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想腾云驾雾,去看看更高更远的世界。
B.村里的路用碎石和新土填平后,现在坑坑洼洼的。
C.我感冒了,鼻涕奔流不息。
D.经过老师的开导,他逐渐愤愤不平,与同学握手言和。
2、以下事物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A.韭菜 青蒜 芥菜 B.茉莉 海棠 蔷薇
C.蟋蟀 爬山虎 蝉 D.荸荠 茨菇 芋头
3、复述本故事时,要抓住主要情节,下列不属于主要情节的是( )
A.王戎七岁
B.王戎尝与诸小儿游
C.道边李树多子
D.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祥细 响午
B.零晨 蒙胧
C.海宾 俱备
D.健康 胳膊
5、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严厉
(1)每个人都要自觉地( )遵守公共秩序。
(2)报告会会场的气氛,既( )又热烈。
生气勃勃 生动活泼 生龙活虎
(1)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 )的小节目。
(2)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跑步,有的打球,有的跳绳,一片( ) 的景象。
自愿 心愿 志愿
(1)申办奥运会是我们共同的( )。
(2)明天去义务服务,请( )参加。
6、下面哪个词语或成语填入括号中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
研究所最近购买了一台( )的仪器。
A.精密
B.精美
C.精细
D.精致
7、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颤chàn动 宁nìng可
B.曲qǔ折 潜qiǎn入
C.大堤dī 角jiǎo色
8、给多音字组词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_时节的景象。
【2】“了”在诗中的读音应是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_______和_______,也表达出诗人对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4】诗的后两句给人( )的启示。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一寸光阴一寸金
C.一年之计在于春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下第一潮(节选)
这里怎会有如此雄壮的水上奇观!
看一下地图,发现钱塘江入海口状如一只大喇叭,辽阔的杭州湾便是喇叭口。海潮从宽达一百多千米的杭州湾向西推进,进入钱塘江后,江面逐渐束窄,到达最窄处盐官镇时,江面只有2千米,加之河床突然抬升,滩高水浅,激流上冲,前浪奔不快,后浪追得猛,一浪压一浪,越压越厚,越冲越猛,最终形成横贯江面的潮墙!由于日、月的引力,农历的月半前后,潮头最为壮大。尤其是八月十八,地球距太阳、月亮最近,引力最大,潮头也就最高,有时竟高达三米开外。
钱塘潮最为奇特的是变化多,“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
看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线潮”,又见江南岸出现一条潮带,与江东面卷来的一条潮龙逐渐交又接近,由于日光的映照,东潮黑浪卷,南潮白浪翻,如同黑白两条巨龙。二龙抢滩,必有一场恶战!当两条潮带拦腰撞击之时,你会听到山呼海啸的呐喊,水柱腾烟,形成伞云,如同飞瀑,倾盆直泻。渐渐地,两潮交汇成十字形的“浪城”。
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十字潮”。
潮涌奔至盐官西十多千米的老盐仓,江面被一条丁字形的大坝拦腰截断。江潮如同被激怒的一队雄狮,不顾一切地撞向大坝,一时间,涌浪直窜云空,极为壮观。然而,终因大坝坚牢,潮水无可奈何,只得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愤愤地撤回,似乎要休整一番,并发誓十二小时后再来冲杀。
此景就是钱塘江“回头潮”。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说明钱塘潮变化快的特点。(________)
(2)选段只对“一线潮”一笔带过,主要写了“十字潮”和“回头潮”。(________)
(3)“十字潮”由江南和江北的潮带交叉形成,潮来时山呼海啸,十分壮观。(________)
(4)“回头潮”在老盐仓“丁字形”的大坝处形成,可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_)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学过的课文及短文,用一段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①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②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望看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有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③回到家,她将碰到这老人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④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⑤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⑥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是吗?太好了!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作客。”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你得学会自己收拾房间。”女孩这样说。“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于是,小姑娘手把手地教起了爱因斯坦。//
⑦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⑧一天,小姑娘的母亲在街上遇到了爱因斯坦,她好奇地问:“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收拾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地,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1】下列句子,不属于外貌描写的是( )
A.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B.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C.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D.他仍是衣衫不整。
【2】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的先后
B.地点的转移
C.事物的几个方面
【3】女孩直纳闷的原因是( )
A.老人蓄着一报短而硬的小胡子。
B.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思考问题。
C.老人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D.父亲为什么那么兴奋。
【4】读第④自然段,“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你从两个“仍是”中体会到____________
【5】文章已经用“//”分成四部分,请给第二、三部分概括合适的小标题。
初识教授——(______)——(______)——谈互教
【6】文中的爱因斯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概括出他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豆瓣儿酱
佚名
①记得小时候,春天一到,妈妈就开始做我最爱吃的豆瓣儿酱。
②她把早已做好的长着一层毛的酱曲掰成小块儿,放到簸箕(bò ji)里,在阳光下晾晒。酱曲晾晒几天后,就开始炒黄豆。当豆儿的香味在屋里弥漫时,妈妈总是从锅里先铲出一些放到面板上晾着。我和弟弟常常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就塞到嘴里,咯嘣咯嘣,唇齿留香。
③接下来,妈妈把炒熟的黄豆用小石磨磨成豆瓣儿。磨完后,用小簸箕簸去豆皮,再把去了皮的豆瓣儿放到锅里煮熟。这时,我和弟弟又抵制不住香味的诱惑了。妈妈便捞起一些豆瓣儿,给我俩解馋。
④妈妈把豆瓣儿煮好后,再和萝卜、酱曲一起放到一个小缸里,加上适量的水、盐还有姜片等调料,用一个小木头耙(pá)子兜着底搅拌均匀;然后用一块干净的白布蒙在缸沿上,四周用绳子松松地系上,最后用一根小木棍儿插上拧绞几下,绳子就非常紧实了。
⑤小缸蒙上后,经过大约一周时间的发酵,豆瓣儿酱就做成了。等待发酵的这一周,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
⑥每天放学之后,我都要跑到酱缸前,拿着小耙子去捞豆瓣儿,边捞边问:“妈,还有几天才能吃啊?”有时我实在忍不住了,会在第四五天的时候,偷偷地抓出放在嘴里。如果偷吃时让弟弟撞着,他就会一路小跑着去向妈妈告状。而我,常会挨一顿训斥,但心里还是很美,因为品尝到了香香的味道。
⑦童年的豆瓣儿酱,怎能不让我回味,让我想念?
