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情境补充名言、诗句。
(1)黄昏时分,飞鸟归林,在一个烟雾弥漫的小洲边,孟浩然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______,日暮______”。
(2)据说,郁达夫去鲁迅家做客,看到年幼的周海婴把父亲的书扔得满地都是,而鲁迅毫不在意,郁达夫觉得他太溺爱孩子了。鲁迅后来为此写了一首诗给郁达夫:无情______,怜子______。
(3)电影《悬yá之上》诠释着“捐躯______,______”的壮志豪情。
2、补充句子。
(1)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折颈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身为宋国笑。
3、补充下列词语。
七( )八( ) 叽叽( )( )
( )心( )心 ( )( )无为
飞( )飞( ) 东( )西( )
4、写出近义词。
赶忙______遮盖_____尽量____归宿____恭敬____
贡献______劲挺_____纯熟____陶醉____尴尬_____
5、填空。
“惨”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惨”在字典中的义项有:①凶恶,狠毒;②使人悲伤难受;③程度严重,厉害。“惨”在“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中的义项是__________,在“普罗米修斯受到了惨无人道的惩罚”中的义项是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2】词中的“玉盘”指的是______,你积累的哪首古诗词中也用了这个比喻?请写下来:__________, 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
【2】“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气概。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节选)
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母亲。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母亲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 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卖糖果的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母亲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母亲。父亲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父亲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 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父亲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母亲。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呢?”天晓得! 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母亲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母亲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母亲跑过来扶我, 父亲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 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是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母亲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信来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父亲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文中一共选取了七件与父亲有关的小事,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将其余的六件小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例:第一件:让“我”向卖糖的承认错误。
第二件: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
第四件:_____________。
第五件:_____________。
第六件:_____________。
第七件: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父亲”到底有没有将他的爱表达出来? 你觉得他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成年的“我”已经能够理解父亲深沉的爱的表达方式。
B.这是“我”的推测,“我”怀疑父亲的种种奇怪的言行下,隐藏着对“我”的爱。
C.这样结尾委婉含蓄,与全文的格调相和谐,既点明了父爱又不显突兀。
D.为“我”以前对父亲的爱理解得不够而自责。
【5】你的父亲也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吗? 请你概括写出你感受到父爱的一件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最温暖的墙
①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老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开,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她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的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在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的婆娑和妩媚,弥散着温馨。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选自《意林文汇》2007年第1期,略有改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并说说题目“最温暖的墙”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我”的朋友冬天不顾手指开裂流血、忍痛板书等细节,可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孩子们的顽皮、懂事、富有爱心的可爱性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为什么要“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孩子们又为什么不让她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说“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
(1)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写得隽永生动,耐人寻味。请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⑦段画线句说“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假如你也是这个班上的一员,你想怎样表达对老师的关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段二:我正想着,它一下子( )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 )起来了,红色的长嘴( )着一条小鱼。它( )在船头,一口把小鱼( )了下去。
【1】语段二主要描写的是翠鸟( )的情景。
A.吃鱼
B.捕鱼
C.飞行
【2】选择恰当的词填在语段二的括号里:飞 站 吞 衔 冲
【3】语段二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翠鸟捕鱼的速度很快。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中的鲁迅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推 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细活”地做。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毫 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1】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是( )
A.zhe
B.zhuó
C.zháo
【2】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满 ②________爽
【3】照样子写两个词语。
例如:大喜 大惑 大窘
___________
【4】下面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A.意思转折
B.解释说明
C.意思递进
【5】下面关于鲁迅的信息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B.课文《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C.课文《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野草》。
D.现代诗《有的人》是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而写的。
13、现代文阅读。
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
除夕的年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迎接新年、祈望将来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家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年夜饭的菜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至于上海旧俗说除夕吃饭不宜淘汤,传说如果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在年夜饭之后,饭菜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关于守岁酒,表达了一年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按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君”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接灶君”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的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砰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稽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的年夜习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对__________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突出了上海年俗的特别之处。
【3】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有关新年(或其他节日)的诗词,我也积累了一些。比如《________》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本文和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可知以下选项中描述“上海的除夕夜”的是(______),描述“北京的除夕夜”的是(______),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______)。
A.年夜饭除了丰富,还体现地方特色
B.饭菜名堂多,求吉利
C.人人穿新衣,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
D.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E.接灶君,关大门,贴“封门大吉”
F.换贴“开门大吉”,燃放爆竹
G.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情趣盎然
H.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I.按时间顺序,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过春节的习俗
14、《圆明园的毁灭》片段,回答问题。
园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因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照各地名胜建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2】由选段可知,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景物,其艺术风格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还中西结合。
B.写出了漫步园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C.这段话为后文圆明园遭到毁坏作铺垫。
D.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4】仿写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们的校园很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B.这个事件是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罪证。
C.这个事件说明英法联军武力强大。
D.这个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者蛮的强盗本性。
15、按要求写句子。(3分)
(1)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加适当的关联词,改写成一个句子。(6分)
(1)聂元帅救了两个小姑娘。聂元帅把她们送到了日本。
(2)他成绩不好 。他很努力。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蟋蟀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例: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照样子,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公园里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仿写:补充动作、神态作提示语。)
“这里的风景太美啦!”小美______________ 。
(3)小弟弟说:“我有个好办法,一会儿按照我的办法做。”(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快活林。
(1)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人被一阵喧闹声吵醒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空中的月亮真圆啊!(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解释下列词语。
(1)轻烟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触景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