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常州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补(jiào   古(gèn   午(shǎng 而不舍(

B. huì   红(yīn   琐(wěi 流离(pèi

C. zhuì   热(zhì     为人知(xiǎn

D. 立(zhù dǎo qìng   息凝神(bǐng

2、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qiáo)首   盎然     坦荡如(dǐ)张目结舌

B.亮(zēng)   (qí)   舳舻相接   交头接耳

C.禁锢     隙(xià)     惟妙惟(xiào) 别具匠新

D.黑(yōu) (chì)热       合颜悦色     摩肩接踵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看着我和妈妈的嬉笑,爸爸露出了忍俊不禁的笑容。

B.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C.经过谈判,物业公司与业主们终于在物业费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目前双方莫衷一是

D.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针孔中的大熊猫,微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诘责          萤光屏          张目结舌          振聋发聩

B.辟邪          鱼水情          和颜悦色          入目三分

C.浩翰          孺子牛          诚惶诚恐          重峦叠嶂

D.古朴          里程碑          摩肩接踵          巧妙绝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片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B.从2016年到2021年,郑州市级人才经费投入提高了10倍,总额达大约5亿余元左右。

C.驻马店市交警部门近期将会到学校周边严查家长、学生驾驶和乘坐电动车未戴头盔。

D.在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通过小黄成功捐献淋巴细胞,使南京一名患者重获新生。

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赏菊花等习俗。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考中者称“举人”,殿试考中者称“进士”。

D.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婵娟”代指月亮,“丝竹”代指音乐,“巾帼”代指女子。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书信,却不是对事物的叙述,而是述说行旅所见, 描绘的奇山异水。

B. “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的深邃澄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C. 《与朱元思书》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表现山中的热闹景象。

D. 《与朱元思书》描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的沿途所见,历历如画,读来令人有同行亲之感,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相结合的写景方法。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郭义官曰和者,有田在会昌、瑞金之间。翁一日之田所,经山中,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虎辄随翁,驯扰不去。翁留妾守田舍,率一岁中数至。翁还城,虎送之江上,入山而去。比将至,虎复来。家人呼为“小豹”。每见虎来,其妾喜曰:“小豹来,主且至。速为具饭!”语未毕,翁已在门矣。至则随翁帖帖寝处,冬寒,卧翁足上以覆暖之。竟翁去,复入山。如是以为常。翁初以肉饲之,稍稍与米饭。故会昌人言郭义官饭虎。镇守官闻,欲见之。虎至庭咆哮,庭中人尽仆,翁亟将虎去。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嘉靖癸丑,翁孙惠为昆山主簿,为予言此。又言岁大早,祷雨不应,众强翁书表焚之。有神凭童子怒曰:“今岁不应有雨,奈何令郭义官来?今则不得不雨。”顷之,澍雨大降。然翁平日为人诚朴,无异术也。

(选自归有光《书郭义官事》)

1下列句中的“之”与“翁一日之田所”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B.何陋之有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顷之,澍雨大降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郭义官留妾看守他在会昌、瑞金间的田产,他到那里去需要跋山涉水。

B.郭义官遇到的虎很有灵性;他回城,虎就回山;他来之前,虎已先到田舍。

C.郭义官的妾知道他喜欢这头虎,一看到虎来,她就吩咐家人为虎准备吃食。

D.郭义官应众人要求写表求雨,神灵虽怒却不得不违背天意,降下澍雨。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将至

②郭义官

③庭中人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

②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诗人在词的上片极尽描写______的壮阔场面,充满了豪迈之气,也由此引发出他要_______的雄心壮志。

2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3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借酒抒发作者真挚感情的诗句,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允许每句各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中秋前夕,老师准备组织初三同学举办一个以“月”为主题的探究实践活动,师生共度中秋佳节!

(活动一:月球知识知多少) 

月球俗称月亮,是围绕地球公转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至今约有46亿年历史。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高达127.25℃,夜晚低至零下183.75℃.由于没有大气 (隔绝/阻隔),紫外线比地球表面强得多。因此在月球表面会见到许多(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现象。

1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以下题目: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对月球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绕地球公转

B.有46亿年历史

C.昼夜温差很大

D.紫外线很强

(活动二:诵月吟诗我能行)

2(1)写出一句古代文人“咏月”的诗句(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不可使用)。

(2)假如你是“诵月吟诗”诗歌朗诵比赛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撰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 ,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3)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 。(《商山早行》)

(4)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________ 。 (《月夜忆舍弟》)

(5)__________,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6)《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这些贪吃的小毛虫,除了偶尔有一些伸胳膊挪腿的休息动作外,什么都不做,就知道吃。当几只毛虫并排地在一起吃食物的时候,你有时候可以看见它们的头一起活泼地抬起来,一起活泼地低下去。就这样一次一次重复着做,动作非常整齐,好像普鲁士士兵在操练一样。我不知道它们这种动作是什么含义,是表示它们在必要的时候有作战能力呢,还是表示它们在阳光下吃食物很快乐?总之,在它们成为极肥的毛虫之前,这是它们唯一的练习。

吃了整整一个月之后,它们终于吃够了。于是就开始往各个方向爬。一面爬,一面把前身仰起,作出在空中探索的样子,似乎是在做伸展运动,为了帮助消化和吸收吧。现在气候已经开始转冷了,所以我把我的毛虫客人们都安置在花房里,让花房的门开着。可是,令我惊讶的是,有一天我发现,这群毛虫都不见了。

【1】选文选自法国作家______的《________》,小毛虫的学名是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这本书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沙家浜的芦尊》完成下面小题。

沙家浜的芦苇

许冬林

①《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象着那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凝成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汤汤过去,都还未能抵达她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成了一场相思的薄凉底色。

②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即便是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

③来到了沙家浜,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④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芦苇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凭依木桥,放眼望,湖水泱泱,满目是五月的浓碧,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这真是芦苇的部落!

