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澳门高考一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 商人重利轻别离

C. 同是天涯沦落人   D. 小学而大遗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那高大绵延的群山深处,不时会有一口口泉眼将自己饱含眷念的深情吐 。看到这秀美而又壮丽的景色,谁都会陶醉 其中。

①一条条飞跃的俊龙

②化作一条条小溪从山石上一跃而下

③在山间勾勒出一弯弯绚丽的鸿弧

④深情地去拥抱下面的山岩

⑤形成一片片清秀的瀑布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⑤①④③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②①④③

3、“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下列书籍可以归入“子”部的是(  

A.《尚书》

B.《论语》

C.《老子》

D.《汉书》

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学者为己 向内便是人圣贤

B. 用之愈明 木受绳

C. 事已却悔,如 今当读

D. 也知此天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平:我所能做的是呐喊

10月4日,江平搬离养老院,回到位于北京南四环温泉公寓的住所。公寓里的一切保持原貌:几盆绿植长势喜人,墙壁上挂着他最中意的一幅照片——某次演讲时,他双手分开,向上延展,整个姿态仿佛在呐喊着什么。

尽量减少外出时间,让自己习惯于老年生活——他即将迎来85岁生日,“老去”的困境无法逃脱,只能接受。让他矛盾的是,某些重大时刻,他又忍不住在公众场合出现,思考、发声、呐喊。

纵观江平的一生,法治二字始终贯穿。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立法的历程,尤其是从起草民法典到《物权法》出台,长达近30年。面对争议,江平选择与一众法学家集体高调回应。2007年3月16日,“五年八审”的《物权法》终于高票通过。十多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江平总结,当时遭遇的最大困难,是法律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或者说,法律本身也被当作一种工具,容易受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干预。

江平是那一代人中声誉最隆的法学家之一,更重要的是,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推动中国的民主法治和宪政思想无限呐喊。他曾说自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家,因为掉入时代的缝隙,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法学专著。“我是一个法律活动家,我以社会为舞台,在立法、司法、政府部门和企业等诸多领域为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助推了一把力。”

从某种意义说,江平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工作者的生命,从50岁才真正开始。那是1979年,他终于摘掉戴了22年的“右派”帽子,回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课程。重回学校不久,江平便提议开设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他用当年留学苏联所积累下来的理论和资料编写教材,法大所有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学生都由他授课。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的孔祥俊是江平的博士生,他说听姜老师的课,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我们这些学生,更多的是从具体层面、制度层面看待案例,他却能把制度融进案例,从里面抽出一个精神来”。孔祥俊回忆,当年的课堂上,江老师常常给他“醍醐灌顶”之感。

江平常说,包括他在内的这一代法律人,在法学界的作用,就是一架“人梯”,在接受过现代法律教育,拥有法治理念后,被投放到教育岗位,为硕士生、博士生,花费七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搭建一架学习法律的梯子。他用这样一种方式唤醒未来中国的法律人。直到现在,法大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毕业的时候穿上一件文化衫,上面印着江平在30年前手书的一句话:只向真理低头。

63岁那年,江平卸任一切公职,继续通过写文章、发表演讲和在公共法律事件上表达意见来发挥影响力。到广东打工的湖北大学生孙志刚在收容所被殴打致死后,江平激烈抨击收容遣送制度。重庆李庄案第二阶段,已经81岁的江平顶着巨大的压力,加入李庄案法律顾问团,为捍卫中国律师制度和律师合法权益鼓与呼。

总有人问这位跌宕一生的老人,对中国的未来怎么看。他总是笑眯眯的:“这个社会总是朝向一个更美好的前景发展,这是我始终相信的。所以在困难的时候,我也总是乐观的。”在江平看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在缓缓落幕。“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承上启下,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法律意识、法律观念的学生。”他愿意一点一点地看着国家改变,“希望能够看到我们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更好一些”。

(选自《人物》,有删改)

链接材料:

①从《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到《合同法》《公司法》《信托法》,再到近年来《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与颁行,被称为“中国法学界良心”的江平,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喊,扮演着法治“布道者”的角色。

②在北京西山劳动反省时,一次抬重物过铁轨,由于心力交瘁,他被风驰电掣的火车带倒,直拖出去十来米远,性命保住了,但无情的车轮碾碎了他的一条腿。江平写下的诗中有我们难以体会的心境:“残肢逆遇何足悲,伤情失意安得摧……愿将惭怍五尺躯,送与世炉万般锤。”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搬离养老院回到住所,即将85岁的江平虽接受了“老去”的困境,尽量减少外出,但某些重大时刻又忍不住在公共场合发声、呐喊。

