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巧搭配。
( )的薄雾 ( )的湖水 ( )的亮光
( )的露珠 ( )的阳光 ( )的小路
2、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请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洋槐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而又yù yù cōnɡ cōnɡ( ),一派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hū háo( )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shēn yín(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shùn jiān( ),我kuī jiàn( )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包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束手无策——_________ 家喻户晓——_________
踉踉跄跄——_________
4、根据偏旁写新字再组词。
心____ ______ 亻____ ______ 攵____ ____
广____ ______ 禾____ ______ 王____ ____
5、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她如饥似渴地诵读,zhòu yè( )不息,终于在文学这片wò tǔ( )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将军shěn shí( )度势,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3)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léi gǔ( ) 呐喊,zhōng xīn( )地祝愿祖国更加fán róng( )昌盛。
(4)周瑜dù jì( )诸葛亮比他有才能,总想办法害诸葛亮。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钱塘湖春行
苏轼 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2】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 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 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 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7、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首句中“_______”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_______。
【3】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在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败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蚂蚁烧(得 地)劈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象 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小蚂蚁在毁灭性的打击面前这种壮举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它们临危不惧、团结一心,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精神是否给人们一些启示呢?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2】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用“/”划掉。
【3】用下列词语造句。
(1)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
(2)临危不惧: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所写的蚂蚁有怎样的壮举?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用“ ”标出来。
【5】读了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北京新建了许多立交桥。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1)这段共有 句话。把比喻句用“——”画出来。
(2)文中说明车多的两个词语是: 、 。
(3)照样子写词语。
又宽又长 、 、
11、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依次是( )。
A.黑白长短
B.长白短黑
C.长短白黑
D.白黑短长
【2】文中第五小节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鹭体态的___和色彩的谐调。
【3】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
【4】文中写白鹭的外形美,为什么要提及白鹤、朱鹭和苍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B.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C.“歌未免太铿锵了”,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声太响亮了,作者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D.文中将白鹭与朱鹭、苍鹭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白鹭形体“适宜”、自然美的特点。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 头钻来钻去,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 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的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 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____) 聚精会神——(____)
【2】用“_____”画出文同在雨中观察竹子的语句,这句是__________描写。
【3】“胸有成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鉴赏。
狮子、羚羊和狐狸
①狮子穿过丛林,紧紧地追逐着羚羊,眼看就要追上了……
②羚羊似乎没有逃生的机会了,因为在它的脚下,横着一道深深的大峡谷。但是,脚步轻捷的羚羊并不泄气。它(拼命 拼搏)一跳——好比弓弦上发出的利箭。它蹿过了峡谷,站在对面的悬崖上,回头凝视着它的敌人。
③狮子不再追赶了。这时候,狐狸正好在它附近溜达。
④“怎么!以你的力气、你的敏捷,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然而,你(竟然 固然)让一只小小的羚羊嘲笑你。”狐狸轻笑道,“峡谷虽然宽,但你若真要过去,就一定能跨过去。你要知道,我的朋友,我说的都是实话。我说的都是实话。你的身体多么(壮大 强壮),你的腿脚又是多么轻捷啊!”
⑤这些冷嘲热讽的话,大大地刺激了狮子。它纵身一跃——糟糕,那宽而深的峡谷并不是它所能跳过去的。狮子(猛烈 猛然)栽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⑥对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轻易相信别人花言巧语的狮子大王我们无须敬畏,而对于不轻易放弃的羚羊却要仰视。
(选自《克雷洛夫寓言》,略有改动)
(1)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你要知道,我的朋友,我说的都是实话。”因为狐狸是狮子的好朋友____
②羚羊回头凝视着它的敌人,这里的“敌人”指的是狮子。____
③狮子之所以摔得粉身碎骨,是因为受到了狐狸的刺激。____
④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
⑤我们无须敬畏狮子,因为它容易受外人影响,做出错误的决定。____
(3)请你预测一下:如果狮子不去理会狐狸的“热心劝告”,接下来将会有怎样的故事?写不少于3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话王国里充满了爱与美。除了课本中的童话,本学期你一定还读了许多课外的童话故事,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喜欢?请你写下来。
14、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祝洪林)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车外出办事。车开出不远,他看到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鲁尼兹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
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他没想到这次善举却非比寻常。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摇摇晃晃地驶来。为避让它鲁尼兹踩了刹车,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整个车身不听使唤,向路边一棵大树撞去……
等鲁尼兹醒来,他已躺在医院里,断了两根肋骨,而搭车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老人的家人来了,虽感谢他对老人的帮助,可律师也如期而至。按照法律,鲁尼兹要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老人在昏睡了20多天后奇迹般地苏醒了。谁也没想到 ,老人清醒后的第一句话竟是 要感恩 不要赔偿 善意都是美好的 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老人的肺腑之言引起了共鸣,感动了小城 。
人们这样评价老人: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无戒备地去爱,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
(1)联系短文解释词语(2分)
小心翼翼:
纷至沓来:
(2)给短文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3)联系短文解读句子。(5分)
①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他没想到这次善举却非比寻常。
从内容上看,“善举”指的是__________,“非比寻常”指的是__________。
②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要“赔偿”的理由是__________;老人“要感恩,不要赔偿”的理由是__________;我读懂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老人。
(4)你认为短文中的谁可以称得上“好人”,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他怎能不值得我尊敬呢?
他值得我尊敬。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列两个句子合起来。
我们要取得好成绩。 我们必须要勤奋刻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17、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例: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写句子,用上带点的词语:
例: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图写话。
仔细看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想一想,用几句通顺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