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舟山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蔓延   叮嘱   爆发力   决策布署   再接再厉

B.历练   凝聚   带口罩   群防群治   源远流长

C.蓝本   严峻   天然气   攻坚克难   众志成城

D.保障   贯例   荧光屏   火速驰援   义无反顾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梦中作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己换了人间,物是人非。③阑:尽。

下列对本诗内容或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表明环境嘈杂。

B.次句写梦中看见路旁浓密的百花盛开,色彩灿烂迷人。

C.第三句借传说喻世事变迁,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

D.末句表明他依然不能忘情于人世,暗寓诗人的思想矛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

B.四川博物院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C.部编语文教材紧紧围绕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选文更加突出经典性。

D.射洪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锁屑       推祟       挑衅       张目接舌

B.秀颀       苍桑       销毁       俯仰生恣

C.赡仰       躁热       雷同       通霄达旦

D.序幕       锃亮       开垦       因地制宜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怕是子女的一点点进步,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常常会喜出望外

B.围绕中美贸易战问题,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美国白宫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词,继而哑口无言。

C.每到周末,他总是呼朋引伴的邀请很多同学去踢足球。

D.校园艺术节上,京剧小演员们惟妙惟肖的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②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

③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④正由于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⑤英雄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⑥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A.①②③④⑥⑤ B.⑥④①⑤③② C.④②⑤⑥③① D.③⑥⑤②④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七年级三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级。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鸿尚书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系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豕:猪。②耆(qi)老:老人。③恒人:一般人。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梁鸿家贫而尚  

主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2分析梁鸿为什么在主人“悉还其豕”的时候“不受而去”?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读晏殊的《浣溪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请赏析“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中蕴含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近日,我校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特举办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爱国系列活动。

(1)(诗词积累)

学校宣传走廊要展出爱国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爱国诗词并写出作者名字。

例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活动设计)

请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仿照“活动一、活动二”再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爱国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爱国诗词朗诵会

活动三:

活动四:

(3)(爱国之心)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概括出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一:有些人曲解了爱国,现实生活中,不乏所谓的“爱国主义”情绪宣泄。比如,不久前一批中国游客因航班延误滞留泰国机场,而大闹机场,并集体高唱国歌发泄不满;再比如,阅兵日当天,明星范玮琪仅仅因为在微博晒出孩子照片,大批网民就群起攻击,怒骂其“不爱国”。此时,所谓的“爱国主义”已越过理性的边界,蜕变成对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网络暴力威胁。

(《民主与法制》,有删节)

材料二: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中华好诗词”节目上一个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不满16岁的小姑娘名言佳句信手拈来,古典诗词功底非常扎实。从她说话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听出她对自己祖国深深的认同和骄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每天享受着祖国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却觉得祖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天天想着移居国外,如此大的反差,不得不让人深思。

(求是网,有删节)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默写   (15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8)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

(9)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马致远在《灭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刚西下,   ;李煜在《相见欢》中长叹道: ,是离愁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阅读老舍名著节选《骆驼祥子》,完成问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1】《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_____,满族,北京人。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旧北京一个普通的_____(职业身份)的辛酸故事。

【2】第③段划线句中,“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复杂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甲)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丙)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回程偷豆:高兴__________________

2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在表现景或人的“美”时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灞上过年的声音

陈忠实

①交上农历腊月,在冰雪和凛冽的西风中紧缩了一个冬天的心,就开始不安生地蹦跳了。腊月初五吃“五豆”,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吃用红豆绿豆黄豆豉豆黑豆和包谷或小米熬烧的稀饭。腊月初八吃“腊八”,在用大米熬烧的稀饭里煮上手擀的一指宽的面条,名日“腊八面”,不仅一家大小吃得热气腾腾,而且要给果树吃。我便端着半碗腊八面,先给屋院过道里的柿子树吃,即用筷子把面条挑起来挂在树上,口里诵唱着“柿树柿树吃腊八,明年结得疙瘩瘩。”随之下了门前的塄坎到果园里,给每一棵沙果树、桃树和木瓜树的树杆或树枝上都挂上面条。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上汇报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巴结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

②乡村里真正为过年忙活是从腊月二十开始的,淘麦子,磨白面,村子里两户人家置备的石磨,便一天一天都被预订下来,从早到晚都响着有节奏的欢快的摇摆锣柜的咣当声。轮到我家磨面的时候,父亲扛着装麦子的口袋,母亲拿着自家的木斗和分装白面和下茬面的布袋,我牵着自家槽头的黄牛,一起走进石磨主人家,从心里到脸上都抑制不住那一份欢悦。