⑤正是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寥落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它们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奢侈。

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⑦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狂风经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⑧京剧《沙家浜》里那位机智、勇敢的阿庆嫂,就是借一片茂盛的芦苇荡掩护了新四军。谁会想到,这样清水绿芦的好地方,竟是与敌斗智斗勇的战场!那些临水生长的一根根苇草,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都生了胆气与豪气,成了一个个杀敌除寇守卫家园的战士。是啊,一根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力量。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展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大境界。

⑨个体融入群体,水珠融入大海,才会焕发永不消亡的生命力。在面对着眼前那一片苍茫无边的芦苇之海时,我想,生命短促如朝露,也许惟有将倏忽之间的生命融入一桩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力以赴,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久而辽阔的魅力。

⑩在沙家浜,真想做一根葱碧无花的五月芦苇,亭亭而立,静静生长。至于此后的荣枯与浮沉,就交给江湖上的风雨和日月来安排吧。

【1】《诗经》里的芦苇和沙家浜的芦苇各有怎样的特点?

【2】结合语境,依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词句。

(1)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分析它的作用。

【4】作者用“沙家浜的芦苇”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分析一种即可)。

14、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天的树

马亚伟

①去郊外,迎面看到一棵落光了叶子的白杨树。这样大树在城乡结合地带,界碑一样立着。树的东面,就是千里沃野。广袤的自然与喧xiāo的城市仅仅一树之隔。

②这棵树我见过,春夏之际,它高大蓊郁,密不透风的枝叶撑起一顶绿色的大伞,村里的村民有时会到树下纳凉。这棵树太粗了,粗得让人想到它在地底下盘根错节的样子,它的根须一定庞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城市的好几次版图扩张,都止于它的脚下。

③仰望这裸树,我不由凛然一震。我第一次注意到它落光了叶子的样子。那一刻我想到了一个词——风骨。是的,朔风凛冽中,它就那么有风骨地站立着,它褪去了春夏季雍容的华服,袒露出健壮坚硬的骨骼。它不再用宽大的叶子歌唱春花秋月,而是用寒风中的长吟来诵读冬的诗篇。它置身旷野仿佛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你看它多么胸有成竹,它知道风刀霜剑将会来袭,大军即将压境,它不慌不忙地抖落了最后一片枯叶,准备迎接一场史诗般壮烈的战役。

④它要迎战冬天了。它背起手臂,倔强地屹立在北方的原野上,撑起一方天地,无惧无畏,坚强隐忍。一场霜来,让世界陷入寒冷之中,鸟们心惊胆战地躲了起来,可是它没有丝毫畏惧。风声呼啸,它却在寒风中唱起欢歌,显出慷慨豪迈的气概。它的枝丫直指高空,像必胜的手势。狂风一次次吹响号角,它依旧是威风凛凛的样子,欢乐地投入战斗。因为有它,冬天并不显得萧条冷寂。它傲然挺立,昂扬向上,张开手臂与遥远的阳光紧紧相握。有一两只麻雀飞过枝头,它也友好地打着招呼。它在乐观昂扬地迎战,胜利一定是属于它的。

⑤冬天的树,是大自然中真正的智者。它历经风霜,看尽人世沧桑,修炼出一颗豁达淡然的心。它卓然独立,多少岁月浮沉都在它眼底过。不管多么地动山摇的变迁,它都是一副我自巍然不动的神态。它与蓝天大地为友,胸怀博大得能够装得下春夏秋冬,性情坚毅得能够承受得住风雪霜寒。没有什么能让它弯下腰来,也没有什么能够动它。自然界的一切痛击来临时,它都会豪壮地一饮而尽,毫不畏惧。

⑥冬天的树,直指高空,它无言地昭示人们:  

⑦一棵树,只有经历过无数个冬天,才能牢牢地扎根于大地,成就昂然挺立的一生。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xiāo______   倔强________   ______

2阅读选文第③④段,说说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风骨”。

3《冬天的树》与《白杨礼赞》都是托物言志类散文。请结合选文说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知识链接)托物言志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要求事物的主要特点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相似点。

4阅读马亚伟笔下“冬天的树”,在下面横线上写下你对人生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80字)

冬天的树,直指高空,它无言地昭示人们: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春花繁茂的校园是美的,秋叶缤纷的田园是美的,浸润着爱的呵护是美的,陌生的善意传递着美,无私的奉献彰显着美……请以“我发现了_______的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补全题目后作文。(2)字数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