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摘》于1946年12月在香港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份面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该刊揭露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和腐朽统治,向全世界报道解放战争的消息,宣传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革命。《中国文摘》的刊发( )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不利局面
B.使国民党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C.促进了民众思想的极大解放
D.有利于共产党革命形象的构建
2、1854年英国公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其中高级文官考试内容,具体如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必考科目 | 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 |
选考科目 (任选6门) | 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 |
A.考查内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
B.凸显了政务官的专业化要求
C.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
D.高级文官侧重综合知识考查
3、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济贫法(修正案)》的出台说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已基本实现
B.工业革命造成贫富悬殊
C.社会教育亟待发展
D.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
4、如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反映了北宋( )
A.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B.分割宰相的权力
C.收夺地方军政大权
D.提升军机处职能
5、《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从公元8世纪至9世纪开始在阿拉伯地区流传,据统计在240多个大小故事中,至少有20多个故事呈现有中国元素。如《卡麦尔·扎曼与布杜尔公主》《阿拉丁和神灯》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中国人,其中人物形象阳光和善,最后都过上了美好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 )
A.阿拉伯文明影响中国文化发展
B.两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似
C.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普遍性
D.经济的交流带动了民间文化交往
6、下表是清代山东耕地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代 | 耕地(千亩) | 人口数(千人) | 人均耕地(亩) |
顺治18年(1661) | 74,133 | 8,798 | 8.43 |
康熙24年(1685) | 92,526 | 10,554 | 8.77 |
雍正2年(1724) | 99,258 | 11,391 | 8.71 |
乾隆18年(1753) | 99,347 | 12,796 | 7.76 |
乾隆31年(1766) | 99,914 | 25,634 | 3.86 |
嘉庆17年(1812) | 98,634 | 38,958 | 3.40 |
咸丰元年(1851) | 98,472 | 33,266 | 2.96 |
同治12年(1873) | 98,472 | 35,129 | 2.79 |
光绪13年(1887) | 125,941 | 36,694 | 3.43 |
A.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B.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D.人地矛盾问题突出
7、1841年1月16日,英国女王在议会演说中谈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虚伪地强调英国“女王子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英国的皇家尊严受到“严重影响”。女王的这一言论( )
A.找准了战争的爆发根源
B.歪曲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C.描述了战争的基本事实
D.加快了战争的发展进程
8、1945年,美国国务院派驻仰光的总领事在发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主张美国应抓住英缅斗争的时机,扩大在缅甸的经济利益;而在1951年,美国政府开始计划加大对缅甸的援助,这一转变反映( )
A.美国放弃在缅甸的殖民利益
B.国际局势影响美国对外政策
C.英缅斗争促美调整对缅政策
D.美国致力营造友好国际形象
9、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
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一种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的乡土秩序或基层民间力量。下列基层组织示意图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
A.秦汉、唐朝、宋朝、明朝
B.唐朝、秦汉、明朝、清朝
C.秦汉、唐朝、明朝、清朝
D.宋朝、唐朝、秦汉、明朝
11、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王室组成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文字是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传说时代”无可信的历史
D.原始文字尚未具备书法要素
12、《宋史•职官制》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相权
B.加强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13、明朝时期,松江府属各县及苏州府属嘉定、太仓、昆山、常熟等县,都成了著名的产棉区,农家多种木棉,专业纺织,棉作的收入成为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当时的地方志中说:“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表明( )
A.商税收入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B.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走向解体
C.农业经济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D.农业发展助推市镇经济繁荣
14、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压抑儒家,但突出了道家和墨家;批判诗文,可着意表彰小说和戏剧;鄙视文人大传统,转而发掘民间小传统。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使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政治理念
B.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D.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15、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的主张;1974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纲领,并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地行使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主权来巩固他们的独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A.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彻底终结了美苏对峙的局面
C.有效维护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D.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16、1960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削减行政级别三级以下干部的工资:三级降12%,四级降10%,五级降8%,六级降6%,七级降4%,八级降2%,九至十七级降1%。这一举措旨在( )
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B.调整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困难
C.减少公共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D.发扬党员风格树立节约意识
17、中央苏区传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歌》《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生动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表达。这一时期,红歌的传唱( )
A.弘扬了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C.痛斥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统治
D.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
18、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尔的《In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是一部围绕长城描述中国古代北方边地的著作。这部书传入国内后,书名被译为《中国的边疆》或《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对书名中的“中国”正确的理解是( )
A.地理概念:国家的中心城市
B.政权概念:全国性统一政权
C.民族概念:华夏主体的中华民族
D.文明概念:农耕文明的主体区域
19、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一种专供朝廷祭祀的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为由,夺去106个列侯的爵位。汉武帝通过此举意在( )
A.增加政府收入
B.削弱丞相权力
C.推行官僚政治
D.加强中央集权
20、下表是三国至南朝时期,交州、广州地区行政区划变置统计表。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 孙吴 | 西晋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 |
州数 | 2 | 2 | 2 | 3 | 3 | 26 | 27 |
郡数 | 16 | 17 | 22 | 38 | 55 | 80 | 85 |
县数 | 94 | 121 | 197 | 241 | 320 | 不明 | 293 |
A.区划层级增加
B.豪强势力膨胀
