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充下面的名句。
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
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换偏旁组成本课新字,再组词。
例:挂——( 娃 ) ——( 娃娃 )
搂——( ) ——( ) 被——( ) ——( )
径——( ) ——( ) 和——( ) ——( )
3、下列句子描述的是哪个成语?先把成语写在( )里,再任选两个成语写句子。
(1)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
(2)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形容注意力十分集中。( )
(3)指人们称颂医术高明的医生。( )
(4)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
造句:
(5)_____
(6)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bān dǎo dǎ zhàng bā hén qī pià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zhī shì xiàn bǐng shǎ xiào shén shè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5、补充完整词语并选词填空
( )七( )八 随( )而( ) 神机( )( )
( )云( )雾 ( )流不( ) 精( )力( )
(1)为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他连续好几天工作到深夜,累得( )的。
(2)厂房里( )地摆放着许多未加工的木材。
6、诗文赏析,韵无穷 。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象是____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____
8、背一背,填一填,选一选。
解落 秋叶,能 花。
过江千 浪,入 万竿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写________(风 雨)的,是________(唐 宋)代诗人________(李峤 李白)写的。
9、课外阅读。
风趣可亲的鲁迅
年近九旬的俞芳老人,七十多年前曾与鲁迅先生一家同住在北京的砖塔胡同61号。对鲁迅先生的风趣、善良及平易近人,她都有亲身的感受。∥
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母亲和我们三姐妹。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鲁迅先生讲笑话很有特点,讲起来娓娓动听,有时又把双眼一瞪,这使得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有人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平易近人。
有一次,夜已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先生整夜失眠。第二天,他精神不支生病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事,鲁迅先生问:“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响啦。”我们便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下,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
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还体现在对待人力车夫上。有一个叫二秃子的人力车夫,住在附近的一个破庙里,鲁迅先生经常坐他的车。每次回来,鲁迅先生给他的车费总是最多的。鲁迅先生常说,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又说,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应该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的钱是不应该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喝止(hē hè) 相处(chù chǔ) 乖戾(hù lì) 严肃(sù shù)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动听 不苟______
一___正___ 前___后___
【3】联系文章内容选出错误的说法。( )
A.鲁迅先生神情严肃,不苟言笑,所以是一个性格乖戾的人。
B.加粗的词“其实”在句中起到转折的作用。
C.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体谅和同情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
【4】文章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分别概括第二、三部分的意思。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的关系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生活中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寒假里,六(1)班的同学们将继续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大家打算到颐和园登佛香阁。请依据下面颐和园的游览时间和票务信息,选择正确选项。
【1】同学们能开始登佛香阁的最早时间是( )
A.6:30
B.7:00
C.8:30
D.9:00
【2】每名同学至少要准备多少元钱购买门票?( )
A.15元
B.20元
C.25元
D.30元
11、阅读理解。
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①马铃薯和藕(ǒu)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②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bìqí)、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Iín)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疑问?请从内容、写法和启示的提问角度,自选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选择一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试着解答。
| 提问角度 | 问题 |
问题① | 内容 | ___________ |
问题② | 写法 | ___________ |
问题③ | 启示 | ___________ |
我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填序号)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来时
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zhōu jiū)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尾巴。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闪闪发亮,让人不忍惊扰它。
当我抬头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如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
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
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短文第__自然段写明“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第2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对燕子____的描写,描写燕子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
【3】“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将描写“群燕舞空”景象的句子用“﹏﹏﹏”画出来。
【5】下列对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短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回忆了在老家时与燕子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与人的亲密关系。
B.短文结尾表现出作者对时光匆匆而过的感叹。
C.群燕舞空的景象非常壮观。
13、课外阅读展示。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汤姆被罚刷墙。)“嘿,汤姆让我来刷点儿。”
汤姆看上去像是考虑了一下,刚要同意,却又改变了主意:“不行──不行──我想这可能不行,本。你知道,波莉姨妈对这个篱笆墙非常讲究、挑剔,你知道因为它正临街。如果这是房后的篱笆墙,我就无所谓了,她也不会在意的。真的,她对这道篱笆墙讲究得很。这要刷得非常仔细才行,我想,一千个孩子,也许两千个孩子中也挑不出一个能干得合她心意的。”
“不会吧,真的是这样?哦,还是让我试试吧,只试着刷一点儿。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让你试的,汤姆。”
“本,说真的,我倒是愿意的。可是,波莉姨妈──唉,吉姆想干,但她不让他干。锡德也想干,她也不让他干。现在你该明白我是怎样被选中的了吧?由你来刷这篱笆墙,万一出了点儿差错……”汤姆说。
“哼,呸,我也会非常小心的,还是让我试试吧。这么吧……我把苹果核给你吃。”本说。
“好吧,就这样──不行,本,还是算了吧。我怕……”
“我把苹果统统给你吃!”