B. 从起草民法典到《物权法》出台,多年来,法律从未受到重视,只是被当做工具,受到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的干预,江平对此极为不满。

C. 摘掉“右派”帽子的江平回到大学,教授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教材则用他留学苏联时所积累的理论和资料编写。

D. 法大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要穿一件印有江平手书“只向真理低头”的文化衫,这既是对江平的敬仰,又是对法律精神的继承。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物权法》的出台是江平参与和见证的中国立法进程的一个缩影。面对争议,江平和一众法学家高调回应,《物权法》最终高票通过。

B. 我国的法制建设,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著作等身的法学专家,也需要像江平一样著作不多而以社会为舞台为法制助力的法律活动家。

C. 江平这一代法律人甘当学习法律的人梯,他们能带领学生从具体层面、制度层面思考法律,更能把制度融会贯通,向学生传递法律精神。

D. 江平在北京西山劳动反省时,因为所抬物品过重行走艰难,被火车带倒而碾碎了一条腿,但他身残志坚,赋诗表达了对命运的不屈。

E. 江平信心满怀,在他看来,他的时代已经终结,其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是他认为中国的自由、民主、人权会越来越好。

3对中国法治建设,江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里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与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写到他们出洞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来的人,对此作者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四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雪景过渡到别情。

(3)在《琵琶行》这首长诗中,诗人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海中所受的打击,发出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身正,;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享送别》)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之观于古迹,或追念,或感叹,或咏史抒怀,或借古讽今,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对古战场的凭吊,抒发了“______________”旷达之情;同时也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感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的永恒;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中,即物感兴,托物咏史,通过“______________”大胆设想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另一种结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第二段,在汤和棘的对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写琵琶女准备演奏时,只是校弦试音,都让人感受到其演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火山云歌送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幕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①本诗是诗人五月间在交河(唐朝在西域的戍所,今新疆吐鲁番市西郊)送别友人时所写。②火山:亦称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火山,突出其高峻峭拔,为描写火山云设置了一个雄浑的背景,开篇自然,巧妙蓄势。

B.“满”凝”二字从正面表现火山云的广阔密实,“飞鸟”一句从侧面烘托火山云的酷热难近。

C.五、六句从时间角度落笔,描绘火山云早晨阻断大风、傍晚随雨聚集,表现其非凡的力量和气势。

D.结尾两句切合题目中的“送别”,“孤云”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浮云”都有一语双关之妙。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凝未开”“不敢来”写出了火山云广大的笼罩范围,炎热可怕的威势。

B.五、六句写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的追风随雨景象。

C.七、八句观察视角由上转下,“斜” “半”二字着意烘托铁关、交河戍之高。

D.结尾二句扣题,归到送别上,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造漆器,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加句读,请用“/”为之断句。

朕 每 思 之 人 臣 欲 谏 辄 惧 死 亡 之 祸 与 夫 赴 鼎 镬 冒 白 刃 亦 何 异 哉 故 忠 贞 之 臣 非 不 欲 竭 诚 竭 诚 者 乃 是 极 难 所 以 禹 拜 昌 言 岂 不 为 此 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刍荛,原指割草打柴的人,文中谏议大夫谦称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

B.三更,古代通常把晚上按两小时为单位分为五更,其中寅时为三更。

C.俯仰,文中的含义与《兰亭集序》中“俯仰一世”的“俯仰”含义不同。

D.舜、禹,二人都是先秦时的领袖,属于“三皇五帝”,为后人所歌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不论是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还是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都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明君和忠臣相处共事,天下方可太平。

B.谏议大夫王的看法与《劝学》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观点相近,都强调了虚心纳言的重要性,谏议大夫王也借此来劝谏唐太宗广开言路。

C.魏征认为不进谏的原因有很多: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己而不敢进谏。

D.唐太宗翻阅前朝史书,意识到:当臣下进谏时,如果君主仅仅作出口头上的答复,实际上却终究不肯停止改正问题,这样做终将招致危亡的灾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

(2)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5】文中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个人在聊买车的话题。

小赵说:我花整整一周时间做详细的攻略,又到五家店里比较价格和优惠条件,与销售员们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最终拿到了市面最低价,享受最优的购车待遇,很有成就感。人生不就是把每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做到极致么?

小钱说:我选择不购车,拿来养车的钱足够支付我打的、租车的费用,为什么要买个车来绑架自己呢?

小孙说:家庭还是要有台车的。宾馆住着方便,但不能给你家的感觉。不过,我比小赵简化,去店里花半小时就谈妥,确实多花了几千块,但我可以早早转移注意力做其他事情。你做攻略的一周时间里,我看了一场电影,听了一场音乐会,还去山里度假两天。你实现了购车利益最大化,我实现了时间价值最大化。你过周密计划的生活,我过随性自在的日子。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