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能表现边关将士英勇无畏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D.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2、把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 )
左顾右盼。
A.注意
B.拜访
C.看
D.顾念
3、给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与其……不如……
无论……都……
1.我们( )走到哪里,( )不能忘记人民的嘱托。
2.( )坐在那里说空话,( )实实在在地去干。
3.张老师( )没有担任我们的班主任,( )却关心着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他( )有空儿,( )到我们班问这问那。
4、 在加线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播种(bō bē) 手册(chè cè) 槐树(huái gǐ)
5、关于动物的住处,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牛棚,狗窝
B.鼠洞,猫巢
C.猪圈,马厩(jiù)
D.蚁穴,羊圈
6、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 )。[多选]
A. “金光四射”让人感受到色彩的变化。
B. “装”“端”“泼”这几个动词,让人感受到女娲补天的形象,显示出女娲的神力。
C. 让人感受到补天对女娲来说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D. 让人感受到女娲补天是的神奇美妙。
7、下面四个词语中,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的,是( )
A.惩(chén)罚
B.潜(qián)入海底
C.是非曲(qū)直
D.空隙(xì)
8、比较下面的字,并组词。
缎(___________) 班(___________) 矫(___________)
稍(___________) 锻(___________) 斑(___________)
娇(___________) 捎(___________)
9、《题西林壁》这首诗是________在游________时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角度观察,最后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诗中反映这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爬山的汉子
①最初认识他,是在一个笔会上。组织笔会的朋友王少军,中途领着一个人给我引荐。少军说,这是他同村的本家兄弟王少山,做太行崖柏的。我看那汉子脸色赤红,走路扎实稳健,想他定是个常走太行的人。
②他请我为他写“凌云”二字。我知道,一般来说,求这俩字的,除了喜欢这幅字的章法气势之外,一定还是心怀凌云之志的人。
③晚上一起吃饭,我问他一些崖柏的事。他很认真地给我介绍关于太行崖柏的知识。他说,他多次爬太行山,去实地考察崖柏。我问,听说太行山崖柏都生长在险峻之地,你爬山不会有危险吧?他说,没事,去了很多次,习以为常了。他又对我说,他老家沂水的几座山,他的艺术馆所在地——青州小李广花荣占山为王的清风寨,他都如履平地。
④我不禁钦佩这个沂蒙汉子,一个把爬山这样轻描淡写的人,一定是身体与精神都特棒的人。但是,这个时候,王少军突然说:少山,你给鲁老师看看你的腿!我惊诧道,腿怎么了?王少山很不好意思,在少军一再示意之下,卷起裤腿。我和所有在场的不熟悉他的人,都惊呆了——他的左腿是义肢!我们一个下午的笔会和晚餐,大家都在谈论爬太行山,爬他家乡沂蒙山区的山,他也一直在给我介绍他爬山的经验和感受。可是,他居然是一条腿!
⑤他向我们介绍起他的经历。他自幼跟人学做生意,但在29岁那一年,遭遇车祸,他失去了左腿。他说:“那时我就想,我不能躺在床上啊,我有两个孩子,上面还有老人。”于是,他就告诫自己,要像健康人一样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开始,他让自己在平地上适应;后来,就去爬村子附近的山;然后,去爬沂水最高的山。
⑥我想象得出,他爬山时的那种坚毅坚强和目光炯炯的神情。
【1】下列对文中“凌云之志”理解正确的是( )
A. 形容人很傲气 B. 形容人有远大的志向
C. 形容一个人喜欢白云 D. 形容路很难走
【2】对王少山的人物刻画没有用到下列哪种描写方式( )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语言描写 D. 神态描写
【3】文中第五自然段写道:“开始,他让自己在平地上适应;后来,就去爬村子附近的山;然后,去爬沂水最高的山。”这句话写出王少山( )
A. 靠爬山,来进行,身体康复 B. 喜欢四处游历
C. 特别喜欢爬山 D. 靠爬山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4】用一个词来赞美王绍山,你会选择( )
A. 坚强 B. 逞强 C. 出风头 D. 可怜
【5】如果让你送一句话给王少山,你会选择( )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 满招损,谦受益 D.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1、课内阅读。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用“/”将短文分成两层,并写出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声音”指________________,“反复”让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1】“蓄须明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梅兰芳是在__________的情况下蓄须的。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司令官逼他,他________;戏园子老板请他,他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
13、阅读平台。
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
1913年春天,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各门课程的学习,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这时,他的生活费由家庭生活很困难的伯父供给,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周恩来经常利用节假日,给学校抄写教材或刻写蜡纸,挣一点钱补贴家用。
贫困的生活更激励周恩来发奋学习。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他常要购买一些课外书,没有钱,只好省吃俭用。有一次,他在书店里看见一部精装的司马迁巨著《史记》,他爱不释手,就把全部伙食费拿出来买下了书。回去后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忘记了肚子饿,忘记了吃饭。
周恩来的英文基础原来并不太好,报考南开学校之前,曾特地到补习学校学习了三个月,在他的刻苦努力下,英文水平很快提高了。其他各门功课总是全班第一。特别是他的作文水平更加突出,他文思敏捷,思路清晰,常常不用打底稿就下笔成篇。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南开学校的校史上是很少见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敬重他,关心他。在老师们的极力推荐下,学校破格免去周恩来的学杂费,他成为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
14、课外阅读,我最棒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要的山势,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几天,三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出三个登山人的不同的做法。
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第三个人:
【2】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字词。
“知难而退”中“难”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可而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短文中的“山”比做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请你按短文中三个人的做法选择这三个人对待难题的态度。
A 先积极解题,发现难题太难,进行多次尝试终于解答出来。B 先积极解题,但难题太难,所以空着。C 先积极解题,解了半天,发现难题太难,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不再努力。
第一个人( ), 第二个人( ), 第三个人( )
【4】你想对第一个登山人“ ”
对第二个登山人说:“ ”
对第三个登山人说:“ ”
15、改为陈述句。
夹竹桃的韧性同院子里别的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同学们讨论了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能修改病句。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经过治疗,小强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老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写出正确的句子。
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在成长的人生道路上,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承担责任,懂得了正确取舍等。
请以“我懂得了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紧扣题意,表达清楚,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无错别字;字数在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