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张(______)舞(______) (______)战(______)胜 (______)忙(______)乱
(______)面(______)方 (______)干(______)燥 (______)颜(______)色
2、读儿歌记四声。
一声平 ā ō ē
二声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声拐弯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声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积累大接龙。
①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②生于忧患而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④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⑤少年不知勤学苦,___________。⑥太白感其意,___________。
⑦最喜小儿___________,溪头卧___________。
运用大比拼。
(1)从以上句子中选一句贴在书房里,激励自己勤奋学习,选第( )句最合适。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是上面第( )句
(2)同样是写梅花,上面句子中第( )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品格高洁;第( )句诗表现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又乐观谦逊的品格。
(3)第⑥句出自文言文《_____》,像这样写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我能写一个___________。
(4)上面第①句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第⑦句描绘的情景是:___________。
4、补充合适的词语。
_______的田野 _______的阳光 _______的柳条
酸溜溜的_______ 软绵绵的_______ 香喷喷的_______
5、把古诗补充完整。
1.湖光秋月两相和, 。
2. ,白银盘里一青螺。
3.横看成岭侧成峰, 。
4. ,只缘身在此山中。
5.只有天在上, 。
6. ,回首白云低。
6、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凌寒: 遥知:
为: 暗香:
【2】在原句上划分诗歌的节奏。
【3】诗人借梅花___________的品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画“____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
8、 金字塔
雨后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欢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 妹 小心 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着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仅仅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群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树梢(____) 赤脚(____) 溅起(____)
【2】把诗的第三段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划线处加上标点。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灰雀(节选)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婉转——(________) 欢快——(________) 高大——(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灰雀样子的句子。
【3】从文中画线句子可以体会到( )
A.列宁在养病期间十分无聊。
B.灰雀喜欢吃面包渣和谷粒。
C.列宁很喜欢这三只灰雀。
10、(题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他( )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年轻人( )地说:“能。”
手术中,一向( )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
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填序号)( )
A.恳求 镇定 安静
B.恳切 镇定 平静
C.恳切 平静 镇定
2.手术中,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双手微微颤抖”?
3.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鼾声
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
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
吃过简简单单的晩饭,唠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常,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
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您的儿子,像您,也打鼾,您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傍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我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深。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父亲_______。
【2】“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中的“特别”指( )
A.父亲年老的气息 B.父亲对儿子的爱
【3】文中4个加点的“轻轻地”表现了父亲______。
【4】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第一次是因为______,第二次是因为______。
【5】父子躺下后,父亲的内心会怎么想呢?根据下面的提示,想象父亲的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写下来。要符合人物的特点。
(1)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此时,父亲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此时,父亲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
A.使故事情节更生动。
B.插叙,表现“我”当年的无知,为下文写“我”装作打鼾做铺垫。
C.与下文“我”装睡打鼾进行对比。
12、阅读
稻子熟了(节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④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呐!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
⑤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__________,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⑥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⑦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的幼年时种下!
⑧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⑨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第⑤段文中空白处,四字词语使用最准确的项是:( )
A.夸夸其谈
B.能言善辩
C.谈笑风生
【2】第⑦自然段中加点的“一粒种子”指的是_______;“这粒种子”的含义是_________。
【3】请将第⑥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可以知道,第⑥自然段中的“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与“_______”一词照应。
【5】品读文章,能让人感受到袁隆平院士对母亲的_____、______及______之情。
【6】结合袁隆平院士的母亲的优秀品质,写一写你最想对她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龙井的来历
①传说在很久以前,天庭上的一位神仙不小心,打翻了一个茶杯。茶杯坠入了凡间消失了。一个叫地仙的神仙下凡去寻找茶杯。
②天上一天,地上十载。多年过去了。一天,地仙来到杭州,看见有座山像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
③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他看见在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这就是要寻找的茶杯。
④他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
⑤地仙刚离去。在石臼里居住多年的蜘蛛精被惊动了。它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臼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臼不在了,马上找到大娘,说:“大娘,我给了你金丝带,你可不能翻脸不认人哪”。大娘忙解释道:“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没影了,我也不知道被谁拿了去。”。地仙仔细探寻一番,发现端倪,明白了怎么回事。
⑥于是地仙收了蜘蛛精,看到茶杯的仙气能给百姓带来福祉,就把石臼留在了凡间回天庭了。后来,这口“茶杯”化成了一口井,传说还有龙来过,龙去了,就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
⑦据说,用龙井水泡的茶别有一番香味。
【1】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如果要讲给大家,我们得先梳理它的线索,请补充下面的线索。
【2】民间故事要想代代相传,就得吸引人,根据情况还可以创造性复述。请将“传说还有龙来过,龙去了,就留下一井水。”这一情节进行创造,为这个故事增添一分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小黑鸟与犀牛是共栖关系,而犀牛和它身上的昆虫、蛆卵却是寄生关系,为什么?查查资料,说说你对共栖、寄生的理解。
(2)照样子,填下列关系图。
(3)你还了解哪些动物有共栖现象,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每一个中华儿女怎么会不盼望祖国的统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子。
(1)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改成被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1)寒假快到了,难道我们不期待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补充句子。
操场上的同学真多,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并写到横线上。
最美女校长张桂梅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熟悉它的形状和生长习性吗?请以“我最喜爱的植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