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藏山南小升初二模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充下列句子。

  _________________,台下十年功。要练惊人艺,______________。

黄山奇松千姿百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乐读书吧。

1.小说《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第一次挨外祖父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童年》这部小说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以下章节进行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顶针事件 ②彼得大叔去世 ③父亲的离去 ④母亲再嫁

3、根据拼音写出字词,我能写得正确、规范。

1.妈妈jīng yí_______地看着我手中zhǎn xīn______的钢笔,cí xiáng________的笑容慢慢消失了,脸bēng_____得越来越紧。我低下头不敢kēng______声。

2.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bēn fù_____朝鲜后,因公牺牲。尽管毛主席对儿子无比juàn liàn___________,但最终,他没有搞tè shū_______ ,而是zūn zhòng_____朝鲜人民的意愿,在电报记录稿上qiān zì______, 把毛岸英的遗体葬在了朝鲜。

3.春暖花开,我们nǐ dìng________了出游的计划。

4、照样子,写一写。

(1)(游)来(游)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安安静静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逆境中,我会引用名句“天行健,______”来激励自己坚持不解的努力;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说:“少年不知勤学苦,______”,要求我们一定要勤奋读书,别等长大了后悔。

(2)走进淳朴的乡村,我不禁吟诵:“______,树头新绿未成阴。”看到荷塘想起诗句:“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多美的画面啊!

(3)临别时嘱咐朋友:“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以表达自己纯洁无瑕的心意;看到一个清正廉洁,不向世俗献媚的人时,你不由得赞叹:“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乙】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甲】诗与【乙】诗中都提到了“故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是_________诗中的“故人”写的。

【2】【甲】诗与【乙】诗表现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季。【甲】诗中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能体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____,“西辞”说明朋友要向______(方向)去往广陵;【乙】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____,从全诗的最后一句看,友人要去的方向是_________

【4】【甲】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画面外,还描写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境,从中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_________之情;【乙】诗的第一、二句写了“雨”“柳”这些景物,用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5】【甲】诗中表现诗人长久翘首凝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与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诗与【乙】诗都有言外之意。【甲】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的第二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背诵《鸟鸣涧》,完成练习。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月出惊山鸟,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创设了________(A.静谧 B.喧闹)的意境。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小学时的故事

我上小学时,老师教我们学新课文《匆匆》。

讲完后,老师照例让我们背诵课文。我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念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还对这两句特别感兴趣:“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一面读着,一面看着屋里方砖地上的阳光,觉得作者写得真好。

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有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下来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神情沮丧地低着头。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

我仍低着头,不吭声。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哪,就让背。”说着,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我很受鼓舞。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而这篇有趣的课文,我为什么背不下来呢?

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来激励自己。

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文。

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文章内容简单讲了一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详细地讲。

老师却没有那样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文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些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了。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文中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浮现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文章了。

老师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我们对老师的这句话似懂非懂。

以后,课文越学越多,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长。老师让我们背的都是名篇。

渐渐地,我们体会到,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现在,我还能背诵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这些课文能瞬间把我带回到小学的语文课堂上。

【1】背《匆匆》时,“我”为什么背不出来(  )

A.“我”很愚钝。

B.课文太长了。

C.课文很难懂。

D.“我”没有用心去背。

【2】《桃花源记》写了什么内容(  )

A.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B.武陵人捕鱼的过程。

C.捕鱼人迷路的事情。

D.桃花盛开的美丽场景。

【3】“我听着很新鲜”中“新鲜”的意思是(  )

A.刚出现的。

B.新奇的。

C.未曾变质的。

D.刚生产出来的。

【4】“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来激励自己。”猜想“我”会怎么激励自己?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我”平时多下功夫,就会背课文。

B.不管多难背的课文,只要在妈妈身边,“我”就会背。

C.妈妈能把难懂的古文背下来,“我”只要用心也会背。

D.背课文没什么了不起的,多读几遍,不就会背了吗?

【5】对文中“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

B.说明了精读可以促进独立思考。

C.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

D.书只要读一百遍,就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6】你喜欢文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我”觉得《匆匆》的作者写得真好,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文章的结尾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

快乐的向日葵

田野里,一棵向日葵仰起头,望着太阳微笑着。

一只小麻雀飞过来,对她说:“向日葵姐姐,我的肚子好饿呀!可以吃一点儿你的葵花籽吗?”向日葵露出灿烂的笑容说:“当然可以,尽管吃吧。”

小麻雀啄(zhuó)食着一颗颗香喷喷的葵花籽,叽叽喳喳地为向日葵唱起了歌。

一只小老鼠走过来,对她说:“向日葵姐姐,我的花裙子不见了,参加不了舞蹈比赛了,能把你的花瓣(bàn)借给我做裙子吗?”

向日葵依旧笑容满面地说:“      

【根据故事内容预测一下,听了小老鼠的请求,向日葵会怎么说?请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出来。】

【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请你预测小老鼠又会怎么做呢。】

小老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旁的另一棵向日葵嘲笑起来:“你这光秃秃的样子可真丑,你没有了葵花籽不就没有了价值吗?”