C.社会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显著
21、印加帝国非常重视交通建设,到15世纪末,印加帝国的道路贯穿全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程长达1600公里,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印加帝国重视交通建设的出发点是
A.传递命令调动军队
B.发展对外贸易
C.推动各地文化交流
D.促进人口流动
22、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后,许多国际企业把视线投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但这些国家严重缺乏发达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及港口,也没有高效制造关键零部件的人才,专业知识和设备,最后这些国际企业还是需要向中国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
A.进一步拉大了中美经济差距
B.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C.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
D.迎来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
23、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任用波斯人为官。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这些举措意在( )
A.传承东方政治体制
B.营造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C.推广希腊地区文化
D.拉拢被征服地区的高层贵族
24、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
A.良渚遗址古城墙
B.甲骨文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资料
D.何尊及其铭文
25、在15-16世纪的海洋上,涌现了数位优秀的航海家,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写出他们的名字。(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数字后的横线上)。
出航时间 | 主要航海家 | 主要成就 |
1405年 | ①____ | 自中国到达东非沿岸 |
1487年 | ②____ | 到达非洲东海岸。 |
1492年 | ③____ | 多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
1497年 | ④____ |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
1519年 | 麦哲伦 |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
26、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 制度设计和后果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 A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 B |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27、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及影响
地区 | 农业 | 畜牧业 | 社会生活 | 土地制度 | 影响 |
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 ____ | 绵羊、山羊、(9000年前) | 《汉谟拉比法典》,用法律规范农业生产 | 王室、神庙和贵族拥有许多土地 | 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④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⑤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⑥社会关系的变化:男子地位上升 私有财产出现 阶级国 家产生 |
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 小麦、大麦、高粱 | 绵羊、山羊、牛 |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崇拜太阳神和尼罗河 | 王室、神庙占有土地 | |
东亚(古中国文明) | ____ | 猪、狗(7000年前) |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 |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到土地私有 | |
欧洲爱琴海(古希腊文明) | 小麦、大麦、葡萄、橄榄 | 无 | 谷物与蔬菜轮作 | 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 |
古罗马 | ____ | 无 | 无 | 土地公有制,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贵族和商人获得更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 | |
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 ____替代替 | 骆马(6000年前) | 太阳金字塔 | 贵族占有、土地公有、家庭私有 |
28、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 中央行政 | 地方治理 |
秦朝 | (1)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体制的______,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______、______、______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三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丞相是____________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____________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太尉掌管______;御史大夫是________,掌管______、______,同时又是最高____________官。三公之下是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泛称“______”。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情由______进行廷议,最后由______裁断。 (3)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了以______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 | 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______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察使掌监察;设36郡,后不断增减。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多少置县令(长)、丞、尉。郡县主要官员都由中央_________。 |
29、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是________;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
30、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统介绍了 ___________________
31、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
|
|
粮食储存 | 原始农业社会 | 在人们利用地窖和________来存储余粮。 |
古代农业时期 |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 |
20世纪以来 |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________储粮技术。 ②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 |
食物储藏 | 古代 | 人们利用腌制和________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
20世纪20年代起 | 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 |
2010年 | 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
32、法律的演进
法律,是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
将下列法律与其内容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33、知识点
时间 | 表现 |
1950年 | 联合国成立联合国__________(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
1951年 | 联合国通过_________,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
1966年 | 联合国又通过________,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
2000年12月4日 | 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 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________,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
34、背景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_______、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35、宋元时期农业的成就?
36、阅读教材P69“史料阅读”,思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有什么贡献?
37、近代史学家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中国史料纷繁芜杂又浩如烟海,学史者要仔细鉴别,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
材料“诗歌里的古代经济”
朱门巧夕沸欢声,
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
不须徼福渡河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诗歌里的古代经济”,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做到史论结合)。
38、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9、表现
(1)世界贸易中心是如何转移的?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史实有哪些?
(3)商品品种增多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①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形成和表现有哪些?
②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