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高考二模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图为中世纪西欧庄园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到除领主的房子外,还能够看到教堂、堂区神父的房子、谷仓、磨坊、铁匠铺,多数庄园还有池塘,供饮畜和养鱼等。材料表明(     

A.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

B.西欧中世纪庄园内社会等级森严

C.庄园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十分活跃

D.西欧庄园经济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官员赫伯特说:“推翻清朝并非我们的兴趣,当我们向北京进军时,我们真为我们的行为担心,若随之发生的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这表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意在(     

A.维持并扩大对华殖民贸易

B.以经济利益诱惑清廷屈服

C.强迫清政府允许公使进京

D.借助太平天国向清廷施压

3、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并从澳门购买西洋火炮加强战备。这体现出,林则徐(     

A.认识到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根源

B.对朝廷愚昧与封闭的憎恶

C.致力唤醒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

D.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4、魏晋玄学的主流是崇尚虚无,因而其时的文学艺术更重视“风神”“神韵”。“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美学主张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中诞生的,其提出者是(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吴道子

5、(明代)当首辅失宠时,久受压抑的言官随即反扑,攻击首辅。六部部臣也会附和言官,暗中支持。首辅只能依靠皇帝出面,平息舆论,或指使另一批附议言官,代为辩驳,否则就得上疏乞休,告老还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代(     

A.君相矛盾激化

B.专制集权强化

C.内阁权力膨胀

D.制衡机制完善

6、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

7、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B.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

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

D.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

8、爱因斯坦晚年写道:“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从象佛陀、摩西以及耶稣这样的伟人身上得到的教益,就我来说要比所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设性的见解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此话的主旨是

A.现代科技是抵制宗教迷信的武器

B.古人的智慧是崇尚道德

C.具备高尚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D.反思科技对人类的作用

9、钱穆说:“但若门下省或故为异同,中书省或固执己见,则可争论不休,若一意苟合,则又失去复审作用,都会削弱行政效力。于是乃有三省合议之要求。”“三省合议”的场所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中书门下省

D.政事堂

10、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市民阶层随之形成。“长期的聚居、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经验终于使得居民养成了一种强烈的共同意识,其反映在以和平方式要求领主(包括领有城市的教会高层)承认城市为一个自治社会,如果这项要求被拒绝,市民就会以暴力方式来反抗封建势力”。据此可知,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A.壮大了世俗力量

B.消除了割据势力

C.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发展

D.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传播

11、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所用车马衣服器械百物称“乘舆”,所在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所至称“幸”,所进称“御”。该规定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A.皇帝独尊

B.君权神授

C.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

12、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之后咖啡馆逐渐风行欧洲。与此同时,欧洲人也有计划地在殖民地生产咖啡。1882年,第一家国际性的咖啡交易所在纽约开张。到20世纪初,拉丁美洲成了全世界咖啡生产的中心,美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咖啡传入亚洲是在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之后

②咖啡传入欧洲源于启蒙思想家的大力宣传

③拉丁美洲成为全世界咖啡生产中心与近代不合理国际分工密切相关

④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得益于近代世界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焦里告诉他,物理学家今后的工作只不过是提高测定的精度而已。当时,这种说法很流行。后来普朗克取得的科学成就证明了这种说法的

A.局限性

B.欺骗性

C.前瞻性

D.准确性

15、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讲道,“5年来,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可以直接说明中国(     

A.形成了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关系

B.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C.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16、如图是近代某次列强侵华路线示意图。这场侵华战争(     

A.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推动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7、1819年,李斯特以德意志5000名商人和厂主的名义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这体现了德意志(     

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较为盛行

B.民族国家意识渗入经济领域

C.关税同盟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18、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9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表中信息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C.外重内轻藩镇割据

D.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19、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在中国的领土。明朝设立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A.行都指挥使司

B.宣慰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20、下图为1970年、199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出口中所占份额。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A.不同程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经贸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C.科技革命推动制造业的内部调整

D.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提升

21、“鸿胪井刻石”位于旅顺黄金山下,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唐代刻石之一。关于此石的最早记载见于《辽东志》:“井上石刻有‘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凿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造’。凡三十一字”。这可用于研究唐代(     

A.边疆治理和民族关系

B.军事部署和军队慰问

C.政府赈灾和民间救助

D.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

22、汉初,诸侯王的爵位由嫡子继承,庶子无继承资格。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认为这样会无法传扬儒家仁孝之道,建议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按汉制,侯国隶属于郡,与县地位相当。汉武帝同意了这一建议。这一建议有利于(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B.壮大地方割据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增强皇室的凝聚力

23、国家采纳了专家提议,将抗日战争由八年更改为十四年。据此推断,中国抗日战争最早发生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

24、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

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

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请将下列不同朝代的政治特征与相应的帝王进行匹配。(用字母表示)

(1)秦始皇(2)汉武帝(3)唐太宗(4)宋太祖(5)元世祖(6)明太祖

 

26、波斯帝国

(1)崛起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征服扩张: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扩张,建立起地跨_____①三大洲的帝国。

(3)帝国统治: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_____②,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_____③,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4)走向衰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灭亡。

27、战略决战:1948秋战略决战到来,三大战役是___大战役基本摧毁了_____

28、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戊戌变法

(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________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________。有识之士走上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甲午战败震撼中国社会,康有为、梁启超等创________、办________、兴________等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政治。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在维新派推动下,________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但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9月,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只保留了________)。

(3)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的失败,证明________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29、______

(1)袁世凯死后, ______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

(3)__________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______复辟。

30、提出: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同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

31、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阶段

对东亚和东南亚的影响

使

4

仿_____改新以唐制为蓝本;越南教育及科举模仿中国

14-15 ______、东南亚,郑和下西洋扩大中华文化影响

对欧洲的影响

8______人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经济文化发展

   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武器发展,骑士阶层衰落

________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6-18

32、世界古代文明

观察上图,根据提示,分别写出图中代表亚非欧区域古代文明的字母:

(1)古代文字的书写材料大多因地制宜。以水生植物晒干成“纸草”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古文明区域是   ;在烧制或晒干的粘土泥版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  

(2)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探索世界本原的哲学产生于   ;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   ;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  

(3)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多个地跨欧、亚、非大帝国。强盛于公元1—2世纪,以法治精神著称的帝国发源于   ;公元8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帝国始建于   ;公元15—16世纪,阻碍了地中海商路,迫使西欧人寻找新航路的帝国最早建立于  

 

33、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________、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________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34、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表现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________,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贵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________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________》,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古巴革命的领导者和过程是怎样的?

36、【举一举】试列举中国古代史上选官制度的名称及其选拔标准,归纳其发展的整体趋势

37、   当代史学家认为,到1900年左右,世界才最终覆盖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简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该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38、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39、奥斯曼帝国的征服活动的概况和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