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开封高考二模试卷地理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猜猜下面是什么字?

(1)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 )

(2)存心不让出大门,你说烦人不烦人。( )

(3)有两个动物,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 )

(4)朝洗澡。(

(5)桑树开口。(

(6)行者遇土堆。(

(7)五十对耳朵,猜一个字。( )

(8)真心相伴。(

2、将古诗《春日》默写在下面(写上题目和作者),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威尼斯有水上都城的美称。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各具特色的美称。下面这些美称,你知道所对应的是哪个国家或地区吗?写一写。

黄金之国——________   山城——________   花园之国——________

泉城——________   风车之国——________   冰城——________

5、填空。

(1)“森”的音序是(  ),韵母是(  )。它是(  )结构的字。

(2)水上飞机的外形(  ),种类也多,课文介绍了(水上救护机)、(   )、( )、(   ),你还想设计(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西桥忽见。

【1】认真读一读,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B.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他跟《宿建德江》的作者孟浩然是同一朝代的人。

C.“别枝头”是指横斜的树枝,“见”同“现”,可以解释为出现。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个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2】对于这首诗,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从对鸣蝉、稻花香、蛙声的描写看得出,作者把黄沙道写得很凄凉。

B.作者虽被贬官,但仍能体会到乡村之美,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静写动,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讨厌反感。

7、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给生字注音。

2. 根据内容填写诗句。

(1)《嫦娥》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嫦娥》这首诗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这首诗里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_______________

3名句:“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青蛙能捉害虫,保护庄稼。蜻蜓也能捉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能给大树治病,让大树健康成长。它们都是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他们。

1选文共有__句话?

2短文写了______三种有益的动物。青蛙和蜻蜓能__啄木鸟能____所以我们应该___

10、填空(7分)

(1)祖国敞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吧________________去吧__________________

(2)本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如________________的小甲虫__________的变色龙________的纺织娘……它们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原因是这些作者都十分善于观察

 

11、手足情深

苏轼、苏辙( zhé)两人的性格生来就不太相同。苏轼热情奔放,苏辙沉静恬淡,但兄弟俩的感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地,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

小时候,他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苏轼十分疼爱弟弟,有一块糖他总是塞到弟弟嘴里,有两块他也不肯吃,全留给弟弟。看着弟弟开心,苏轼笑在脸上甜在心里。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机会见面。屈指算来,兄弟俩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 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zháo)。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mán )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1. 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  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手足情(  )

这篇文章很。(  )

了(  )

A.时间久      B.感情厚

C.深奥;不易懂  D.颜色浓

(2)指算来(  )

坚强不(  )

词穷(  )

A.对外来的压力让步

B.理亏  C.弯曲

3. 找出描写兄弟俩感情好的两个词,并选一个造句。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谈一谈你对”手足情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

高尔基

我对大人们巧妙地给布料染色的技术非常感兴趣,黄布遇到黑水就成了宝石蓝;灰布遇到黄褐色的水就成了樱桃红。太奇妙了,我怎么也弄不明白。我很想自己动手试一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雅可夫家的萨沙。

萨沙是个乖孩子,他总是围着大人转,跟谁都挺好的,谁叫他干点什么,他都会听命服从。几乎所有的人都夸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只有姥爷不以为然,斜着眼瞟一下萨沙说:“就会卖乖取巧!”萨沙又黑又瘦,双目前凸,讲起话来上气不接下气,常被自己给咽住。他总是东张西望地,好像在窥伺什么时机。我挺讨厌他的。

相反,我挺喜欢米哈伊尔家的萨沙,他总是不大爱动的样子,悄没声的,从不引人注目。他眼睛里的忧郁很像他母来,性格也温和。他的牙长得很有特点,嘴皮子兜不住它们,都靠在了外面他常常用手敲打自己的牙取乐,如果别人想敲一下也可以。他总是孤零零的,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或是在傍晚的时候坐在窗前。和他一起坐着很有趣,常常是一言不发地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我们肩并肩坐在窗户前,眺望西天的晚霞,看黑色的乌鸦在乌斯可尼耶教堂的金顶上盘旋。乌鸦们飞来飞去,一会儿遮住了暗红的天光,一会儿又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剩下一片空旷的天空。看着这一切,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种愉快,一种甜滋滋的惆怅充满了我陶醉的内心。

雅可夫家的萨沙讲什么都是头头是道的。他知道我想染布以后,就让我用柜子里过节时才用的白桌布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蓝色的。他说:“我知道,白的最好染!”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桌布拉到了院子里,刚刚把桌布的一角按入放蓝靛的桶里,茨冈就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了。他一把把布夺过去使劲儿地拧着,向一边盯着我工作的萨沙喊道:“去,把你奶奶叫来!”他知道事情不妙,对我说:“完了,你得挨揍了!”

