个场景的总结,请结合场景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伸出的那根食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________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________着我,曾经在大考来临前_________着我,曾经在旅途孤独中________着我。
A.温暖 B.鼓励 C.指引 D.牵引
(2)下面关于文章结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从全文看,选文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B.结尾很妙,写出了父爱在两代人之间的传承。
C.结尾不好,应把孩子学走路写得更具体。
19、阅读理解
读书莫放“拦路虎”(片断)
字要记得牢固,必须勤查字典。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中遇到一个生字,当时查字典,自己觉得已经掌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记忆又模糊了,于是再查字典。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生字终于变成了熟字。由此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
【2】扫除“拦路虎”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标下划线的词“这样”指的是什么?请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4】读了这段话,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世界上糟糕的事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