【1】请用简短的语言梳理妈妈做豆瓣儿酱的过程,填写在方框里。
1.晾晒酱曲 | 2.____ | 3.磨成豆瓣 | 4.____ |
5.煮熟豆瓣 | 6.拌料蒙布 | 7.____ | 8.完成制作 |
【2】结合“妈妈”做豆瓣儿酱的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妈妈在炒黄豆的时候,给我和弟弟吃了一些,我们觉得好香。
B.妈妈在煮豆瓣儿时,“我”和弟弟都特别嘴馋。
C.文中“最难熬的日子”指的是妈妈制作豆瓣儿酱的整个过程。
D.“我”偷吃豆瓣儿酱,尽管被妈妈训斥,但心里很美。
【3】“我”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请结合文中画“﹏﹏﹏”的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把短文中画“ ”的句子长话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写出第2自然段中“迫不及待”的意思。 文中还有哪 些地方也能感受出“我”的“迫不及待”?结合短文中一两处内容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结尾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从一个或多个角度给短文的结尾写写批注。
童年的豆瓣儿酱,怎能不让我回味,让我想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小河
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wǎn)如明镜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它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lín)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xī)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眼晴,好 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niǎo)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披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儿地跳跃着,翻起了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如同醉汉一般。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它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风姑娘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ī)窸窣(sū)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了。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根据解释在短文第 2、3自然段中找到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慢慢地向上升。 ( )
②难为情。 ( )
③迎合别人的兴趣。 ( )
【2】短文第2-5自然段,分别抓住了小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这四个特点来写。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小河既是宁静的,又是活泼的 ( )
②短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 )
③文中画“ ”的是比喻句,把倒映着的泥岸比喻成醉汉。 ( )
【4】短文许多地方把小河当做人来写,如,“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请再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抄下 来,并按要求写句子
①摘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照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你家乡早晨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短文的中心句,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耐渴的骆驼
一望无际的荒漠里,阳光晒得沙粒滚烫,骆驼却可以忍饥耐渴地走着,走着。它半个月不喝水,体重减轻100千克,仍能驮着200千克以上的货物,不停地走着,据观察,它可以三四个月不饮水,只吃一些青饲料。
骆驼耐渴的秘密在哪里呢?
有人曾以为,一定是它那驼峰里贮存着水。但是科学家解剖下来,发现驼峰里尽是脂肪,根本没有水。当然,脂肪在体内氧化以后,会产生些水,但是脂肪终究还不是水。又有人认为,骆驼一定是有只专门贮放水的胃。科学家解剖下来,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胃。
那么,秘密到底在哪里呢?
原来,骆驼排汗和排尿很少,呼吸次数很多,又不常开口,这就使它每天散失的水分很少。即使骆驼多天不饮水,失去的水分达到体重的四分之一,看上去骨瘦如柴,可它身体的各部分仍能照常新陈代谢,不会影响生存。而人如果脱水百分之三十,就会疲乏不堪,甚至死亡。
骆驼还有灵敏的鼻子,能嗅出1.5公里外埋在沙丘下的水源。当它找到了水源,在20分钟内,能一次喝下100千克的水,使体重马上恢复正常。它把喝下的水,贮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里,这样就可以几天,甚至半个月不喝水了。
【1】骆驼可以多长时间不喝水?( )
A.三四天
B.三四个月
C.七八个星期
D.一年
【2】解剖学家通过解剖,发现骆驼的驼峰里是( )
A.水
B.肌肉
C.青草
D.脂肪
【3】骆驼耐渴的原因,不包括( )
A.骆驼排汗和排尿很少,每天散失的水分很少。
B.呼吸次数很多,又不常开口,每天散失的水分很少。
C.骆驼的胃里分泌水分,可以降低对水的需要。
D.即使骆驼多天不饮水,失去的水分达到体重的四分之一,看上去骨瘦如柴,可它2身体的各部分仍能照常新陈代谢,不会影响生存。
【4】如果人脱水百分之三十,会出现的后果是( )
A.疲乏不堪,甚至死亡
B.身体正常,影响不大
C.浑身疼痛,甚至昏迷过去
D.出现幻觉,迷失心智
【5】你喜欢骆驼吗?请结合文本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
【6】第一自然段中“它半个月不喝水,体重减轻100千克,仍能驮着200千克以上的货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
15、语文综合实践。
寒假马上要到了,如果可以出去旅游,你推荐同学们去哪里呢?为什么?请写出至少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她听到了树上小鸟的叫声和枫叶火红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昨天傍晚刮了一夜大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一开,跑进来了,快得像一阵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晨,安静的树林宁静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病句诊所。
(1)大扫除开始了,男的青年人干重活,女的和老人干轻活。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颗小树苗,屹立在山坡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能修改下面的病句吗?
(1)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尽管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不但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30分)
在生活中,为了交流思想,我们常常需要写信,你有什么想跟亲人、朋友交流的心里话?写封信告诉他们吧。注意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