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南通小升初三模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怎么拥挤,他( )能挤过去。

(2)( )潮头奔腾西去,( )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3)( )有骤雨,隧道( )立刻就会干的。

(4)( )感到疲劳,它(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各种各( )               和风( )                       柳绿花( )

百花齐( )               ( )争鸣                       ( )八下

3、把成语补写完整。

专心致___ 同心______气壮 ___经风霜

无微不___ 爱不______李戴 ___舟求剑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提到______,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______、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______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2.“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这句话中的“没想到”是______的意思,表现了他______的心情。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围绕______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心理,展现了一幅淳朴、温馨、和谐的图景,表现了对______的喜爱。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山居秋暝

                         

【1】默写古诗词。

【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鉴”的意思是________;“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问它(方塘)怎么会这样的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地流来。_______________

3你对诗句中的“活水”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给诗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尽:应读“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占:应读“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与“辛苦”相呼应的短语是__________,与“甜”字相呼应的字是_____

【3】作者通过对蜂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颂了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劳动者。

B.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C.抒发了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向往。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春天,那昂立枝头的木棉花,色彩鲜艳,给人以坚定、朴实、凝重的感觉。怪不得市民们选它为市花呢。

夏天,花城是白兰花的天地。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郁的清香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瑕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秋风飒飒,菊花成了花中的佼佼者。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白里掺黄的……色彩各异,五彩缤纷。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过后,百花凋零。这时,在每家的阳台上,放着一盆盆盛开的水仙花。它亭亭玉立,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着芬芳,十分惹人喜爱。

,我爱       ,我爱       ,我更爱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 )

(2)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 )

(3)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

【2】连一连。

春天  菊花  色彩鲜艳

夏天       水仙花       千姿百态

秋天       木棉花       一片火红

冬天       凤凰花       亭亭玉立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来描写的。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仿照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把短文的结尾补充完整。

10、课内阅读。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回来。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有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回到窝里。这样,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空中吹着逆向的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是回来了。也许是它们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凭借这种强烈的本能,它们回来了。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很准确,没有一点儿错误。____

(2)生疏;不熟悉。____

2联系课文,想想法布尔为什么断定蜜蜂靠的不是记忆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法布尔的实验所得出的两个结论。

(1)蜜蜂确实具有____________的能力。

(2)蜜蜂的这种能力是______(①与生俱来的 ②后来学习的)

4你知道大自然的生物还有哪些超常的能力和与生俱来的本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A科学幻想故事        B.童话故事

C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  D.记叙文

2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接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短文《军礼》 (22分)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地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 同志 请下车

  下车   她不屑地督了哨兵一眼 脚一蹬

  站住 随着喊声   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   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那么哆嗦。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了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号码,喂,爸爸吗?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略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直向哨兵走去。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此时,热血在战士的身上沸腾了。他强忍着就咬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地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新鲜( )  庄严(   ) 理睬(   )  惭愧(   )

(3)用"____"线画出描写司令员外貌的句子。(2分)

(4)从文中找出三个带有的意思的词语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理解填空。(6分)

 司令员脚步分外沉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哨兵的血在心中沸腾,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惭愧地低下头,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描写哨兵司令员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4分)

 

 

 

13、阅读。

                                                       多穿点衣服

“①多穿点衣服!把棉袄也穿上!”临行时,母亲把棉袄递到我面前说。

“不需要,我就穿一件毛衣够了,”对那件臃肿的棉衣我嗤之以鼻。

“出门要多穿点衣服!你到学校一去就是一星期,万一变天了怎么办!”母亲的口气开始变得严厉。

“变了天也随它去,反正我不冷!”我的口气也变得生硬。

“不穿也把它带到学校去!”母亲的口气越发严厉。

“带去了我也不穿!”我像头犟牛一样和母亲顶撞起来。

“你为什么不穿?真是不听话!”母亲把手高高扬起,却又轻轻放下。

“又笨又土!我才懒得穿!”我气鼓鼓地回敬母亲一句,踏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和母亲发生这次争吵时,我十三岁,上初一。十三岁是个极具反抗性的年龄,我开始看不惯母亲的一些行为,也听不进母亲的一些话语。

多穿点衣服!——这句话差不多成了母亲对我的口头禅。自打有记忆起,我就三天两头听到母亲这句话,学龄前出去玩要是这句话,上小学清早出门是这句话,上了初中,仍然离不了这句话。每逢星期天临行前,母亲总不忘对我叮嘱一句:多穿点衣服!

不知为什么,也不知从何时起,我对母亲的这句话有了种反感。我觉得母亲有时候说这句话时简直让人无法理喻,因为哪怕当时太阳当头,身上热汗正淌,她也会在我出门时来上这么一句。

不知道被我抛在身后的母亲是什么反应,不管她是恼怒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还是伤心得直掉眼泪,我都不会顾及她的情绪。那么多年来,她几乎是以一种强迫的态度逼着我多穿点衣服,这次我是铁了心要和她对抗一次,自己给自己做一回主。我回味着刚才与母亲顶撞的情形,心中隐隐有种发泄后的畅快。

从家中到学校,得走二十多里的山路,我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岭,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我庆幸自己终于没听母亲的话,不然不仅要把自己热坏,还可能招致同学们的耻笑,说我不识天时。

我没想到老天爷竟会向着母亲,和我玩起了不测风云。星期三夜晚,我听到窗外的风一阵阵呼啸而来,又一阵阵呼啸而去,此起彼伏,把整个空气都撕扯得变了形。我捂在被子里,明显地感觉到气温已降到冰点。

