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静谧 云霄 化装品 花团锦簇
B.诀别 企盼 蓝汪汪 美不盛收
C.匿笑 感慨 探策仪 翻来覆去
D.荫蔽 干燥 水墨画 人声鼎沸
2、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要有所担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性主义光芒;《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B.儒家尚正气:例如《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至理格言,素朴自然。道家尚清气:例如《逍遥游》,崇尚鲲鹏万里,扶摇而上;雄奇瑰丽,汪洋恣肆。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桃花源记》记事,《小石潭记》记游,《核舟记》状物;均为“记”体,内容不同,风格各异。
D.中国优秀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社戏》之“戏”,粗犷豪放,极具高原风骨;《安塞腰鼓》之“鼓”,赋予童年色彩,洋溢着江南情调。
3、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的亚洲文化嘉年华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B.深藏功名60多年、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湖北省来凤县老英雄张高清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C.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孝感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正式创建为期3年“无烟学校”活动。
D.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 。 。 。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④①③⑤②
B.④⑤③①②
C.①②③⑤④
D.①④5③②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应和(hè) 吝啬(lìn) 咄咄逼人(duó)
B.侍弄(shì) 粗犷(guǎng) 倘若(shǎng) 花团锦簇(cù)
C.确凿(záo) 莅临(lì) 着落(zhuó) 混为一谈(hùn)
D.徘徊(huái) 贮蓄(zhù) 宽敞(chǎng) 小心翼翼(yì)
6、下列词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刻(juàn) 差使(chāi) 婆娑(suō) 屏息敛声(bǐnɡ)
B. 踌躇(chú) 鲜腴(yú) 诘责(jié) 殚精竭虑(dān)
C. 悄然(qiǎo) 鸡枞(zóng) 秀颀(qǐ) 杳无消息(yǎo)
D. 锃亮(zèng) 翘首(qiào) 窒息(zhì) 深恶痛疾(wù)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为主,兼叙述和说理,思路清晰,逻辑谨严,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B.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的一篇小说。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C.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作品,故事从生活中的一则插曲引 申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深沉而令人信服。
D. 《猫》的作者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 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8、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B.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C.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D.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身官宦人家,自己却并未因科举而获取功名。
B.杜甫因肃宗“征兵灵武”而追随,被封为“右拾遗”。
C.杜甫为房琯进言,称其有才,触怒肃宗,被贬为刺史。
D.杜甫因世交严武去世,无所依靠,生活重新陷入困顿。
9、阅读《渔家傲》完成下面小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长路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宏阔大气,画面感强。
B.“仿佛梦魂归帝所”,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宫殿。
C.下阕后三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渔家傲》意境辽阔,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是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2】试分析“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中“谩”字的妙处
10、某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 走近剪纸、风筝”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展、山水花木、人物鸟善、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根据上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剪纸的特征。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其画面内容,并揭示寓意。
(3)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任务。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为使句式协调,请你改写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4)对下列一首七言绝句进行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A.草长 风 B.长草 烟 C.草长 烟 D.长草 风
11、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走近名著
《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大都爱“藏金”
①人们发现植物竟然具有“收藏金属”的嗜好,还是1865年的事情。那一年,人们在一片富含锌和镉的土地上,发现一种名叫菥蓂(xī mì)的草本植物在被烧成灰烬时,灰烬里竟然有很多锌。后来,人们又在岩石缝隙发现了一种名叫香雪球的草本植物,它的叶子里竟然含有1%的镍(niè)。要知道,镍这种金属对于绝大多数植物来说如同砒霜,一旦它们的镍含量达到了万分之一,那就必死无疑了。
②最近,科学家证实,具有“藏金”本领的植物并不在少数,但收藏能力的大小却各不相同。如我国科学家就把蔬菜的“藏金”能力分为了强、中、弱、抗4个等级,并按照各自的收藏嗜好,进行了分类排名。结果显示,叶菜类中的芥菜,对镉(gé)、铜和铅有较强的收藏能力;芹菜对镉、汞、砷(shēn)和铬吸收能力较强;蒿菜、菠菜收藏镉和锌,四季豆和马铃薯收藏铅的能力较强;但包菜、莴笋等则对重金属的收藏能力较弱。
