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上的两顶“白帽子”》中的两顶帽子指( )和 ( )。
A. 东半球 B. 南极 C. 北极 D. 西半球
2、我能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诗句,知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潋滟”是形容西湖湖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B.《望洞庭》这首诗的韵脚分别是“和、磨、螺”。
C.“欲把西湖比西子”是说西湖虽美,但比不上美女西施。
3、乌丢丢是“一个 ”的孩子。( )
A.调皮
B.懂得用爱回报爱
C.偷懒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息:a.呼吸时进出的气 b.消息 c.停止 d.休息 e.利钱
A. 经久不息(a) B. 广告信息(b) C. 作息时间(d) D. 银行利息(e)
5、阅读中的预测:理解,填空。
阅读中的预测是指在__________之前进行的__________。
6、照样子,写词语。
1.例:灰:灰蒙蒙
红: 黄: ( ):
黑: 白: ( ):
7、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找出选段的中心句。从中心句可以看出庭院的特点是 。
②找出选段中的比喻句,句中把 比作 。
③“开得那么热闹”中“热闹”一词说明了( )
A.小城赏花的人很多。 B.凤凰花争相斗艳、怒放。
8、看拼音,在田字格里把字写漂亮。
kǒnɡ què ɡuī zé zhǔn bèi nǎo dài
yǎn zòu huò zhě bǎo ɡuì chì bǎnɡ
9、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 我能通过选文中的 、 、 、 、 、 、 、等词语来体会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
【2】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选文中划“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银杏叶子的形状,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选文中最后一句话描写了______的美丽,“频频点头”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开心一刻。
爷爷:“强强,你刚刚学了动物学,知道为什么鱼只生活在水中,而不生活在陆地上吗?”
强强:“因为陆地上有猫。”
11、课内阅读。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选段描写了学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两个情景。
【2】用横线画出选段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感受到了 。
【3】读完选段,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这样的小学吗?谈谈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语段阅读。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小女孩 “嘴角上还带着微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
A.大年夜太冷了。
B.用强烈的对比衬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与批判之情。
【3】画横线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叶圣陶教子女写作文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很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与指导,但他的做法与大多数家长不尽相同。
叶圣陶喜欢看书,同时他也常常鼓励孩子们(挤出 腾出)时间去看课外书。他允许孩子们随时到书架上拿书,至于看什么书,悉听尊便,他并不过多干涉,只要孩子们自己愿意看就行。
他从来不教孩子们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他只是教给孩子们两个写好作文的“妙招”。一方面,他要求孩子们勤于动笔,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另一方面,叶圣陶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修改作文的习惯。晚饭过后,他经常将三个子女聚在一起,教他们修改各自的作文,叶圣陶一会儿带着孩子们大声朗读文章,一会儿引导他们自己(寻求 寻找)问题。孩子们时而静静聆听,时而热闹讨论,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都对写作产生了(厚重 浓厚)的兴趣。
叶老的儿女成年后,曾深有(感触 感动)地说:“我们良好品格的形成与学识的不断增长,和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1】用“√”标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词语“不尽相同”中“尽”的意思是(填序号):( )
A.全部用出
B.达到极端
C.死亡
D.全、都
【3】用“——”标出叶圣陶教给孩子们修改作文的方法。
【4】叶圣陶教给孩子们写好作文的“妙招”是:__、__。你认为写好作文还有哪些好的“妙招”___。
【5】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完整的话。
孩子们时而静静聆听,时而热闹讨论。
____
14、本课与《陶罐和铁罐》一文相比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两篇课文的结尾相同。
B.故事内容都是以争吵的形式展开的。
C.表达方法上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D.两篇课文都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正确看待事物的优点和缺点。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带刺的朋友(节选)
①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②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就看见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出来散步了!
③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我家的大黑狗——大老黑来了。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鸣鸣”地哀叫着溜走了。
④爸爸走过来,笑着说:“俗话说,狗咬刺猬——无从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我追上大老黑一看,可不是,它的嘴正滴着血呢。
⑤“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别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⑥“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1】文中“甭说”这个词语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替代?( )
A.没有说。 B.可以说。 C.不用说。 D.不能说。
【2】这个片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
【3】面对大老黑的进攻,刺猬是怎样应对的?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4】刺猬的“护身法宝”是________。
【5】从文中看,下面哪一项不是“我”对刺猬的感情?( )
A.钦佩。 B.称赞。 C.喜爱。 D.讨厌。
16、这个学期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最喜欢读的是______(填作品名),因为______
17、口语交际。
三(1)班正在进行读书学习方法分享交流会,一位同学谈到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请你分享给同学们吧。
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们全校师生和王老师都参加了这次运动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板满意地舒展着自己的身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枝头挂满果实。(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语段。(2处错字,2处语病,1处错标点)
2022年4月16日上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英雄顺利“回家”。宇航员王亚平在接受记者采防时,微笑着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电视机前的我看到这一幕,激烈地鼓起掌来,特别感动极了!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取得园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走向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秋游那天,他穿了一条牛仔裤,一顶小凉帽。
(2)《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
21、习作。
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本学期,学校、班级组织了哪些活动?请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写下来,注意把活动过程写具体,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