丁零零——起床铃响了,我坐起身,不由一阵哆嗦。穿好衣服,出了寝室门,向操场走去。可怜的毛衣已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寒冷,我感到两条膀子冻得酸痛,脖子不由自主地往胸腔里缩。

突然,在朦胧的晨光中,在凛冽的寒风里,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我的母亲!她身材瘦弱却衣着臃肿,怀里还抱着一团东西,这使她看上去显得有些佝偻。

“春儿!”母亲也看到了我,她急切地叫着我的小名。

我走上前去。我看清了,母亲怀里抱着的,是我的棉衣;她的手里,还拿着手电筒。

“快穿上!别冻坏了!②记得要多穿点衣服!”母亲展开棉袄就往我身上套。

我鼻子一酸,鼻涕不由自主地就往下掉。

“你这孩子,鼻涕都掉下来了,这不是冻坏了?”母亲责备道。

此时,我已经没有任何反驳的语言。我猜想,母亲一定是一夜都不曾合眼,一定是鸡叫时分就出了门,在黑夜里步行了二十多里的山路,给我送来了这件棉袄。

转眼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如今,母亲已经去世多年;而我,已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也明白了“多穿点衣服!”中沉甸甸的情义。

“爸,我上学去了,拜拜!”清晨时分,女儿甜甜地对我道别。

“③多穿点衣服!”我习惯性地重复着当年母亲对我说过的话。

【1】文中三处画“ ”句子中都有“多穿点衣服”这句话,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题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1)“带去了我也不穿!”我像头犟牛一样和母亲顶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把手高高扬起,却又轻轻放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4自然段中画“﹏﹏﹏”句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何以“多穿点衣服”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痴 鸡

那年春天,我家的一只黑母鸡正趴在鸡蛋上想孵小鸡。但母亲并不打算让它孵,给了我一根竹竿,让我把它吓醒。

我跑过去将黑母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就挥着竹竿在后面追。从屋前追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从路上追到地里。我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黑母鸡的速度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了下来,还不时地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它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我终于精疲力竭地瘫坐在了草垛底下。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将自己藏到傍晚。第二天,它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但它一下子就瘦了下来,似乎只剩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

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直起颈子,随即大步跑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它四处去追那些小鸡,追着了,就用大翅膀将它们罩到了怀里。那被罩住的小鸡,就在黑暗里惊叫,然后用力地钻了出来,往人腿下跑。它东追西撵,弄得四下里一片唧唧唧的鸡叫声。

于是我拿了竹竿去轰它。起初它不管不顾,后来终于受不了竹竿抽打在身上的疼痛,只好先丢下了小鸡们,逃到竹林里去了。

逃到竹林后,它一直在轻声叫唤着,还在地上做出啄食的样子。在它眼里,它的周围似乎有一群小鸡。它要教它们啄食。当它终于发现,它只是孤单一只时,便从竹林里惊慌地跑出来。

一天,家里无人,黑母鸡大概因为一只小鸡并不认它,竟啄了那只小鸡的翅膀。母亲回来后见到小鸡的翅膀流着血,很心疼,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旗,将这小旗缚在了它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

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可是,黑母鸡依旧没被吓醒。

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能见到它的踪影。

这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约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和咯咯咯的母鸡声,我和母亲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循声望去,眼前的情景把我俩惊呆了。

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那些小鸡都已显出羽色了,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她终于做母亲了。

1.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章第①⑨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自然段,在叙述不让黑母鸡孵小鸡的过程中,主要写了三件事。

B.母亲不让黑母鸡孵小鸡,“我”用竹竿赶、打它,最终它瘦了下来。

C.黑母鸡想做鸡妈妈,被“我”用竹竿轰打到了竹林,再也没有出来。

D.黑母鸡被邻居毛头整治后,跌倒在地,很久没能爬起来。

(2)文章花了大量的笔墨描绘黑母鸡因“发痴”所吃的苦头,这样写的目的是(  )

A.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出黑母鸡想做母亲的执着。

B.通过正面描写,表达了“我们”一家对黑母鸡的厌恶。

C.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伤害动物行为的谴责。

D.通过心理描写,赞颂了黑母鸡的伟大。

(3)前文作者一直用“它”称呼黑母鸡,最后一段作者用了“她”的原因是(  )

A.黑母鸡本来就是母的,两个词都可以使用,体现了用词的丰富与变化。

B.表达了作者对黑母鸡的敬畏,对顽强生命的敬畏。

C.祝贺黑母鸡终于成了母亲。

D.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以前所作所为的后悔。

2.(1)第⑤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主要是通过对黑母鸡的________描写,表现出黑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和自然段的画线句都写到了黑母鸡的样子,从写法上看,这两处主要从黑母鸡的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作了对比,突出了黑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这只黑母鸡称为“痴鸡”,你赞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礼物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串铃儿声音好听。 那串铃儿比不上我最喜欢的铃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男孩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握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写句子。

1.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毫迈的口号声。(缩句)

 

2.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改成字句)

3.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成反问句)

17、按要求写句子(8)

(1)我奶奶退休了奶奶经常去居委会为大家服务。(连成一句话)

   

(2)孙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篮球(修改病句)

     

(3)我散步(扩句)

    

(4)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仿写)

 

 

18、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保持不变。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图片,照样子写一写。

例:白云一团一团的,好像一朵朵甜甜的棉花糖。

湖水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这天傍晚

2我不好意思地一笑,    

3时间过得真快啊,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日出的景色很是美丽,让人心驰神往。

你还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是在哪里看到的?请把你见过最令你难忘的景色写下来,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要求语言流畅,描写生动自然,表达真实情感,不可抄袭,套作。要求总字数在40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