姥爷在一边摆弄些在水里浸湿了的树条儿,时不时地舞起一条来,嗖嗖地响。姥姥站在稍远的地方,吸着鼻烟,念念叨叨地说:“唉,还在装模作样呢,捣蛋鬼!”雅可夫家的萨沙坐在厨房当中的一个小凳上,不断地擦着眼睛,说话声都变了,像个老叫花子:“行行好,行行好,饶了……”旁边站着米哈伊尔舅舅的两个孩子,是我的表哥和表姐,他们也呆若木鸡,吓傻了。姥爷说话了。“好,饶了你,不过,要先揍你一顿!”“快点快点,脱掉裤子!”说着抽出一根树条子来。

屋子里静得可怕,尽管有姥爷的说话声,有萨沙的屁股在凳子上挪动的声音,有姥姥的脚在地板上的磨擦声,可是,什么声音也消除不了这昏暗的厨房里让人永远也忘不掉的寂静。

萨沙站了起来,慢慢地脱了裤子,两个手提着,摇摇晃晃地趴到了长凳上。看着他一系列的动作,我的腿禁不住也颤抖了起来。

萨沙的嚎叫声陡起。“装蒜,让你叫唤,再尝尝这一下!”每一下都是一条红红的肿线,表哥杀猪似的叫声震耳欲聋。姥爷毫不为所动:“哎,知道了吧,这一下是为了顶针儿!”

我的心随着姥爷的手一上一下。

表哥开始咬我了“哎呀,我再也不敢了,我告发了染桌布的事啊!”姥爷不急不慌地说:“告密,哈,这下就是为了你的告密!”

姥姥一下子扑过来,抱住了我:“不行,魔鬼,我不让你打阿列克塞!”她用脚踢着门,喊我的母亲:“瓦尔瓦拉!”姥爷一个箭步冲上来,推倒了姥姥,把我抢了过去……

我拼命地挣扎着,扯着他的红胡子,咬着他的胳膊。

【1】“我”常常和米哈伊尔家的萨沙_______(干什么),“我”喜欢他的原因是________

【2】第7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能不能换成“快点,快点,脱掉裤子!”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主要是_______描写,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方法,让人体会到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4】短文的第6-14自然段,主要抓住姥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直接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5】后来,姥爷给“我”道歉了吗?“我”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下面的预测,哪一种更合理( )

A.姥爷没有给“我”道歉。后来,“我”和母亲离开了姥爷家,过上了相依为命的凄苦生活。

B.姥爷给“我”道歉了,还给“我”讲了他年轻时候艰难的创业经历,“我”对他产生了敬意。

C.姥爷没有给“我”道歉。姥爷想靠近“我”,可是,打那儿以后,“我”总是躲着他。

13、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了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④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⑤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⑥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文章的观点是 ,对于这一观点,文章进一步做了阐述,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一个事例,写出叙述思路。

现象

问题

探索

发明或发现

___

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

___

____

____

____

【4】对照问题1和3,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和主要观点的表述方式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这样利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的。

【5】“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列举一个“这样的事例”,用“现象——问题——探索——发明或发现”的思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陆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3分)

相信并佩服。    

意见不一致。    

形容谁的明净。   

(2)读句子,回答问题(4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为什么不能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1分)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 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 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 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改为字句:  

2.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改为反问句: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仿写一句话:  

 

16、按要求写句子。

1.蜻蜓飞得那么快,根本追不上。(改为反问句)

2. 我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改为感叹句)

 

17、请把下列的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话。

学习的  孩子  小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改成“把”字句)

   

2.光华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把句子写得更生动)

光华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  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     的月亮,叫“月潭”。 

3.瀑布好像一幅大窗帘悬在窗外。(仿写比喻句)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杨万里写田园诗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从以前读过他的田园诗中选一首写下来,也可以写其中印象最深的诗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