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新星中考一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B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乡村发展。怎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C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D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等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狼》一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存有幻想,不要妥协退让,不能心存侥幸。

B.《(诫子书》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其文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养身性。

C.《夜雨寄北》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家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家人。

D.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3、下面对“堵”字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广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五一期间,巍峨的剑门雄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但是堵车却令游客十分烦恼。其中一位游客在堵车时,上网搜索了“堵”字的有关资料:春秋战国之后,古人修土墙,在两块板之间,填土夯实,在上面又加新板,继续填土。五板为一堵,每块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而五块板加起来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所以,“堵”表示长、高各一丈的墙。

A.“堵”可表示“墙“的意思。

B.“堵”可引申出阻拦、隔断和心情憋闷之意。

C.“堵”是钱的计量单位。

D.“前面又堵起了”和“我心头也越来越堵”两句中的“堵”字意思不同。

4、中国传统戏曲往往超过现实的束缚,以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有限的舞台和简单的陈设,体现人生起伏、世事变迁,追求“得意而忘行”的艺术境界。下图是一座刚整修的传统戏楼,最适合张贴的对联是( )

A.竹炉汤沸邀清客  茗婉风生遣睡魔

B.千秋事业转眼过  万里江山咫尺间

C.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D.花木清香庭院翠  琴书雅趣画堂幽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继承老子哲学,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B.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C.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他根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D. 小说可借用儿童的视角来反映世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的眼光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6、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婷(pīn)          渎(xiè)          养(rú)            不舍(guō)

B.旁(wù)            睢(zì)            养(juàn)        食壶浆(dān)

C.宽(yòu)          (nǎn)          (zhà)          揉造作(jiǎo)

D.然(wǎng)        当(gōu)          据(jié)          作态(ní)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B. 选任务时不可拈轻怕重,不然,时间长了,没有人会喜欢和你合作,你将失去许多机会。

C.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光怪陆离的年龄阶段,向各个方向发展就要看我们的毅力。

D.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旨也

B.且与常马等不可得       解衣

C.一食尽粟一石       王命急宜

D.鸣之而不能其意       计一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

B.“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C.作者开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文主旨,强调了千里马的重要性。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颈联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请简要分析其蕴含的哲理。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说出言外之意。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融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6)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秋瑾《满江红》)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论语>十则》)

(8)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9)花和草都是常见之物,但在《钱塘湖春行》中被诗人刻画得十分精致和生动,不单纯是对景物作客观描述,也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10)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阅读。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   》,“来桶里舀了一瓢酒”的客人名叫   ,他们在共同做一件什么事?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南极冷还是北极冷?

袁林喜

①1929年11月29日,美国海军中校理查德·伯德飞越南极,成为第一个飞越南极的人。而就在3年以前,伯德也成功飞越了北极。所以也是第一个同时飞越过两极的人。

②你如果遇到他,会问什么问题呢?恐怕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南极冷还是北极冷?

③南极冷还是北极冷?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两极考察站。北极的黄河站位于北纬79°,夏天拜访那儿的人可以发现,考察站周围的海湾积雪全融化了,大量苔原植物生长繁茂,甚至出现很多开花植物,北极绒鸭、北极燕鸥等海鸟活跃起来,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到了北极!相比之下,位于南纬62°的长城站却是另一番景象,考察站区常年积雪不融化,温度也低,动植物种类稀少。数据显示: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最低纪录为-70℃;而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25℃至-30℃,最低纪录是-90℃。显然,南极要比北极冷!

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极比北极更冷呢?

⑤首先是南极与北极的地形差异。南极为大海包围的陆地,面积约 1400 万平方千米,其中约98%被大陆冰盖覆盖,而且这些冰盖的平均厚度可达近2000米,终年不化。北极地区则是陆地包围海洋,北冰洋主要被欧亚、北美大陆所包围,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其中冰面积约为850万平方千米,仅为南极冰面积的60%左右。而且,北极地区的冰雪在夏季会大量融化,导致夏季冰面积更小。此外,北极的北冰洋海水的热容量大,吸热本领强,吸收的热量就更多,导致北极比南极要暖和得多。

⑥其次,南极海拔比北极高。南极平均海拔高度为2350米,其中超过3000米的地方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25%,最高约514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极近2/3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海拔越高温度就会越低,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因此南极就会比北极气温更低。

⑦第三,南极热量交换比北极少。由于南大洋有绕南极的西风环流和南大洋环流,南极无论是大气环流还是大洋环流均比较封闭,与中低纬度的热量交换较少,得不到热量的有效补充。相比较而言,北极地区与中低纬度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交换则比较频繁,来自于中低纬度的热量可以通过环流向北极地区进行有效输送,这样就导致北极比南极温暖。

1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海波高度决定了温度的高低,海拔越高温度就会越低。

B. 来自中低纬度的热量可通过环流向北极进行有效输送,是导致北极比南极温暖的原因之一。

C. 北极地区的冰面积比南极地区的冰面积小。

D. 北极和南极的夏天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

2通读全文,概括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

3请摘录一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4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为什么北极没有企鹅。

链接:德国生物学家普罗茨说南极和北极在地理上并不相同。南极很早就和其他大陆分开了,那里的生物基本上是独立演化。南极又是一块覆满厚冰的大陆,周围被海洋包围,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动物不能迁移到南极。而那里的严苛条件让南极没有大型的植物。因而也没有大型的食草类和肉食动物。

14、阅读《老王》完成小题。

老王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⑧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⑨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⑩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老王这一生很“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感到“愧怍”?

【4】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金子般的心灵,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请以“我终于战胜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入“自卑”“自大”“紧张”“困难”等)。(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