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B.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C.“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D.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虽然与世长辞了,但其作品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2、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B.消息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候暗含在主体当中)。
C.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
D.《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由北魏郦道元所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依次填入模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_____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_____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不论 而且 也 不但 B.不但 而且 也 不论
C.不但 也 不论 而且 D.不论 也 不但 而且
4、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刹那(chà) 干涸(hé) 分歧(qí) 一霎时(shà)
B.确凿(zuó) 轻捷(jié) 憔悴(qiáo) 混为一谈(hǔn)
C.停滞(zhì) 倾向(qīnɡ) 祷告(dǎo) 蛛丝马迹(zhū)
D.须臾(yú) 徒手(tú) 轮番(fān) 鸦雀无声(yā)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澄澈(chéng) 感溉 人声鼎沸(dǐng) 截然不同
B.惭愧(chán) 奥秘 杞人忧天(qǐ) 混为一谈
C.掺和(chān) 分歧 参差不齐(cēn) 人迹罕致
D.蹒跚(shān) 钦差 怅然若失(chàng) 随声附和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一项是( )
A.陶渊明一生傲骨嶙峋,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B.舞蹈家杨丽萍对自己的每一个舞姿都有极高要求,甚至自认为有点吹毛求疵了。
C.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蔓延 附丽 心无旁鹜 无精打彩
B.盘桓 宽宥 言不及意 腐草为萤
C.蛾眉山 缔造 莫明其妙 鸠占雀巢
D.话茬 博弈 神色张皇 人情世故
8、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节选
【1】请给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标注拼音。
(1)大庇(___________)天下寒士俱欢颜
(2)翩(___________)翩两骑来是谁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分守己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五颜六色
C.回车叱牛牵向北 叱咤风云
D.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言不讳
【3】(乙)段文字中前四句是对“宫使”的描写,请赏析这些精彩的句子。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甲)侧重表达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乙)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两段文字的抒情方式也有所不同,(甲)文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而(乙)则是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_____)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_____)
(2)“贻”“贫”都是“贝”首部,表明这两字词语较早的意义与哪一件事物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诗文原句句填空。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2)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3)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
(4)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
(6)_________,绿水逶迤。
(7)不得志,_________。
(8)南京——中国一个文学之都,自古以来,就有太多的吟咏它,讴歌它。唐代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这样描写南京的风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宋代词人朱敦儒在《相见欢》中这样描写⾦陵的残阳照: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请你再写出联(连续两句)与南京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12、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的一部纪实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还在作品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2)请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项,用他(他们)的经历印证诗句。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英语发芽,汉字开花
路也
①行到国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一米五八的罐子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帐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亮闪闪的蟋蟀,或者里面在日日夜夜地培育着催生着植物胚芽,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圈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巨大的母语的力量掀开来了。
②有时,我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只地面上的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了,灵感不再,甚至连表情看上去都有些发呆了,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
③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
④可是这楚歌又让我无比兴奋,其实从感官到心理,我对英语都有着类似红杏出墙的热爱,它能带给我城池沦陷般的快乐,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
⑤我身体里的英语正在发芽,正在一点一点的挤走汉语的地盘。于是我很快就开始想念汉语了, 30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 A我想模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的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我对它的爱是前世的、今生的和来世的,我与它生死相依。我常常一个人在异国旅行,包里总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蜿蜒起伏的大好河山里,想着古汉语的四合院和画栋飞檐,的确有着很奇特的感觉。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的镜子里,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里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
⑥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在路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走回到我的八里洼。
⑦诗都是后来写的了。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走在蒙着烟尘的天空下,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街道拐进小巷,走进光线昏暗斑驳的楼道,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
⑧B那满满一罐子汉字,蟋蟀们蹦跳出来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诗后面,我没有像过去那样标上写作的日期,这次我标的是我最初想写这诗的时候的那个日期,我认为对于这些诗,产生想写它们的念头要比真正写出它们来更重要。
⑨诗写的是外国,但更是中国。
【1】第②段中写到“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请简要概括失灵原因。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认为第⑤段A句中的“武断”用的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3】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⑧段中的B句。
【4】第⑦段中“我”身处一个“小小角落”,却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5】下面是一些学者对路也(本文作者)作品的评价:
①幽默风趣,颇具新意
②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
③淋漓的抒情,让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请在上面三点评价中,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点,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并简要说明这一点评价对你平时写作有何启发。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 ④ | ⑤⑥ | ⑦⑧ | ⑨⑩ |
主要情节 | 父亲拉着满车礼物回家。 | B______ |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
我的心理 | A______ | 有些难过 | C______ | D______ |
【2】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3】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4】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15、(题文)作文: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请你选择你身边的这样一处美景美所,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介绍吧!字数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