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保亭小升初一模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________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

2、写出带有“舟”字旁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上合适的量词。

____图画   一____羽毛 一____花瓣儿

____圆盘 一____微风   一____距离

4、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逐渐这个词语运用得很准确,它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__________

2)我至少把寒假作业做完,才能外出旅游。

至少这个词强调了外出旅游的最低要求是:_________

3)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主要这个词语不能去掉,因为这个词说明了须鲸除了吃________,还吃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暄腾腾的( )   悠闲地( )     大大的( )

羡慕地( )       听得( )       高得(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这四种景物。

2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B.流露出对江边月色的惋惜之情。

C.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4文中画横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文段落,回答问题。

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年迈的大娘,

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1】把下列三个词语依次填到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踏着    ②顺着     ③背着

________弯弯的小路 ________年迈的大娘 ________路上的荆棘。

【2】找出诗中的一个疑问句,并画上横线。

【3】小路说了些什么?找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4】所选的这两节诗写了雷锋叔叔的一件什么事?________(填序号)

①迷路的孩子。    ②背年迈的大娘。

8、课内阅读。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这两个小节分别从静、动两个方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写到“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这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呢?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

①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③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来形容。

【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清单:

(1)按照课文内容补充第三自然段的诗句开说说引用此诗句的好处。

(2)你认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现代生活中的哪些发明?

(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举一个例子)

答案梳理:

(1)课文引用此诗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图“问题清单”中3个问题提问的不同角度连线。

问题清单 提问角度

问题1:引用诗句的好处? 联系生活提问

问题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什么? 针对写法提问

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针对内容提问

【3】读完全文,你也来提一个问题(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并请说明提问角度,在选项前打“√”。

问题:

提问角度:A内容 B写法 C联系生活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片叶

假如我是一片叶,虽然我平凡、渺(miáo)小,但我也要做出贡献。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那片最红的枫叶。和兄弟姐妹们一起随风飘动,跳一曲热情的舞,给人们美的回忆。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一片荷叶。在风暴来临时,为鱼儿撑起一把伞。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一片枯叶。我缓缓飘落,让大树多吸收营养,装扮来年的春天。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一片杨树叶。和伙伴们在边疆阻挡风沙,做一条绿色的防护线。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做和平鸽口中的橄榄(gǎn  lǎn)叶。我要让我走过的地方,都充满和平,充满爱。

假如我是一片叶,我要竭尽全力,做出更多贡献!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________      战争——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暴风雨来临,________为鱼儿撑起小伞;当生命耗尽,________化作大树的养分,让大树装扮来年的春天;杨树叶________,橄榄叶象征________……一片小小的叶,在作者温暖的笔触下,化作片片爱心,洒落人间。

【3】假如你是一片叶,你会做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答题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是很喜欢打靶的。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

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 )关系。

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 )件事。写出每件事的大意。

写出中心句。

 

12、课外阅读。

小窗观云

昨夜一阵小小的风雨,早起已是大晴,拉开窗帘——一条洁白的云河粲然横在眼前!

这真是一条云的河流。那样长,那样滔滔不绝地从西天汇集而来,横贯东西,从我窗前“哗哗”流过,直奔我的目力所不及的天际!我得承认,这是一条罕见的云河,这样滔滔不绝、源远流长。看它的气度、阵容,就仿佛一列长长的庄严的仪仗队,队员们个个身着白色礼服,挺胸抬首,气昂昂地守候着奏乐的时刻——其美丽壮观,实在令人为之动容!

当然,这滚滚的云河,也不是绝对整齐划一的——一片连绵的雪白中,细细察看,颜色有轻有重,有浓有淡,而形状,更是千姿百态了。你看,这里是一排滚滚的云涛,每一簇白云都浓浓地聚着,铺棉叠絮一般,如同一个个雪白的硕大的球体。那前呼后拥、熙熙攘攘地挤着、碰着,一浪推一浪地向前卷去的阵势,真是大有“云涛滚滚,澎湃万里”的气概呢。而这边,虽然也是云河的一段,气度却迥异了。这边的云是薄薄的、匀匀地旋着。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地逶迤着。有的如轻盈透明的面纱,有的如少女脸上淡淡的粉妆,还有的简直就是一匹平整的白绢,无言地铺在碧蓝的空中了。更有那如一挂失了声的瀑布的,线条分明,如奔似溅地横躺着,美丽奇妙得令人叹为观止!而天际——那是最能见造化之神功的了——傲然地挺立着一簇白云,那形状、那气势,活脱脱就是一匹白鬃野马,一跃而上青天,便凝然停住了,只保持着那奔腾的雄姿,专供普天之下的人民抬头仰望!——神奇的自然,有着怎样伟大、怎样令人赞叹的创造力啊!