向日葵却说:“虽然我的外表不再美丽,但是我给别人带来了快乐,我很高兴!这就足够了!”

【面对另一棵向日葵的嘲笑,向日葵为什么依然很高兴?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

【结合学过的预测方法,预测后面发生的故事并写出预判理由。】

故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短文,边读边预测。

【2】照样子,写词语。

香喷喷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3】“你这光秃秃的样子可真丑,你没有了葵花籽不就没有了价值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你这光秃秃的样子可真丑,你没有了葵花籽就没有了价值。

B.你这光秃秃的样子可真丑,你没有了葵花籽就不知道有没有价值了。

【4】下列名句中与这篇课文主题一致的是(  )

A.人心齐,泰山移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快乐阅读轻松答(20分)

自从那位体育队长( )“视力不佳”( )把我选去推铅球之后我就觉得不顺当

这一天大操场上人声鼎沸我坐在位子上双手托着下巴,脑子里充满了问号:

要是我得了“倒数冠军”怎么办?

要是我几次都犯了规怎么办?

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

……

我又想起赛前老师的总动员:“这次是对我们新组成的集体的考验!只要大家积极参与了我不要求大家都拿名次”“初一铅球比赛准备!”听到主席台上的广播我心乱如麻硬着头皮走上赛场来到赛场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怦怦怦”乱跳望着地上冰冷的铅球仿佛有千斤重比赛开始倒霉!偏偏第一个上场的就是我!”我捧起铅球放在肩上,它可真重,仿佛要把我压垮似的!“宝贝铅球呀你可千万给我飞远点儿呀!”我心中默默祷告着嗖”地铅球飞了出去……第二次好不容易把它扔得远了一点儿可恶”的裁判却说我犯了规!标志铅球位置的小旗拔掉了我被淘汰了

我腿上像坠了个铅球一步一挪地回到了位置上

你得第几?”一位同学问我我结结巴巴地说:倒……倒数第三我以为他准会骂我一顿可没想到听到的却是“没关系”我还没有坐稳一瓶汽水已放在我的手上。我不好意思地回答了他们的询问(   )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望(   )一句不好听的话也没有还是满面笑容

我望着那瓶汽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喜与忧盼与怕爱与遗憾爱的是同学们的一片热心遗憾的是我未能为班级争得名次;喜的是同学们团结忧的是班级因为我没有名次……

我把那“珍贵”的汽水喝了下去甜甜的……甜甜的……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结结巴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2分)

显露——(   ) 宝贵——(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4)可恶”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本文作者是______年级的学生因为被体育队长选去推铅球所以他“怪”体育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操场上人很多这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看出来而“我”的心很乱又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中得知

(6)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5分)

在作者眼中铅球千斤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瓶普通的汽水作者为什么说它是“珍贵”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颐和园

材料一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材料二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二十四年,自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宣布变法后,光绪帝曾连赴颐和园12 次,召见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命他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并许其专折奏事。八月初四日(9月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在变法期间(6月至9月间),慈禧一直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准备政变的中枢。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军又相继占据。颐和园在被占期间,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不少建筑再遭焚毁。

材料三

颐和园游览路线1:东宫门入园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

——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

颐和园游览路线2:北宫门入园

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

颐和园游览路线3:新建宫门入园

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阅读链接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1】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想一想:你应该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哪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读完后,填一填。

(1)了解与颐和园有关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颐和园的旅游攻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材料三”中又发现了哪些景点是材料一中没有提到的。至少写3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材料二”中了解到了哪些历史事件,概括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中先写自己看到的景色,再写自己的感受。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阅读链接”的内容,你了解到“戊戌变法”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怎样评价“戊戌变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填空。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2才下过几阵(   )的细雨。微风吹拂着( )的柳丝。(  )的草,(  )的叶,(   )的花,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   ),为春光(   )了许多生机。

3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4几对燕子(   )了,( )在电线上,( )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   ),多么像(   )。

停着的燕子成了(   ),谱出一支(   )的春天的赞歌。

 

14、我阅读,我快乐。

金鱼

鱼池中的金鱼shǔ   shù)不清,有圆头的,有大眼的,也有尾巴像花朵的。颜色也不少,有金色、黑色、白色,也有白色和金色相间的,很好看。

它们非常活泼,在水里开心地游zhe   zháo),有时互相追逐,有时一起游戏,加上色彩美丽,真葱人喜爱。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我知道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3】金鱼有很多种颜色,请在短文中用“   ”画出表示金鱼颜色的词语。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写把字句。)

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16、这次活动准备得非常充分。这次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用关联词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2)泰山日出的景色真美丽。

改成感叹句: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改成拟人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

改成夸张句:

(5)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

改为字句:

(6)虽然你不再英俊,但是在我的心中你更伟大了。

用标注词造句:

 

18、把句子变一变,保证意思不变。

(1)宋少丽说:“今天我是值日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过去的往事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

20、例: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

______真像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美丽,也因为有“爱”而精彩。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自己身边那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请你以“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600字。(作文纸自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