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白银小升初三模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下列“______”上补全带“明”字的词语。

在古代官府的大堂内,总见挂着写有“___高悬”的牌匾,但在当时各种势力的压迫下,官员们总是___保身,鲜有___磊落处理纠纷的官员。可包拯却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他不附权贵、正大___,且___秋毫,敢于替百姓___大义,后世将他奉若___,也称他为“包青天”。

2、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加点字的含义。

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 ______ ______

茄子紫 ______ ______

半紫半黄 ______ 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妈妈( )了好多活。

(2)教室的地被我打扫( )净了。

(3)妈妈( )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 )了。

5、在括号填合适的词(6分)

皎洁的(   俊俏的( 温暖的    热乎乎的  

  ( ) ( )

的太阳      地盯着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找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古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说理的诗句是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

______________

7、诗歌巧赏析

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诗,请你阅读。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释】①春暮:晚春。②菜畦(qí):菜地,有土埂围着的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地。

感官角度小分类

触觉       嗅觉     味觉       听觉       视觉

【1】(内容理解)诗人在题目中直接点出时令是____________,后两句诗中“____________”三字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时令。首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的角度描绘了绿盈盈的春水和芳香的春草,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画面描写)请你展开想象,描绘这首诗前两句所展现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1】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游园不值意思是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

2】下面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表现了主人不好客与冷漠。

B.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C. 这首诗写了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但却吃了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D. 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E. 前两句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翠鸟喜欢栖息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缀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选文主要讲什么?请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2作者抓住翠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羽毛,写出了颜色的鲜艳美丽。

3你最喜欢翠鸟哪里的羽毛?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翠鸟的羽毛的特点是________,睛的特点是________,嘴巴的特点是________。

10、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 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着笑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1】文中的“自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具体描写小鸟快乐生活的句子。

【3】孩子们射杀小鸟,还要仰望着它,是因为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快乐阅读。

高尔基和孩子们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随即将珍藏多年的一本童年寄给了这位小学生难怪孩子们常说□□有了困难找高尔基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于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夸奖。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第2自然段中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_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短文通过________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见高尔基对孩子既有________的爱,又有________的爱。

4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船长哈尔威  在舰桥上,也没有做              ,也没有说         ,随着轮船             。人们透过           ,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作者把船长比作了一尊 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忠于职守四个字在《船长》一课里有千斤重。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心读读划横线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长江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山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

三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震耳欲聋。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旋涡连旋涡,波浪连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岩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那是一块细长的矗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位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穿绿色长裙,美丽极了!这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述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浪卷入江中。他心爱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下列对三峡的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急、险

B.奇、急、险

C.奇、闹、险

D.静、清、绿器

【2】文中画“”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比拟

D.夸张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神话故事,是为了哗众取宠让文章有亮点。

B.引用神话故事,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其实是作者的猜想。

C.引用神话故事,既使文章富有趣味,增添文采,也使上下文连贯。

D.引用神话故事,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字量,增加一些内容。

【4】“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

A.承上启下

B.总结上文

C.引起下文

D.总领全文

【5】“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 )

A.承上启下

B.总结上文

C.引起下文

D.总领全文

【6】作者最喜欢哪一处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对景物特点描写生动,有趣,你喜欢哪一个?读一读,试着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理解。

我记着金奎(kuí   guí)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       )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我们实在比它强(jiàng   qiáng )呀!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kēng   háng)吭”叫几声,扇(shān shàn)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作者为什么以后不再怕鹅了?为什么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我能按要求变换句子。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缩句)

—————————————————————————————

2.大鲤鱼消失在湖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那个打扮好的姑娘被巫婆的徒弟领了来。(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字句

在这知识竞争的年代,我怎能不努力学习呢?改写成陈述句

 

 

19、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百花园。

在硝烟弥漫中有盖世英雄,在艰难环境中有感人英雄,在平凡生活中有无名英雄……可以说,英雄无处不在。请你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介绍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也可以介绍身边的平凡英雄。要把人物事迹写具体,表达出对英雄的敬佩、赞美之情。字数在45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