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碜 绊脚石 毛骨耸然 吊以轻心
B.翱翔 拉拉队 歇斯底里 按奈不住
C.厮杀 高材生 指手画脚 一言蔽之
D.熟稔 明信片 以逸代劳 英雄辈出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憎恶/恶心 空席/空穴来风 绿荫/封妻荫子
B. 诘问/拮据 绷带/鹏程万里 惧惮/弹冠相庆
C. 胸脯/果脯 降格/降龙伏虎 磨破/不可磨灭
D. 掳掠/俘虏 土匪/缠绵悱恻 塌败/人踩牛踏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荒草萋萋 徒劳无获 海阔天空 忧心忡忡
B.萎缩不前 语无轮次 念念有词 仙露鲸浆
C.疲惫不堪 鲁莽大胆 姗姗来迟 如释重负
D.目不窥园 步履蹒跚 耀武扬威 海市蜃楼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②墙壁白色。
③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④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⑤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A. ②③①④⑤ B. ③⑤②④① C. ②①④③⑤ D. ③②④⑤①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哺育 孜孜不倦(zī) 袖手旁观
B.静谧(mì) 荒缪 龙吟风哕(suì) 海枯石烂
C.荣膺(yīn) 辐射 恍然大悟(huǎng) 不知所错
D.门楣(méi) 剽悍 周道如砥(dǐ) 格物致知
6、不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本文出自《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本文是他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下的“永州八记”之一,以探访山水,流连于自然胜景中排遣心中的苦闷。
C.《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略有删节,《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根据手法分为赋、比、兴。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定会加快人类利用、探索、开发宇宙的步伐。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D.运动有三忌:一忌餐后立刻运动,二忌过度运动,三忌盲目运动。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儿④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④童儿:年轻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为给事中(_____)
(2)诏先生作之(_____)
(3)指南车成(_____)
【2】下列各项中的“于”和“百倍于常”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B.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2)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4】文中写了马钧哪两件奇事?你认为马钧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点?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 ③④句蕴含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与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C. ⑤至⑧句描绘了鸟、山、日、菊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且景中寓情。
D. ⑨⑩句中“真”即人生真谛,“忘言”表明诗人年事已高,无法言传。
【2】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0、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为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学校决定举行“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材料一)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材料二)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采取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低碳行为很多,低碳生活也很简单:关闭显示器一整晚可以给一支7瓦LED灯供电9小时;关闭电脑一整晚,可以给一支7瓦LED灯供电3.5天;电梯少运行一次,可以给一支7瓦LED灯供电约12天。
【1】请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探究,写出你对“低碳生活”定义的探究结果。
【2】“垃圾分类”是“低碳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学校需要在校园的显要位置张贴一条倡导实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请你代拟一下。
【3】为了让更多的人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两项活动。
活动一:播放视频,引领低碳风尚
活动二:发出倡议,激发低碳热情
活动三:
活动四: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3) ,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4)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5)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7)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保尔信上说:
阿尔焦姆:我想跟你谈谈我的情况。除你以外,我大概是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的。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我在争取恢复健康的战场上,继续遭到生活的排挤。
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比上一次更厉害。最可怕的是我现在没有力量反抗了。左臂已经不听使唤。这就够痛苦的了,可是接着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我本来已经能在房间里勉强走动,现在从床边挪到桌子跟前也要费很大劲。到这步田地大概还不算完。明天会怎么样——还很难说。
我已经出不去屋,只能从窗口看到大海的一角。一个人有一颗布尔什维克的心,有布尔什维克的意志,他是那样迫不及待地向往劳动,向往加入你们全线进攻的大军,向往投身到滚滚向前、排山倒海的钢铁巨流中去,可是他的躯体却背叛了他,不听他的调遣。这两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还有比这更可怕的悲剧吗?
不过我还是相信我能够重返战斗行列,相信在冲锋陷阵的大军中也会有我的一把刺刀。我不能不相信,我也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和共青团交给了我反抗的艺术。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不克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适用。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选文中保尔说自己“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结合原著,说说此前在战场上保尔受到的两次打击,以及此后的精神危机。
【2】选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突出特色?并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3】高尔基说:“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练”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经历,说说“艰苦磨练”和“幸福美好”的关系。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石块
李良旭
1977年冬,那是恢复高考制度后,在冬季举行的第一次高考。班主任亲自送我们几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到县城去参加高考。天气很冷,天空上还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可是我们一点也不感觉到寒冷,脸颊红扑扑的,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的,心头似一团火在燃烧,火热热的……
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老师还不住地殷殷叮嘱着大家。其实,这些叮嘱,老师在课堂上、课堂下,说过无数遍了,不过此时此刻,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那么亲切、悦耳,眼前仿佛像撒上了一缕温暖的阳光。
路过一条小河,老师停下了脚步,他从地上捡起一枚小石块,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谁能将这枚小石块漂浮在这水面上?”
同学们不禁哑然失笑。心想,老师您这是怎么了?石块是没有浮力的,只有木头、塑料、纸张这些东西才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啊。
有几个同学还煞有介事地拿出纸和笔,要计算出小石块与水面应该摆放出多少角度、多少曲线、多少函数才能将小石块漂浮在水面上。不一会儿,草稿纸上就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计算公式、数据和图形。
雪花落在上面,纸张湿润了……
同学们沮丧道:“老师,我们将学过的各种公式都用上了,也没有计算出能让小石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正确答案。”
老师淡淡一笑道:“同学们,要让这小石块漂浮在水面上很容易,根本不需要什么深奥的方程计算和函数的解析,只这么简单一下,就能让这枚小石块漂浮在水面上。”
说罢,老师将身子微微地向后一仰,然后身子往前一倾,将手中的小石块用力一削,这枚小石块就在水面上打起了水漂。小石块欢快地向前跳跃着、起伏着,水面上荡起一道优美的弧线。
小石块真的漂浮在水面上了。
大家情不自禁地纷纷鼓起掌来。老师又说道:“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想必大家心里都很紧张,其实,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死搬硬套、墨守成规,要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才是一种智慧和聪明。今后,你们还要参加无数次人生的高考,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这样才会跟上这个飞速发现的时代!”
雪花还在纷纷扬扬地飞舞着,落在脖颈里,感到那雪花是暖暖的。大家不约而同地两手中的小石块用力削向水面。顷刻间,一枚枚小石块贴在水面上欢快地向前跳跃着、起伏着。水面上,划开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像绽放出绚丽的花纹……
许多年过去了,那雪花飞舞的高考路上,那河面上一枚枚欢快跳跃的小石块,却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选自《梅州日报》2020年7月5日)
【1】简要分析选文题目的妙处。
【2】“你们谁能将这枚小石块漂浮在这水面上?”老师在高考前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水面上,划开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像绽放出绚丽的花纹……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1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
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_______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______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第①段空格处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 所以
B. 不但 而且
C. 但是 并且
D. 如果 那么
【2】第③段运用了 说明顺序,作用是 。
【3】文人把寻找桃花源“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原因是:
【4】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以它的色彩缤纷成为了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
B. 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C. “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礼俗有关。
D. 文人是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生命、力量和生活对应物加以抒写。
15、请以“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