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____代诗人_______。诗中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______,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____,也写出了_________气氛。
2.《稚子弄冰》作者___代诗人____。诗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村晚》作者___代诗人___。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___之情。
2、读拼音,写词语。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mínɡ zhì_____,读诗使人línɡ xiù_____,数学使人zhōu mì_____,哲学使人shēn kè_____,伦理学使人zhuānɡ zhònɡ_____,逻辑、修辞使人shàn biàn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回顾所学填空。
(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其特有的习俗,早已根植于每个华夏子孙的心间。古时候,文人墨客在节日来临之际,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句:寒食节,韩翃望着长安城吟出“春城________________,寒食______”;清明节,杜牧看着细雨霏霏祭祖的人群诵出“清明时节__________,路上行人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王建仰望天空的一轮明月写下“中庭地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桂花”。我们读着诗句,感受到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
(2)本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的李大钊,___________的张思德等:还知道了科学家们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的道理“真理____________。”
(3)中国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明代于谦用两袖清风说明对生命的认识,借石灰“粉骨碎身浑不,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4)补充句子并翻译: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这个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的耳畔常想起老师多次用《荀子》的名言“青,______”以此劝我们用功研究学问。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及时当勉励,________。
2.__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3.《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___,相指____,将相不和是因为______。将相和好是因为相______,将______。
4.漫游在古诗的海洋中,我们常被“情”所打动,李白“________,_________”的友情,陆游“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都体现在诗句中。
5、读拼音,写词语。
dīng zhǔ | fēn fù | gāo bǐng | fù jīng qǐng zuì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1】将古诗《赠刘景文》补充完整。
【2】“______”、“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_______”与“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景象,含蓄地赞扬了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了______、菊花两种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水果。
【4】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_________。“君”指的是_________。
7、先补全这首诗,再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诗中因为有“____”一词写出了道路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
9、阅读瞭望塔。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片断)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 ),广泛( )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 )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下列各组词语用在文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查访 搜寻 考察
B. 寻访 搜集 考察
C. 寻访 查找 考查
D. 拜访 搜集 考查
【2】片断中标下划线的词“此”指的是________。
【3】对于谈迁来说,“崎岖和坎坷”指的是________;“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信念”指的是________。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根据这句话中的“终日”展开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____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____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____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5】用“________”画出文中揭示道理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记得,春节时,那绽放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郁的清香里。
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风吹过,百花凋零。路边似乎看不到什么花了。但是在家家的窗台上,都能看到盛开着的水仙花!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黄白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装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根据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1)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景物而感到迷乱。(______)
(2)形容看到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______)
【2】本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的,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仙花这五种花。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作者写了菊花的________和________。
【4】用“ ”画出描写菊花色彩各异、五颜六色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描写菊花千姿百态的句子。
【5】你喜欢花城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定,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技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
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类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
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不时地从饭锅里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形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竞太少了。
【1】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百家饭”的意思是______
【2】“我”小时候很顽皮,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
【3】请将煮食“百家饭”的过程补充完整。
乞讨粮食→( )→( )→( )→敲饭碗,盼饭熟→( )。
【4】文中有一段话描写了煮熟的百家饭的诱人,请用“_____”画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出百家饭的诱人的?
【5】“我”只遇到过一次吃百家饭,为什么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
1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她的一双小手几( )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 火焰啊,简直像一支 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 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 )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给选段中画横线的字注音。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小小的 B.明亮的 C.闪亮的
【3】选段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丰富的想象:小女孩把一根火柴微弱的光想成一道____的火光,面前有一个____。
【4】你知道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吗?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
13、课处阅读。
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仅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
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pián biàn)是遍山盛(shèng chéng)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
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百分之五十二,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犹如起伏的大海。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阿里山还是云的家乡。尤其是当小雨过后的时候,你看那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呵,清丽的阿里山哟,你是这样的迷人!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阔——广阔 活泼——活跃
包括——囊括 具有——具备
遮挡——遮蔽 停止——静止
【3】在第三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来。
【4】 阿里山的美丽景色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5】为什么说阿里山是“林的世界”?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6】你对阿里山哪个方面的景色印象最为深刻,在下面写一写,并说说为什么。
【7】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1】给多音字组词。
看 kān________ kàn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
例:人如潮、________、________
例: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家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和习俗。
________________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将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例:国旗在空中飘扬。(比喻句)
国旗像一片鲜艳的红云在空中飘扬。
(1)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出发了。
(2)湖面非常平静。
例:一阵微风吹来,花儿笑弯了腰。(拟人句)
(3)秋天到了,熟透了的果子
(4)夜空中的小星星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都说母爱如水,请你编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心声吧!(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冬天,爱她的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冬天,使__________。
(3)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读上面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院中,一棵桂花树亭亭玉立。
_______________
(4)冬天的哈尔滨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
(5)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
19、纵观全世界,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我们每天都在校园里学习,其实校园里也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如小花坛、林荫道、升旗台,还有我们的教学楼、操场等。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处景色写一写,并给你的习作加一个合适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