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

②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

③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④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2、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配 色 

B.脸 马脚 一手

C.转 风 

D.子 铁 斩截铁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茂盛       投降       赞叹       麻雀

B.胸怀       既然       募色       拨打

C.裤子       出塞       仍下       骗钱

D.媳妇       漂浮       派遣       徙弟

4、下列词组,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迎面走来一对爷孙俩,孙子     ,正背着诗词;爷爷       ,让人心生亲近之情,我赶紧跑上去问路。

A.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B.眉清目秀   慈眉善目

C.明眸皓齿   短小精悍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田园风光的一项是(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C.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而不返( )

A.溺水,淹没

B.沉迷不悟;过分

【2】诸儿竞走取之。加点的字正确的解释是( )

A.争着走过去

B.争着跑过去

【3】不胡马度阴山。( )

A.jiāo;传授

B.jiào;训导

C.jiào;令,使

【4】万里长征人未。( )

A.huí;回来

B.huán;归来

C.huán;归还

7、《早发白帝城》的作者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AABB式词语,如:密密麻麻

老老________  健健________ 

原原________  高高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秋晚的江上》,回答问题。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本首诗共有______小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倦——__________ 瞬——___________

【3】第一小节中的“驮着”一词能不能改成“带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短文。

第二颗太阳

阿诺和8个男孩住在孤儿院的一间公寓里。阿诺有一个秘密:他有夜尿症。他每次睡觉都会先缩进被子里,脱掉睡衣,再用身体的热量把尿湿的床单一点点焐()干。早晨起床后,再把被子摊得平平整整。

晚上,阿诺像往常一样钻进被窝,可床单异常干燥、温暖,并散发出一股特别好闻的味道。阿诺甜甜地睡去。第二天起床铃刚刚拉响,孤儿院的白老师推门进来了:“宝贝们,今天的太阳好极了!我们把被子和床单晒到操场上去。”阿诺和室友们卷起铺盖卷就往操场跑。阿诺终于明白昨晚被子里的气息源于何处了,他再也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自己的小秘密了。因为从这天起,只要不下雨,学校操场上就会被50个孩子的床单严严实实地环绕起来。白老师竟然会想到用50个孩子的床单去维护小阿诺的尊严!阿诺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主动向白老师坦白:“老师,最初我不叠被子是因为……”“是因为你没发现,我们心里还种着第二颗太阳。”白老师打断他。

多年后,小城里出现了一家远近闻名的诊所,名叫“第二颗太阳的味道”,诊所的主人就是阿诺。他把儿时白老师对自己的爱奉献给了他人。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围绕 ______ 保护 ______

【2】“他再也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自己的小秘密了”阿诺的小秘密是__________

【3】“阿诺终于明白昨晚被子里的气息源于何处了”,阿诺明白了床单之所以变得“干燥、温暖,并散发出一股特别好闻的味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心里还种着第二颗太阳”中“第二颗太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断。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这段文字选自《___》。

【2】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____花朵还是叶子,____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3】“拥挤”的“挤”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它在短文中的意思是____

①用压力使排出。②互相推、拥,用身体排开人或物。③许多或物紧紧挨着,许多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内。

【4】阅读文中第3自然段,作者写了外洞_________的特点。

12、课外阅读

竹子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zào),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luó)筐,能制成扁担、竹杠(ɡànɡ)、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破土而出指尖尖的竹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无言指竹子成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3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4读了这篇文章,哪一句话令你感动?

请你抄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这句话令你感动的理由:___________

13、重点段落品析。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艰难 苦难)和屈辱中(拯救 挽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洪亮  响亮)的回答。

1用“ ”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   的,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什么?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的事例说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和下面的诗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江哥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大家别动!”人群立刻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嬉笑着散开,小姑娘掩面哭泣。这小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绽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

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人们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______   舒展______   稳稳当当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

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为短文确定中心思想:(   )

A.本文表现了果农丰收的喜悦。 B.本文表现了姑娘心情变化。

C.本文表现老人、妇女等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5画线句子中的“风”表面上指__________,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小松跑步很快。小松跑步很轻松。(用关联词语将其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鹿在河边走来走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下面这段话(一处错字,三处语病)

去年夏天,参加了草原探险活动。那天,我陵晨出发,几公里路刚走了就病倒了,只能返回大本营。在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读一读,请修改。

《爬山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作者细致地描述了爬山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动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国事物的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去年暑假,游览了庐山爸爸带我,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变化无常,为庐山增强了几分神秘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百字练笔

说说自己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