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召开时,正值柏林危机达到高潮,全体与会国家元首都给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写了内容相同的个人信件,对于战争威胁发出警告,并呼吁和平的解决方案。这一集体行动( )
A.反映南北斗争主导世界格局
B.导致世界两极格局走向崩溃
C.展示了第三世界政治影响力
D.阻止了柏林危机向热战转化
2、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为了保证公平交易,人们会用黄金、白银或者黄铜来衡量交易物品的商业价值,但不用其直接交换,而是衡量后进行物物交换,且此现象还很普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
A.借贷形式日益普遍
B.金属货币开始出现
C.契约意识逐渐增强
D.商业发展水平有限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4、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30年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6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
B.实施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坚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6、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并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锐钝角等汉语数学概念,这说明( )
A.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
B.西方学习借鉴中国科技成果
C.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
D.开明士大夫重视西学的传播
7、针对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问题,1823年,门罗宣言向欧洲国家表达的是“不要做什么”;1845—1848年,波尔克总统对欧洲国家提出的是“不要干涉我做什么”;而到了1895年,克利夫兰总统的关键用语则变为“承认我是什么”。这一变化( )
A.印证了英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侧面反映欧洲国家普遍走向衰落
C.说明拉美地区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D.表明美国企图重建拉美地区秩序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明清时期的如下信息。综合上述材料,该同学所研究的主题是( )
资料来源 | 内容 |
吕梁宋氏家族墓 | 墓主人宋伦、宋虎生前均担任过乡间“老人”一职 |
《教民榜文》 | 今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 |
某学者观点 | 老人并非正式官吏却也可直接将地方官员不良行为面奏朝廷 |
A.优抚政策
B.基层治理
C.律令儒家化
D.户籍制度
9、随着军事进展和空间扩张,在政治隔绝数十年之后,东晋士人重新目睹或获闻巴蜀、关中、洛阳及黄河下游地区等华夏旧土的现状,这激发了东晋士人重新“发现”故国风土的意识。这种意识( )
A.得益于世家大族的倡导
B.体现了南方政治文化的优势
C.加速了东晋统一的进程
D.有利于提升东晋政治凝聚力
10、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吉尔伽美什》穿插大量神话故事,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史诗
②《荷马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③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④《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对后世国家有借鉴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如表所列为美国不同时期的语言战略。该表反映了( )
时间 | 语言战略 |
20世纪50年代 | 美国教育经费大增,俄语和东欧研究成为政府支持重点 |
20世纪80年代 |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 |
21世纪初 | 阿拉伯语普什图语等中东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语言 |
A.经济全球化发展
B.旧国际格局的瓦解
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际安全环境恶化
12、古代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自然环境、农作物(包括动物)和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重视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的节气即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据此推知,古代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B.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C.增加了人类食物的供应需求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存在一定问题。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落后
B.农业不能自给
C.工业体系不完备
D.人口膨胀
14、下面为甘肃敦煌莫高窟323属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及其简介。据此判断,该壁画( )
敦煌壁画常会在一个画面中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壁画右下方是汉武帝与众臣来甘泉宫瞻仰“祭天金人”的场景;下方画面内容为汉武帝在群臣簇拥下,骑马送张骞前往西域,张骞手持芴板,在汉武帝面前跪拜辞别;左边介绍张骞一行前往西域的情况:一位僧人模样的人在前引路,两个持旌节的人紧随其后,其中之一为张骞。左下方展示出崇山峻岭掩映下的大夏国,张骞历尽险阻,最终抵达目的地。 |
A.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
B.说明佛教在初唐传入西域
C.折射出唐代西北地区市民文化的独特性
D.兼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15、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北京
C.咸阳
D.西安
16、1953年,考古学者在山西汾河两岸发现了多个地点遗址组成的遗址群。次年进行的集中发掘共发现石器及动物化石地点14个,获得2005件石制品、2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下列与该遗址群发展水平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陶寺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17、从下列两幅图的不同,可看出一战后( )
A.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B.社会主义力量得以壮大
C.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欧洲民族国家普遍复兴
18、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里指出:“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所具有的真正才能。”材料所述内容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实际相符的是
A.制度具有创新性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民主具有广泛性
D.居民参政的公平性
19、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样式宜解放》的评论,称服装应该解放些,提倡男同志穿西服、两用衫,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这一评论体现了当时( )
A.服装样式变迁成为社会共识
B.市场经济推动服装潮流变化
C.思想解放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D.服装工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妈祖信俗起源于宋代福建嵋洲岛,自元代起,妈祖信俗逐渐国际化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逐渐传播到亚洲沿海各地。推动妈祖信俗国际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航海技术的进步
B.外迁人口的增多
C.政府的大力提倡
D.国力的持续强盛
21、下图是考古学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潘坤帕遗址发现的博局纹铜镜和神兽铜镜。从形制和纹饰看,铜镜与中国境内发现的汉镜相符,材质分析也显示,它们都是从中国输入的。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古代中国( )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
B.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交往
C.官营手工业注重质量信誉
D.对东南沿海实施有效治理
22、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
B.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3、明中期以后,三司权力向巡抚转移,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三司为其下属;但万历重修《大明会典》及清修《明史》,均因巡抚挂衔都察院而将巡抚列在都察院下。这客观上反映了( )
A.巡抚已然完全摆脱临时差遣的性质
B.巡抚职权在法律上与事实上的矛盾
C.三司并立不利发挥巡抚应有的效能
D.巡抚设置仅仅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24、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25、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____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________,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_______。
26、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__________”。至商朝,汉字已形成 ___________。
27、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
(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____主导下,1947年达成《____》。
(3)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____组织成立。
(4)影响:①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②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签署,电信市场互相开放,大大降低了通信成本。
③2001年,____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____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8、将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
①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 )
②儒家文化发源( )
③大一统帝国初建( )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
⑤士大夫政治确立( )
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29、伽利略
(1)成就:①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开创了以____________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地位及影响:其杰出成就为________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30、社会背景
(1)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____________文学作品的兴起。
3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指导思想: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________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
(2)方式: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3)特点:非暴力和________。
(4)过程
第一阶段 (1920— 1922年) | ①起因:________惨案。 ②措施:放弃英国人授予的________、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 |
第二阶段 (1930— 1934年) | ①斗争要求:降低地税、废除________、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 ②结果: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________”,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
第三阶段 (1940— 1942年) | ①斗争要求: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________”行动。 ②结果: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
32、长征胜利结束
(1)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四渡赤水,使敌军疲于奔命,在________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_,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2)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越草地,到达陕北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4)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3、影响:
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________参与政权,________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__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
34、洋务运动目的:________
35、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36、如何评价百家争鸣?(从性质和影响角度思考)
37、学完本课内容,你觉得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吸收什么经验和教训?
38、联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外交,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在当时有何意义?
39、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均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