然而,更妙的是,这云河里的千姿百态,看上去好像是一幅幅静止的、定型的画面,实际上却是时时在移动着、变幻着的。你只要将眼睛闭上一分钟,然后重新凝望它们,你就会发现,原有的行列,原有的图案全都变了!——汹涌的云涛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微波粼粼的湖面,平坦的瀑布不见了,起伏连绵的丘陵出现在你的面前。连那四蹄奔腾的白鬃野马,也正收拢前蹄,似乎要蜷伏下来,潜心休息一阵子了——短短的瞬间,一切都已重新排列组合过了!你若不刮目相看,你便得做一个落伍者了!

(1)解释下面的成语。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要求句子结构,关联词语不变)

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地逶迤着。有的如轻盈透明的面纱,有的如少女脸上淡淡的粉妆,还有的简直就是一匹平整的白绢,无言地铺在碧蓝的空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哪些描写了作者的独特感受,给正确的选项打“√”。

①看它的气度、阵容,就仿佛一列长长的庄严的仪仗队,队员们个个身着白色礼服,挺胸抬首,气昂昂地守候着奏乐的时刻——其美丽壮观,实在令人为之动容!( 

②昨夜一阵小小的风雨,早起已是大晴,拉开窗帘——一条洁白的云河粲然横在眼前!( 

③你看,这里是一排滚滚的云涛,每一簇白云都浓浓地聚着,铺棉叠絮一般,如同一个个雪白的硕大的球体。那前呼后拥、熙熙攘攘地挤着、碰着,一浪推一浪地向前卷去的阵势,真是大有“云涛滚滚,澎湃万里”的气概呢。( 

(4)仔细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云的变化:汹涌的云涛(   ),瞬间变成了(   )的(   ),(   )的瀑布( ),出现在你面前的是起伏连绵的(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蝉和蚕

蝉最不明白的是:养蚕人为什么把一大筐一大筐的桑叶送到蚕房,总想看个究竟。

一天,他从窗口飞进去一看:呀,所有的蚕都在拼命地吃着桑叶,一刻也不停。再看那养蚕的人,听到这声音好像在欣赏美妙的音乐似的。

“哼,偏心眼的人啊!”蝉激动了,便飞到一面竹匾上,没好气地对蚕说:“你们吞食了这么多的桑叶,人们却疼爱你们,他们太偏心了!”

蚕们并不抬头,只顾“沙沙沙”地吃鲜嫩的桑叶。蝉气得大叫起来:“你们吃着人类采摘的桑叶,他们还把你们当宝贝;而我们只不过吸了点树汁,反而被人骂为害虫。这是为什么?”

【1】请你帮我找名字,快来连一连吧。

蚕 蝉

【2】照样子,写一写。

一大筐一大筐 ________ ________

【3】读完这个故事,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①蝉吃桑叶,蚕吸树汁。 ( )

②蚕并不是只是在吃叶子,它这样是为了吐出更多的蚕丝。 ( )

③蚕是害虫,蝉是益虫。 ( )

【4】如果你是蚕,你会和蝉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家养了一些鸡,特别是那几只小鸡,我很喜欢它们。

  小鸡的身子是圆形的,身上的毛是黄色的,像一个个黄色的绒(róng)球。它们的耳朵很小,藏在眼睛后面的毛中间,如果你不仔细看,还以为它们没有耳朵呢!它们都有一张尖尖的嘴,用来啄食物。

  这些小鸡可有趣啦!我和小鸡一起玩的时候,忽然,一只小鸡发现了一条又肥又嫩(nèn)的虫子,小鸡飞奔过去,咬住了虫子的一头,另一只小鸡也发现了,跑过去咬住了虫子的另一头。它们互不相让,用尽全力,这时只听的一声,虫子被拉断了,两只小鸡都摔了个大跟斗。我看着它们那顽皮的的样子,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肚子都笑疼了。

  有一次,一只小鸡的脚被大公鸡啄了一口,鲜红的血流了出来,小鸡唧唧唧地叫着,好像在说:哎哟,哎哟,好疼啊!我看着心里难过极了。我急忙喊来妈妈,妈妈给小鸡的伤脚涂上万花油。我多么希望小鸡的脚快点好起来呀。第二天一放学回到家里,妈妈就告诉我说  小鸡的脚好多了  我跑去关小鸡的房子一看  果然  它走得挺不错的  我心里无比高兴  暗暗地想  今后 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小鸡

1给文章补写一个题目:________

2用横线把写小鸡样子的句子画出来。

3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第二天一放学回到家里,妈妈就告诉我说________ 小鸡的脚好多了________ 我跑去关小鸡的房子一看________ 果然________ 它走得挺不错的________ 我心里无比高兴________ 暗暗地想________ 今后________ 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小鸡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照样子,用加点的词造句。

(1)八十多年后,这句话依然适用。

依然:  

 

(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也在……

 

(3)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的确:  

 

(4)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依赖:  

 

16、仿写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转换。

在那黑暗的社会里,穷孩子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太阳,怎么能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缩写句子。

(1)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宁严肃地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出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迹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遇到过很多有特点的人吧。比如:厨师、交警、老师,或者你身边的好友等等。请选择一位,把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一件事或者和你发生的一件事写下来。

要求:

1.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并且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2.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3.字迹工整,字数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