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索杀;一是开酒铺的蒋门神,被林冲索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武松索杀。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途中路过车迟国,遇到三个妖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怪与师徒斗法,先后在斗法中死去。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保尔在朋友列杰尼奥夫的安慰和鼓励下,在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下完成的。
D.“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会的赛会,真实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青面”是梁山好汉杨志。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狰狞 高梁 慷概淋漓 抑扬顿挫
B.狂斓 轮廓 抽丝剥茧 根深蒂固
C.佛晓 笑涡 相得益彰 震聋发聩
D.棱角 聪颖 仙露琼浆 摧枯拉朽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抉择 凑和 丰功伟绩 风驰电掣
B.搭档 和煦 世外桃源 矫揉造作
C.锤炼 履历 闲情逸志 义愤填膺
D.婵娟 祭祀 海市唇楼 巧妙绝伦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徽因,福建闽侯人,建筑师、诗人。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
B.穆旦,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
C.《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沁园春”是题目。
D.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工作,自称其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乡愁》集中体现了作者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拥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悲天悯人,而这很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
B. 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
C. 他一讲起自己的战斗经历起来就滔滔不绝,语无伦次,让人称赞。
D. 妈妈的话耐人寻味,她说女孩也要独立自强,不依附他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7、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凝心聚力”“振兴乡村”“诵读经典”“生态文明”“接种疫苗”这五个短语中,有三个是动宾短语。
B.“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百多位红军老战士在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学党史'活动。”该句主干是:战士开展活动。
C.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千里江山图》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8、【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长寿。 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
(2)便扶向路(___________)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________)
(4)或至百二三十岁(___________)
【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B.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C.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D.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3】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4】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阙“孤城闭”三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10、综合性学习。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春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
2月15日(大年三十除夕)晚上,2018戊戌狗年央视春晚正式播出,杨洋王凯现身春晚舞台,深情演绎歌曲《我的春晚我的年》,35年春晚经典场景再现,引无限感慨,唤起人们对流金岁月的回望,温暖了一代代人的记忆。我的年,用我们的春晚来标记!二人将歌曲当中的暖心情愫娓娓道来;通过这首歌曲,杨洋也与王凯一起带领大家回顾春晚三十年走过的路途,由春晚唱到中国,由小家唱到大家,一曲抒情歌曲温柔却不失大气的力量。旋律终了过后,杨洋也和王凯一起为所有正在收看春晚的观众送上新年祝福,祝福所有人都能够阖家团圆,也呼吁所有人能够聚集小家的力量,为“国家”这一大家更好地向前而努力。
11、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
主题 | 诗文 | 出处 | 评注 |
山川风物 | ①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良多趣味。 | 郦道元《三峡》 | 选自《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
②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 ③________《钱塘湖春行》 | 早春景色。 | |
修身治国 | ④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孟子·告子下》 |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 |
⑤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⑥选自《_________》,国别体史书。 | |
爱国思乡 |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⑧何处望神州?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⑨_________?_________。 | 崔颢《黄鹤楼》 | 视角转变,心境随之变化。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类似。 |
12、阅读下面老舍《骆驼祥子》选段,结合原著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她去了有一点钟。跑回来,她已喘得说不上来话。扶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那就得几十块了。“祥哥!你看怎办呢?!”
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
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
(1)你认为祥子还有办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导致这种愚蠢和残忍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整整的三年,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文段选自文学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
【2】这是祥子第几次买车?这辆车最后的结局怎样?
【3】第③段画线句中“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复杂心情?
【4】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 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一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选文有删改)
【1】“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写出三种说明方法)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初心?
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
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靠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有的人,走着走着,走丢了初心;而有的人,走得再远,依然会坚守它。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初心”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请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出现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