③到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按当地风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再蒸馍的,年前这几天要蒸够一家人半个多月所吃的馍和包子,还有走亲戚要送出去的礼包。包子一般分三种,有肉作馅的肉包和用剁碎的蔬菜作馅的菜包,还有用红小豆作馅的豆包。新年临近的三两天里,村子从早到晚都弥漫着一种诱人的馍的香味儿,自然是从这家那家刚刚揭开锅盖的蒸熟的包子和馍上散发出来的。小孩子把白生生的包子拿到村巷里来吃,往往还要比一比谁家的包子白谁家的包子黑,无论包子黑一成或白一成,都是欢乐的。

④大年三十的后晌是最令人激情欢快的日子,一帮会敲锣鼓家伙的男人,把陈姓为主的村子公有的乐器从楼上搬下来,在村子中间的广场上摆开阵势,敲得整个村庄都震颤起来。女人说话的腔调提高到一种亮堂的程度,男人也高声朗气起来,一年里的忧愁和烦恼都在震天撼地的锣鼓声中抖落了。

⑤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吃是第一位的。再一个兴奋的高潮是放炮。那时候整个村子也没有一只钟表,人们不时下炕走到院子里观看星斗在天的位置,据此判断,旧年和新年交接的那一刻。我的父亲尽管手头紧巴,炮买得不多,却是个争放新年早炮的人。我便坐在热烧下等着,竟没了胶睡,在父亲到院子里观测过三四次天象以后,终于说该放炮了,我便跳下点来,和他走到冷气沁骨的大门外,看父亲用火纸点燃雷子炮,一抡胳膊把冒着火星的地甩到空中,发出一声爆响,接连着这种动作和大同小异的响声,我有一种陶醉的欢乐。

⑥真正令我感到陶醉的炮声,是上世纪刚刚交上80年代的头一两年。1981或1982年,大年三十的后晌,村子里就时断时续着炮声,一会儿是震人的雷子炮,一会几儿是激烈的粗地的连续性响声。父亲已经谢世,我有了一只座钟,不需像父亲那样三番五次到院子里去观测星斗转移,时钟即将指向12,我和孩子早已拎着鞭炮和雷子炮站在大门外了。我不知出于何种意向,纯粹是一种感觉,先放鞭炮,连续热烈的爆炸,完全融合在整个村庄的鞭炮的此起彼伏的声浪中,我的女儿和儿子捂着耳朵在大门口蹦着跳着,比当年我在父亲放炮的时候欢势多了。我在自家门口放着炮的时候,却感知到一种排山倒海的爆炸的声浪由灞河对岸传过来,隐隐可以看到空中时现时隐的爆炸的火光。我把孩子送回屋里,便走到场塄边上欣赏远处的炮声,依旧连续着排山倒海的威势,时而奇峰突起,时而群峰挤拥。我的面前是夜幕下的灞河,河那边是属于蓝田县辖的一个挨一个或大或小的村庄,在开阔的天地间,那起伏着的炮声洋溢着浓厚深沉的诗意。这是我平生所听到的家乡最热烈的新年炮声,确实是前所未有。我突然明白过来,农民吃饱了!一年获得缸溢囤满的丰收!从年头到年尾天天都在过年。这炮声是在中国灞河两岸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地爆响着,是不再为吃饭发愁的农民发自心底的欢呼。我在那一刻竟然发生心颤,这是家乡农民集体自发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最可靠的,也是“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可以类比的如同排山倒海的心声表述了。

⑦还有一个纯属个人情感的难忘的春节,那是农历1991年的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五日下午写完《白鹿原》的最后一句,离春节只剩下四五天了,两三个月前一家人都搬进西安,只留我还坚守在这祖传的屋院里。大年三十,入夜以后,我把屋子里的所有电灯都拉亮,一个人响了鞭炮,再把一个一个点燃的雷子炮抛向天空。河对岸的排山倒海的炮声已经响起,我又一次站在寒风凛冽的场塄上,听对岸的炮声涌进我的耳膜,激荡我的胸腔。

⑧这种热烈的炮声,一直延续到现在,年年农历三十夜半时分都是排山倒海的炮声,年年的这个时刻,我都要在自家门前放过鞭炮和雷子炮之后,站在门前的场塄上,接受灞河对岸传来的排山倒海的炮声的洗礼,接纳一种激扬的心声合奏,以强壮自己。我在同样接纳的时刻不由转过身来,面对星光下白鹿原北坡粗浑的轮廓,又一次心颤,你能接纳我的体验的表述吗?这是我最后一次聆听和接纳家乡年夜排山倒海的炮声。

【1】“过年”是我们中国人隆重且温馨的节日,从农历腊月开始,我们要为过年做那些准备?

【2】“在冰雪和凛冽的西风中紧缩了一个冬天的心,就开始不安生地蹦跳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在回忆过年“放炮”的故事时,作者一共7次运用到“排山倒海”这个词,你如何理解作者这样的用词方式?

【4】本文作者以诚挚朴素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家乡的风貌,结合文章,谈谈作者表达了对家乡怎样的情感?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不少于 6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