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句子中。
扁 扁(____)豆 扁(____)舟 扁(____)担 扁(____)嘴巴
1.昏暗的江面上隐隐可见一叶 ________。
2.妈妈留下的这根 ________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更 自力更(____)生 更(____)加 三更(____) 万象更(____)新
3.我们现代的青年人,要学会 ___________,不要凡事都依赖父母。
4.改革开放后的中华大地到处 ___________,生机勃勃。
2、把成语补充完整。
德高(_____) (_____)吞枣 (_____)画栋
为所(_____) (_____)不安 (_____)和寡
3、精彩再现。
(1)《观书有感》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借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诗中直接点明题目中“感”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与问》是一篇________的文章,课文围绕“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列举________和________(谁)的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________的习惯。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尽”的意思是________,指桃花凋谢;“始”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
(4)《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全文依次介绍了天上的________、________和脚下的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与鲁迅谈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使所读的书活起来”的意思是相通的。其实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早就有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____。”你看,古人尚且如此________,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怎么能“________,________”呢?
(7)初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重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同行有我师。
(8)默写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累与运用。
1.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热爱音乐,被人称为知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热爱、同情穷苦人民的音乐家____________,他被被尊称为______________。
2.“伯牙_______,终身_________,以为_____________。”读了这句话,我深深感受到: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静静liú tǎnɡ_____的小河,虽没有海水的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_______,江水的奔腾páo xiào_____,却自有一种安宁沉静的气质。
(2)夜深了,客车xī miè_____了车内的灯,缓缓向山上驶去。小张看着路旁的悬崖,不禁zhòu qǐ_____了眉头,他的心中充满了yōu lǜ_____,他喃喃自语道:“希望不要发生zāo ɡāo_______的事。”
6、课内阅读。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充诗句。
【2】“畦”指_____________,“排闼”指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体现对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阅读。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请你结合诗句,解释“胜日”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成功的起点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科学家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团团转。一连七天七夜,它们饥渴难忍,终于精疲力竭,相继而亡。
科学家总结实验时,在实验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那么多毛毛虫当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去走另外一条路,不就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他们不是不想离开那儿,而是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
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过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生活中,我们太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括号里。
(1)精神、力气消耗已尽。(______)
(2)经得起人们仔细体会。(______)
(3)表示另开一条路或另创一种方法。(______)
【2】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毛毛虫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语句,写在下方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没有选对方向最后失败,短文列举了两个事例: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为什么“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请你写一写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1)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驯服,完全忠实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的,习惯了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2)诗的结尾“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马”象征了旧社会中____________的人。
11、 1933年,陈毅同志在赣南的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右腿中了三弹,一块骨头给打碎了。不久长征开始,中央决定陈毅同志留下来,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他二话没说,就带领队伍上山了。
山上的环境十分艰苦,吃没有粮,更不要说药品了。陈毅的腿发炎疼得厉害。一天晚上,陈毅坐在山坡上,看到战士们躺在地上睡着了。他望着月亮,咬着牙,忍着痛,不知道怎么想起了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当年关云长右臂中了毒箭,神医华佗拿刀子割开皮肉,刮他骨头上的箭毒,悉悉有声,而关云长却在饮酒食肉,谈笑弈棋,不哼一声痛。陈毅想:古人都能这样做,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怕疼呢?想到这里,他把被脓水粘住的袜子拽下来,解开绷带,用自己的手指把肿起来的皮肤撕开,挤里面的脓水、子弹、皮和碎骨头。挤着挤着,就昏厥过去了。当陈毅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躺在草棚子里,两个警卫员正焦急地守在他的身边,他微笑着,对两个警卫员说:“你俩能不能跟我去完成一个任务?”警 卫员说:“能!什么时候执行?”“现在就执行,你们把我抬起来,找一根绳子给我。”“这……这是什么任务?”“别问,你们照我的命令做就是了。”“是!”警卫员按照陈毅的指挥,抬着他绕过了两个山头,在一个长满青竹的山坡上停下来。陈毅说:“就在这儿!”“做什么?”“你们用这根绳子把我绑在这棵粗竹上,再把我这条腿绑在那棵细竹上。一个抱着我的头,一个人用力在我腿上挤,把里面的脓水、子弹、皮和碎骨头渣子,统统给我挤出来。你们俩的任务很光荣,是为我解除痛苦呀。快执行吧!”“这……”两个警卫员愣住了,他们谁也不肯下这个手哇。陈毅见他们不动,又是命令,又是恳求,非要他俩执行不可。警卫员没办法,只好执行这个特殊的任务,一个抱着陈毅的上身,一个蹲下来挤。一挤,陈毅就全身一震:挤呀,挤呀,抱着他的警卫员感到顺着自己胳膊往下淌水。他一看,这哪是水呀,原来是陈毅的汗啊!