汤姆交出了刷子,脸上老大的不愿意,可心里高兴得很。就这样,刚才的那艘“大密苏里号”便在太阳底下汗流浃背地干着活,而那位下了岗的艺术家却在边上的阴凉处,坐在一只木桶上,悬着两条腿,咀嚼着苹果,同时还盘算着多宰几个缺心眼的傻小子。这样的蠢货有的是。每过一会儿,便有些男孩经过,他们本来是想来取笑汤姆的,但都留了下来刷篱笆墙。等到本累得撑不住时,汤姆把这个机会卖给比利·费希尔,得到了一只精心粘补好的风筝;比利又干不动了之后,约翰尼·米勒又用一只死老鼠和一根拴着它的小绳子购买了这个刷墙的机会──如此这般一个轮着一个,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汤姆上午还是一个穷鬼,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富翁。他除拥有上面提到过的那几样东西外,还拥有了十二颗石弹子、一只破口琴、一块可以透光的蓝瓶子玻璃片、一门用线轴做的大炮、一把开不了锁的钥匙、一段粉笔、一个玻璃酒瓶塞子、一个洋铁皮做的玩具士兵、一对蝌蚪、六个爆竹、一只独眼小猫、一只铜制门把手、一只狗项圈、一把刀柄、四块橘子皮以及一个破旧的窗户框子。
汤姆享受了一段美好、愉快和逍遥自在的时光,还有好多伙伴陪伴着。篱笆墙足足刷上了三层灰浆!要不是他的灰浆被用完了,他一定会让镇上所有的孩子都破产的。
【1】选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姆是怎样骗其他孩子刷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选文我们可以看出汤姆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14、阅读课文选段,做后面的练习。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蟋蟀盖房子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写蟋蟀盖房子时动作的词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用得很准确,能看出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______的观察。
【3】“它用前足扒土”的“扒”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 )
A.bā 抓住,把着 B.pá 用耙(pá)搂,聚拢
C.bā 刨开,挖 D.pá 扒窃
【4】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你不能体会到什么?( )(多选题)
A.蟋蟀不辞劳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C.“我”一点也不喜欢蟋蟀,看它看得不耐烦。
D.“我”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5】为表达喜爱之情,作者常常用写人的词语来描写蟋蟀。选文中哪些句子是用了这种写法?抄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改变语序,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草中夹杂着野花。
绿茸茸的小草中夹杂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1.露珠在滚动。
2.小路穿过树林。
3.小燕子飞过田野。
19、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他说:“大家不要担心,这个问题我有办法解决。”(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瓜熟了,咕咚一声掉进湖里。(仿写一句话,用上一个表示声音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园里干干净净的,张浩走着走着就扔了一个零食袋。你看见了,会这样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上,我首先第一个起床。走到阳台,我看见花盆里开了美丽的一朵花。我大声不禁说:“真美啊!”(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这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请你先仔细观察画面,然后想一想: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再用几句话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