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B.《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中国作家施耐庵。
C.中国“酒”文化中, “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B.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C.走进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D.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静谧(bì) 骇人听闻(hài) B.坍塌(dān) 咄咄逼人(duō)
C.吝啬(sè) 拈轻怕重(niān) D.干涸(hé) 杞人忧天(jǐ)
4、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
B. 5月14日,川航一客机出现机械故障,机长刘传建力挽狂澜,将飞机成功降落机场。
C. 由于今年多次遇到旱痨灾害,庄稼的收成不好,农民们只能过个兀兀穷年。
D. 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群众的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
5、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ān) 眼眶(kuàng )羁绊(jī) 戛然而止(jiá)
B.归省(xǐng) 脑畔(pàn) 沼泽(zhǎo) 销声匿迹(nì)
C.缄默(jiān) 屹立(qì) 瞳仁(tóng) 塞外点兵(sài)
D.争讼(sòng) 陨石(yǔn) 龟裂(jūn) 草长莺飞(cháng)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羁绊(jī) 怅惘(wǎng) 风雨如晦(huǐ)
B.谚语(yàn) 上溯(sù) 褶皱(zhé) 巍然屹立(yì)
C.斡旋(wò) 雾霭(ǎi) 狩猎(shòu) 流水潺潺(chán)
D.沙砾(lì) 龟裂(guī) 渲染(xuàn) 戛然而止(jiá)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A.欣然规往 往来翕忽 B.见渔人,乃大惊 乃记之而去
C.寻向所志 寻病终 D.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渔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
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10、班级举行“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探寻自强不息精神内涵】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阅读上面材料,从个人角度说说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追寻经典中的自强不息精神】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以上诗句选自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自强不息的追求;他的长诗《向太阳》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默写
(1)淮南秋雨夜, 。
(2) ,相伴过年华。
(3)转觉鸬鹚毛色下, 。
(4)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5) ,归思方悠哉。
(6) ,怅望青田云水遥。
(7)但是它 ,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西游记》中很多妖怪与神仙有关,以下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灵感大王——观音菩萨 B.黄眉老怪——文殊菩萨
C.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 D.玉兔精——嫦娥
(2)阅读下面《海底两万里》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A 并不答话,他对我做个手势,要我跟他到客厅中去。 B 号潜入海水下几米深,嵌板打开了我急急走到玻璃隔板面前观看,只见珊瑚礁石的基地盖满了菌生植物、管状植物、翡翠海草、石竹小草,在它下面,在成千成万物十分可爱的鱼类(鲍鱼、雕纹鱼、卿筒鱼、裂骨鱼、金鱼)中间,我认出了打捞机无法打捞的一些残废物品,如铁马磴、锚、炮、炮弹、绞盘架、船头废料等等,全是遇难船只留下的东西,现在都披上活生生的花朵了。
文段中A处应填 ,B处应填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①纵观我国历史,疫情并不少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蛊”、“疾”等文字的记载,“疡”字亦多见于《尚书》《山海经》,这表明中国人很早就对疫病有初步了解。
②但中国古人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们懂得防疫以预防为先。中国是礼仪之邦,衣食住行,宴饮坐卧,礼仪无处不在,在古代传统礼仪中,也处处体现着防疫的智慧。
③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历史更悠久,也更有历史底蕴。甲骨文上记录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来。
④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问候礼仪,拱手礼俗称作揖。“揖礼”源于周代以前,于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揖”就是以站立姿势、不用跪拜的礼节。诸子百家先贤们的画像,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无一不是行着拱手礼。
⑤古人见面拱手作揖,一般在一米开外,保持一定距离,无形中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且显得有礼有度。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⑥最早中国古人穿着的衣服是紧袖子的,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雕人像得知,商代衣着为上衣下裳制,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满花纹,是紧袖子的,直到西周中期才开始流行宽袍大袖。
⑦说到袖子,很多人会认为,古人把东西都藏进袖子里,所以大袖是用来装东西的。这个说法有些片面,因为不是所有汉服的袖子都可以装东西,一般来说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里面放东西,垂胡袖也可以放一些,但窄袖、剑袖、直袖、方袖是无法放东西的,广袖也很宽大,却也放不了东西。
⑧但说话时习惯性地用广袖掩鼻,却很大程度地减少了飞沫的传播。从“掩涕”“掩面”“掩泣”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生活习俗中,宽大的衣袖真能当毛巾、手帕,用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等。“掩袖工馋”说的就是一个以袖掩鼻的故事。当然,宽袍广袖今天已无必要,但古人那种互不相扰的公共意识则是必须的。
⑨《马可·波罗行记》中提到,“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品”,表明中国人元代便有使用“日罩”的习惯。
⑩由于防疫的需要,“分餐制”的用餐方式开始被提倡。很多人以为分餐制是西方的礼仪,但其实,我国很早就有分餐而食的传统。
⑪比如,《周礼》记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铺设好坐具后,作用类似小餐桌的“案”“几”等分别放置在筵席之上,而一人一案,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按礼仪分开落座、分开进食。
⑫有些古代的分餐制度为了突出地位的不同,会根据宾客身份,准备规格不同的食物,但也有一些贵族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采取规格相同的食物分餐。
⑬此外,今人一直呼吁大家“勤洗手”以保持个人卫生,古代同样如此。《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要洗五次脸,而洗手的次数那是越多越好了。
(选文有删改)
【1】选文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请补充完整以下内容。
拱手作揖保持距离→(1)__________________→分餐而食降低风险→(2)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加点词的作用。
【3】阅读全文,结合文意,说说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第几段末尾?为什么?
《史记》记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到。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一棵白菜的心里
文/朱成玉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上埋头织着一张巨大的花毯,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和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④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蔫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女人也不吆喝。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才知道他们的秤刚刚被城管给缴了去,因为他们在不允许卖菜的地段卖了菜。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⑤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一会儿就能卖完。”
⑥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找城管去了。
⑦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们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孩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⑧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⑨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捡菜。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⑩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⑪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
⑫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⑬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不得一点女人的神采。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反转了,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可怜楚楚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⑭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⑮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
⑯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他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做法有哪些变化,并说说这些行为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
时间 | “我”买白菜的做法 | 我的心理 |
过去 |
|
|
现在 |
|
|
【2】按要求完成题目。
(1)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理解句子含义)
【3】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9段的作用。
【4】本文以“走进一棵白菜的心里”为标题,请你结合文章分析这个题目的作用?
【5】下列关于文章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女人对白菜的关心、珍视,也体现了女人与白菜相依为命的深厚情感。
B.文章第⑧段说“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这里指“我”理解了女人照顾白菜的行为举动;理解了白菜对女人的重要性;理解了女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C.文章第⑪段中写到她和白菜相依为命,是因为她没有子女,她把白菜当成子女一样珍惜。
D.白菜是卑微的,它是一种最普通的蔬菜,卖白菜的夫妇也是卑微的,他们在城市处境尴尬,卖菜不易。
15、请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自从有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