警卫员心疼啊,赶忙从身后抽出一条毛巾,想给陈毅同志擦脸上的汗。哪想当擦到鼻子下的时候,这条毛巾就像被什么东西挂住了,怎么拽也拽不动。怎么回事呢?原来陈毅把毛巾咬住了,几乎把这条毛巾都吞到嘴里了。
【1】请写出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
被脓水粘住的袜子(______) 几乎(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恳求:
②二话没说:
③刮骨疗毒:
【3】按要求写句子。
①警卫员抬着他绕过了两个山头。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抱着他的警卫员感到顺着自己胳膊往下淌水。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怕疼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A.光线射在物体上; B.照相、摄影; C.照管、看顾; D.按着、依着。
①别问,你们照我的命令去做就是了。 ( )
②早晨,我醒来时争阳光已照到了我的床上。 ( )
A.背、担任; B.担负; C.遭受; D.败; E.违背。
③陈毅同志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 ( )
④这局球赛暂时还分不出胜负。 ( )
⑤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 )
【5】问答题。
①陈毅交给两个警卫员什么任务?为什么交给他们这个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了短文,你觉得陈毅(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为本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黄昏时,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了。我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小李出神地望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的脸黑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上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啊!我把苹果递给了司令员。司令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动员道:“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把剩下的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1】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概括故事情节。
送来苹果→传苹果→( )→( )→感动落泪
【3】文章中画“ ”的句子是对战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小李准备吃苹果时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画“﹏﹏﹏”的句子写了战士们舍不得吃苹果,这是否与上面写到的战士们非常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矛盾呢?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6】“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假如你也是其中一员,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新年音乐会如期举行。
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沉浸(qìn jìn)在维也纳爱乐乐团精湛(zhàn shèn)的演奏中。
最后一曲是保留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响起,一些观众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的节奏鼓起掌来。这样一来,另外一些观众难免担心,这样做会不会把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惹恼了。要知道,欣赏交响乐是绝对不能影响演奏的,即使因演奏精彩而鼓掌,也得在一曲完毕后。这是规则。
专注于指挥的卡拉扬听到了身后的掌声,那一刻,他做了一个决定。他转过身,挥挥手里的指挥棒,眨眨眼,示意观众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鼓掌。
观众悬着的心放下了。顿时,台上台下,掌声和音乐水乳交融。很多人激动得热泪盈(框 眶)。
从此,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到了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观众便以掌声和乐团(融 溶)为一体。这也成为音乐会最值得期待和最受欢迎的时刻。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有时候,打破貌似牢不可破的规则,反而收获了更多的惊喜。
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音节和汉字。
2.给下面的词语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激动( ) 期待( )
(2)反义词:精彩( ) 欢迎( )
3.按要求完成练习。
(1)“情不自禁”的词义:
(2)用“情不自禁”造句:
4.专注于指挥的卡拉扬听到了身后的掌声,他做了一个什么决定?用浪纹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5.谈一谈,你对“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这句话的理解。
14、赏析课外读物。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上次老爸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是《鲁滨逊漂流记》。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
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扉页上有几行字,头两行是用毛笔写的: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赠维儿
下面落名吴敬山。吴敬山是老爸的爸爸,我的爷爷,那么这本书是当年我爷爷送给我老爸的。送书的时间是1965年6月1日,现在推算起来,是我老爸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爷爷送给他的。
接下来的两行字是用钢笔写的,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是老爸写的:
学会生存
赠缅儿
下面落名是吴维。
爷爷送给爸爸,爸爸送给我,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在一次航海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若干年后,鲁滨逊救下了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他就给这个俘虏起名“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又过了好几年,鲁滨逊在孤岛附近发现了一艘英国船。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1】“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是谁说的?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作为读者的你觉得女孩子需要读这本书吗?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虽然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但是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还有日晷(guǐ)、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读名著时,我们都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请你评价一下鲁滨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样子,补写句子)小学的时光如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选择一个,写一两句话。
坐在教室里 上学路上 跑步 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渔夫的额头上刻满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当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要求:以“续写《穷人》”为题,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这个故事,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