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B.数词,表示序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与量词一般结合起来使用表示数量。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的“里”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拾(shí)级 稽(qǐ)首 呢(ní)喃 自吹自擂(léi)
B.龟(jūn)裂 卑鄙(bǐ) 瞭(liào)望 强(qiǎng)词夺理
C.颠簸(bǒ) 拙(zhuō)劣 侥(jiǎo)幸 阳奉阴违(wěi)
D.瘦削(xuē) 侦缉(jí) 缄(jiān)默 信手拈(niān)来
3、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B.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性质的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诸葛亮的《诫子书》。
C.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发表童话集《稻草人》和长篇小说《倪焕之》。
D.《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德国昆虫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4、小稠整理出以下几条笔记,请你找出正确的一项( )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此文选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此句子属于直接抒情。
D.“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必须休息的,医生是这样说。可是鲁迅听了却不以为然。
B.看着小丑的滑稽模样,大家忍俊不禁地笑了。
C.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我每次来到这里,总要尽情品尝。
D.在草原上,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②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A.③①②⑤④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⑤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作揖/通缉 间隔/间不容发 B.伫立/贮藏 肖像/惟妙惟肖
C.纤维/忏悔 拾掇/拾级而上 D.勾当/勾起 惊骇/言简意赅
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文: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②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③,疾则苦而不入④,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庄子》节选)
注释:①轮扁:制造车轮的人。②斫(zhuó):用刀斧砍。③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④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B.怒而飞(怒:生气、发怒)
C.释椎凿而上(释:放下) D.疾则苦而不入(疾: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中轩敞者为舱 B.鹏之徙于南冥也/何陋之有
C.椎凿而上/野芳发而幽香 D.臣也以臣之事观之/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宏大形象,充满了浪漫、瑰丽的色彩。
B.乙文通过轮扁讲述自己砍制车轮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时真正的会心之意,言外之意,往往是文字所难以描述的,就如同老人斫轮一样。
C.甲乙两文在语言上各具特色,甲文运用夸张、顶针、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乙文多处运用对偶手法,使行文参差中含有整齐美,读来琅琅上口。
D.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任何事物要有所依凭,理论依附实践,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
【4】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9、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对“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在鄂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之旅中,我们有幸遇见这样一些古仁人:主张舍生取义的孟子,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推己及人、心怀天下的杜甫,反躬自省、关心民生疾苦的白居易,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某班决定就此单元的内容开展一次拓展性学习活动,各学习小组可以自定内容和形式。请你为清风组、明月组和朝阳组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一个活动。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进行表述。
示例:为了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搜集诸子百家故事,在班上召开一次故事会
【2】在诸子百家的故事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人知。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小姨的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小姨因为自家房子不是“学区房”孩子上不了名校而苦恼。你对小姨说: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夕阳西下,________。(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4)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5)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东汉末·曹操《观沧海》)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舒活舒活筋骨,________,各做各的一份事去。“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12、名著阅读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一)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二)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的”,对于这句话,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C.“我”不忘养育之恩。
D.“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2)诗的第(二)节中写到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13、 皇帝的新装(选段)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不是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1】“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中“仔细地”有何表达作用?
【2】“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4、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秋天的黄昏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4】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15、按要求作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