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推进城乡融合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现有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调。
B. “一带一路”是我国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发起了共商规则、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联动发展倡议。
C. 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各国人士和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科技企业参与5G建设表明了公正的态度。
D.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产生毒理学效应。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你好,李焕英》是春节档(dǎng)当之无愧的黑马,该影片已跻(jī)身全球电影票房前100名,票房累计突破53亿,取得了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名的好成绩。
B.晋人之美,美在神韵,枕戈待旦的刘琨,横江击楫(jí)的祖逖,英勇雄武的桓温,勇于自新的周处,这些都是千载而下懔懔(lǐn)有生气的人物。
C.日本政府决定排放入海的核废水,不少受到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污染,在这样一件事关人类福祉(zhǐ)的重要事件上,日方避实就虚,企图蒙(mén)蔽世人。
D.教育不是“一捶子买卖”,重在潜(qián)移默化,能否发挥博士教师对教师整体队伍“搅(jiǎo)动一池春水”的“鲍鱼效应”,考验每一名基层教育管理者的水平。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 ① 。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 ② ?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
A.①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②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B.①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②不怕死心眼的人不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
C.①前者则不断发展,后者则无人过问 ②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D.①前者则不断发展,后者则无人过问 ②不怕死心眼的人不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铁路资源的分配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需求提供不同的列车服务。在德国,虽然当地的高铁速度和舒适度都在上乘,可是它也有中档和中低档列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笔者观察,往往中低档火车的上座率高于高铁的上座率。既然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何不在发展高铁的同时,将部分资金用于中低档火车的运营和维护上,以满足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呢?
A. 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因火车的档次不同票价自然也有所区别
B. 提供给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乘坐,票价自然也因火车的档次不同而有所区别
C. 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自然能享受到因火车的档次不同而有所区别的票价
D. 不同价位的票价,自然也因火车的档次不同而提供给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5、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 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 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赖
C. 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 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赖
6、阅读下面一段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也许有罢,——我想。”……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1)祥林嫂临死前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
(2)“我”的答话起了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3)为什么说祥林嫂对“魂灵”又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描写了古代女子为人妇后的辛劳生活,《氓》中有类似表述的句子是“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将夸张与神话融为 一体,描写了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的艰险的蜀道。
(3)《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以自己用荷叶装饰的衣着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作者指出,应以能者为师,也就是前文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作者对富有的同学“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安春雨初霁》中写作者不愿被京中恶浊所沾染,应该早日回家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登快阁》诗巧用典故,其中___________化用了伯乐断琴谢知音的故事,_______________化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述时间不等人,从而表达了诗人要实现理想的紧迫感。
(2)古人创作时,常常借鉴前人妙语,写出自家新意,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借用了《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治国道理。
(3)正像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11、补全下面空缺的句子。(任选6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番洗清秋。(宋•柳永《八声甘州》)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____。(宋•周邦彦《苏幕遮》)
(3)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唐•杜甫《月夜》)
(4)悲欢离合总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宋•蒋捷《听雨》)
(5)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先秦•荀子《劝学》)
(6)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_。(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宋•周敦颐《爱莲说》)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诗意速通: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胡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恋湖山时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来,你可别把自己说成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进 ,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军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B.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C.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D.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鼓,即二更,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孔雀东南飞》中有“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五更,即寅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到5点。
B.百户,官名。元朝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长,隶属于千户。
C.庚戌,是年号纪年,在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的,如文中的“中统”与“元贞”。
D.行在所,又叫“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久,听到鼓声,看到旗子,各路军队于是大喊着冲入敌阵。双方士兵刚一交战,宋军的前锋部队就溃散逃跑,战舰继而混乱,李进的部队顺着水流纵深攻击敌军,宋军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
B.李进担任总把,有智有勇。李进被史天泽封为总把,跟从作战,在七十关趁夜袭击宋营,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
C.李进作战勇猛,屡次受赏。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D.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进在洪水山与敌人作战,寡不敌众,兵败被擒,行至掺八里逃回,仍接连被授官职。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
14、作文。
请以“逆风飞翔”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