③有趣的是,不同科的植物,对重金属的收藏能力也不同。如杜鹃花科植物含铅、镉、锌的含量是禾本科植物的2倍以上;灌木对铅、镉、锌的收藏能力是草本植物的2到7倍,乔木对重金属的收藏能力也比草本植物高。
④那么,植物为什么要“藏金”呢?早些时候,科学家猜测,植物吸收这些有毒的重金属是为了避免食草动物的侵害,不过,这个猜测在蜗牛身上就不应验。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植物这样做,就好像给自己穿上了“金属铠甲”,这样可以避免病菌入侵。这个发现来自于一种名为遏蓝菜的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中收藏着高浓度的锌、镍、镉等金属元素。为了破解这种植物“藏金”之谜,研究人员在不同的金属浓度环境中培养了遏蓝菜,并利用常在萝卜等植物中引发疾病的丁香假单胞菌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不论是锌、镍还是镉,只要遏蓝菜体内这些金属的浓度升高,病菌入侵能力就会变弱。这表明遏蓝菜是利用环境中的金属元素给自己穿上“金属铠甲”,以抵御病菌入侵。
⑤不过,另有科学家认为,更科学的解释是,植物“藏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适应环境,因为它们不能“走路”,土壤里有什么就得适应什么,否则就得交出生存权……
⑥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完全可以利用植物的本质去采集那些需求量大,或稀有且难以用人工办法采集到的金属。还可以用于对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让这些“藏金”植物,把重金属“打包带走”。
⑦但如果单纯地利用“藏金”植物,人类还是有点被动,因为许多“藏金”植物并不是在哪里都能大面积种植和生长,所以人类要想达到上述目的,还必须要真正搞清楚植物“藏金”本领的秘密,并把这种能力赋予其他植物。
⑧相信随着人类对“藏金”植物的深度研究,它们的这种本领会极大地造福人类。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植物的“藏金”能力各不相同,比如叶菜类中的芥菜收藏铜的能力就比包菜强。
B.一种名为遏蓝菜的植物利用金属元素给自己穿“金属铠甲”是为了防止动物侵害。
C.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可以利用植物本领去采集那些稀有且难以用人工办法采集的金属。
D.第③段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不同科的植物对重金属收藏能力不同。
【2】“人们发现植物竟然具有“收藏金属”的嗜好,还是1865年的事情。”句中的加点词“嗜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关于植物“藏金”的原因,科学家都有哪些猜想?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从5700年前的“口香糖”中寻找DNA
①石器时代末期,在丹麦南部滨海泻湖畔,一排狭长的沙坝将一个小渔村和波罗的海隔开。一天,一个皮肤黝黑、眼睛清澈幽蓝、头发浓密红棕的美丽姑娘,正坐在沙坝内侧的一块青石上,用桦树沥青修补着捕鱼的工具,她偶尔会拿起一块黏黏的、凝固了的桦树沥青,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咀嚼……
②这是考古学家从一块埋在泥沙中5700年前被嚼过的桦树沥青上还原出来的人物和场景。桦树沥青是石器时代常用的黏合剂,软化后可以用来修复破碎的陶器或燧石工具。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曾发现一些带有齿痕的桦树沥青,考古学家们判断,它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口香糖”。
③神奇的是,尽管在挖掘现场没有发现任何人类遗骸,但哥本哈根大学的斯科热德尔教授和他的团队还是从那块有牙痕的“口香糖”上提取到了完整的基因组,并复原出了这个姑娘的样貌。研究表明,他们还在样品中发现了多种微生物的DNA,其中一部分被称作“微生物组”的群落是与人体共生且无害的,还有一部分是有害的微生物,比如一种会导致牙周病的口腔细菌、几种会导致肺炎的菌株等。虽然他们成功辨识了26种致病微生物和会增强病原体感染能力的分子,但他们还是无法确定这个姑娘的健康状况。因为人类牙齿上的细菌种群,与唾液中、舌头上的差别很大,而在“口香糖”中找到的很可能是所有口腔微生物的混合体,何况仅从一块咀嚼过的沥青里很难复原出姑娘口腔微生物的具体种类,更不用说从她的全部食谱判断健康状况了。
④另外,研究发现,当时这个村庄可能刚从狩猎和采集转向了畜牧和农耕的生产方式。比如,这位姑娘有乳糖不耐受,这种症状在刚接触畜牧业的狩猎采集社会非常常见。另外,“口香糖”中还发现了榛子和绿头鸭的DNA,证明她最近可能吃了这些东西,这也很符合狩猎者和采集者的食谱。研究人员认为,耕种在比较晚的时候,大约到了这位姑娘生活的时代,才传到了丹麦。不过在此之后,这种生产方式就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然而,考古学家们仍不清楚,农耕技术究竟是由这里的原住民自行开发的,还是随着外来者传来的。据斯科热德尔及其同事介绍,这位姑娘的基因组显示,她与同一时期丹麦以外的其他农耕族群并没有亲缘关系。她出身于一个被考古学家们称为西部狩猎采集者的族群,这个部落在11700年前,从南部到达了斯堪的纳维亚,并在此定居。
⑤然而,斯科热德尔并不是第一个从“口香糖”中寻找DNA的人。生物考古学家斯依思·约翰逊在瑞典一个挖掘现场看到了许多带有牙印的桦树沥青后,就想到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打破了过去对DNA材料的限制,所以他认为这些“口香糖”或许保存了基因信息。之后,他和同事们从几块一万年前的桦树沥青中成功提取到了三个人的部分DNA.桦树沥青上之所以能清晰地提取DNA,是因为它们恰巧被埋在了一个无氧的封闭环境中,保存得非常完好。
⑥在农耕社会出现以后,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所以肠道内的微生物组也发生了变化,研究者期待着“口香糖”中发现的菌群能帮助了解这一过程。斯科热德尔在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论文中写道,被咀嚼过的桦树沥青或许可以为研究古人类的人口变迁、健康状况和生存策略等方面提供线索,如果能发现更多古代微生物样本,他们也许能拼凑出影响人类健康的细菌和病毒的演化史。
(选自《环球科学》,有改动)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中的“口香糖”指的是桦树沥青,题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考古学家断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的桦树沥青,就是新石器时代的“口香糖”。
C.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研究表明”,表信息来源,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被咀嚼过的桦树沥青为近代考古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了考古学家从桦树沥青中寻找到基因信息。
B.因为桦树沥青被埋在了一个无氧的封闭环境中,所以能清晰地提取DNA并保存完好。
C.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具体介绍了桦树沥青。
D.本文采用递进式的结构,层层深入,结尾指出如果能发现更多古代微生物样本的意义。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比如,这位姑娘有乳糖不耐受,这种症状在刚接触畜牧业的狩猎采集社会非常常见。
15、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作文。
看了上面的漫画,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600字左右,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