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北海高考二模试卷地理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的日光的水花

的潮水  的潮汐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感情。

3、根据拼音写词语。

1.暑假的时候,姐姐bì yè________后回到家,每天帮我复习功课。

2.妈妈xīn téng_________我们,给我们做táng guǒ________食物吃。

3.我从她们身上获得了很多qǐ dí________

4.爷爷是个有魄力的人,他一生致力于降低zào shēng________污染工作,有时候看到他微驼的jǐ bèi_________看到他jūn liè________的手,我的心里很难受。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晰——_____  黝黑——_____

打击——_____  平坦——_____

完好无缺——_______

眉开眼笑——_______

5、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_____  遮_____  _____

_____  杜_____  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只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着烂漫让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______

2百丈冰采用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3俏也不争春赞美了梅花__________的精神。

4词中的______这两个字写出了梅花的坚强、自信。

5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风雨”“飞雪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了梅花傲霜斗雪、坚强不屈的精神。(  )

(2)梅花在丛中笑是嘲笑其他花都凋谢了。(  )

(3)这首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强的革命者形象。(  )

8、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3)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舞台。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 画出这段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句子。

2结合选段说说你对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句与第二、三句的关系是(   )。

A. 先因后果   B. 并列关系   C. 先概括后具体

4刘胡兰、邱少云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所以他们的死_______________,汪精

卫、袁世凯是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死的,所以他们的死_____________。(填

文中词语)

10、课内阅读。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1.下列对文中词语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公德”指个人公正无私的品格。

B.“私德”指个人的品德修养。

C.“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

2.这段话问的是 ,这样问,是因为 。陶校长希望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

3.“真人”的意思是   。由这个词语,我想到了陶行知的一句名言:    

11、阅读

恒星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强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大,表面温度也不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1对短文第1自然段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宙;茫无涯际 B. 恒星;热度高

C. 夜空;静静 D. 萤火虫;闪着寒光

2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句中的至少有三千摄氏度有三千摄氏度左右都是表示约数,但在这段话中却不能将至少有三千摄氏度换成有三千摄氏度左右,说说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这句话中的它们一词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大,表面温度也不高,只有几千摄氏度。这句话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恒星是各种各样的,但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整体上来说,全文5个自然段其说明顺序是(   )

A. 由近到远 B. 由小到大 C. 先部分后整体 D. 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12、课外阅读我能行。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兴复汉朝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读了短文,你知道“三顾茅庐”的“顾”的意思是____

2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是在__季,他们看到那里的山冈______,松林______,溪流_____,竹林______,景色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请用“ ”画出第4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

4“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

5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13、阅读感悟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 急)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极 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中的( )里选择恰当的词。

2第二自然段中哪个词能概括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威尼斯小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是对____________的描写:①小艇的静态  ②小艇的动态  ③新月的静态

4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5《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作者在描写威尼斯的时候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进行描写。

14、延伸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长江大桥( )以它的雄伟壮观闻名,(   )桥头堡上有春、夏、秋、冬四座巨大的雕塑,给大桥增添了风采,( )它成为重庆的一个风景点。前不久,爸爸妈妈带我到重庆长江大桥去游览。

远远望去,七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大桥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宽阔的江面上。我和妈妈走到北桥头,一眼就看见叶剑英元帅题写的重庆长江大桥几个馏金大字。大桥全长约一千一百二十米,宽二十多米,四辆卡车可以并排行驶。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是三面红旗,而重庆长江大桥桥头堡则是春、夏、秋、冬四座巨大的雕塑,它们吸引着中外游人。雕塑的基座有四米高,是黑铝合金铸成的。我们还看到许多中外游人在雕塑下合影留念呢!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具体数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按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重庆长江大桥的。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发现你学习劲头很足,我奖励你周末去郊游。”(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不会没有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改“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雨一来,花儿便放假了。(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宙斯没有想到普罗米修斯会为了人类忍受各种痛苦。(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①伟大来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摘自《习近平经典语录》

②微小的光芒,也在努力绽放——摘自《读者》

阅读上述材料,青年一代的我们有何感慨?请以“微光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切合,符合题意,文脉贯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