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造型 ( )的山势
( )的竹筏 ( )的感觉
( )地漂行 ( )地退后
2、填空。
这首诗写是( )朝代的( )写的。
诗人坐的是( )(交通工具),这首诗
写出了诗人( )的心情。
3、我会写 。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 (以上要注意书写格式)
4、根据所学,用课文内容填空。
1、夸父看到人们生活在( )的世界里,心里十分( );
2、夸父想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世界充满( )和( );
3、夸父把( )的水和( )的水都喝完了;
4、夸父倒在地上,地上长出一片( ),树上结满了( )。
5、读一读,连一连,填一填。
蛾 é 鲤 lǐ
蝌 kē 鲫 jì
蚪 dǒu 鲨 shā
我发现第一组的字都是(______),第二组的字都是(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字。
6、阅读。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1】这两首小令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都押______韵。
【2】《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_________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3】判断对错。
(1)《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的是游子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愁,感情惆怅而落寞。全曲仅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2)《天净沙·秋》是由悲到喜,写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7、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划分下句的朗读停顿。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颔联两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诗回答:红军为什么能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描绘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句子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 燥)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shì sì)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漂 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了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xuè xǐe)。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音,用“√”标出。
【2】从第③段中加点的“央求”一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6】文章结尾描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我们学过的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这位作者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真实感人的记叙了“我”在一天中的____________变化,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10、阅读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我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了看,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 “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从上往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最后我看到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1】“我”走进阅览室,故作视而不见的是( )。
A.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 B.女工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
【2】“愧怍”即惭愧。从第②自然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是( )
A.自己的脚弄脏了地面 B.对工人的劳动作视而不见
C.“我”没有想擦地的女工打招呼 D.“我”没有提醒进来的人不要弄脏地板
【3】对第④自然段中的“罪恶”理解最为到位的一项是( )。
A.“我”弄脏了干净的地板,践踏了别人的劳动成果
B.“我们”没有在脚上套塑料袋,辛苦了擦地女工
C.践踏别人劳动成果,破坏美好和谐的环境的行为
D.大家都用双脚涂鸦干净的地板,没有人体谅擦地女工的辛苦
【4】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1】辨字组词。
篮________ 消________ 往________
蓝________ 悄________ 住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连忙________ 加快________
【3】这段文字共________个自然段,写了要下雨了,________会搬家。
【4】用“一边……一边……”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起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定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呢,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
④我听了鼻子一酸,哽咽着问:“后来呢? ”
⑤“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八道杠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⑥听着方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选文有改动)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 ) 流畅——( )
【2】写出第②段中画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方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主要是因为( )
A.自行车挡了她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观瞻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2)“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
A.人行横道 B.盲道 C.人生的道路
(3)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 来表达主题的。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4】找出方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
【5】读完全文,请你说说题目“盲道上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校园秋色
秋天来了,秋风吹蓝了天空,吹黄了大地,也把我们的校园吹得五彩缤纷。
校园门口的花坛里,菊花开得正艳。有的黄灿灿的,随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有的红彤彤的,花瓣盘曲翻卷,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有的红中透粉,花瓣高低错落,像一顶顶颤动的鸡冠。
操场上几株枫树脱去了夏衣,换上了秋装。 远远望去,树冠像着了火,红彤彤的一片。
办公楼前,白杨树的叶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发黄了 ,金色的树叶跳着舞,打着旋儿,慢悠悠地从树上飘下来。
校园的秋天,正播种着五彩缤纷的希望!
【1】照样子,写词语。
(1)红彤彤(ABB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作者把菊花比喻成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3】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时间 方位)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处景物。
14、课外阅读。
见鸡行事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啊!”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行事。”
【1】写出下面带点字及两句话的意思。
(1)此田不予张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予张三却予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无鸡之谈”与“无稽之谈”
无鸡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稽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鸡行事”与“见机行事”
见鸡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机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我说:“老师叫你过去一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仿写句子)
我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跑道,街内有_____,_____有_____。
17、我能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他拿走了我的铅笔。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把”字句:
(2)我怎么敢再讨厌母鸡呢?
改写成陈述句:
(3)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在句子中,作者把猫当作( )来写,我也要学着写一写。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连词成句。记得加上标点符号哦。
(1)种着 我家的 花儿 各种 院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 大山 远处 一座 高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陆续 继续 连续(选择一个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有人说:信任是一条纽带,它可以拉近师生的心,邻里的心,两三代人的心;信任是一团火,它可以使人充满自信,充满向上的热情,促使你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定题目,围绕“信任”这个主题,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