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B. 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C. 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
D. 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加大青年人的读数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雄安新区建设之所以被看作“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D.新任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要有新的打算,要把保证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顿时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感到一直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A.“攀谈”“咳嗽”“耽误”是动词,“瘦弱”“笨拙”是形容词。
B.“惊奇地发现”“好好读书” “老人的故事”都是偏正结构短语。
C.划横线的句子中,“老人”是主语,“饱经风霜”是状语,“出现”是谓语,“笑容”是宾语。
D.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该是“一直感到”。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 细若蚊足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
晏几道①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②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③意。
一捻④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注:①晏几道:晏殊第七子。有才华,性孤傲,历任通判等小官,晚年家境中落。②内样妆:宫廷新妆样式。③东君:春天之神。④一捻:细小、短暂。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2】词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②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③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④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⑥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在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上一致的句子是“ ”。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现落花的生命将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生命的真正价值的句子是“ ”。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联系整部作品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跟风阅读”不可取
①最近一篇“最难读完的十本书”在网友中引发了共鸣,许多人一看连《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都位列其中,不免心中戚戚:“看来没读完四大名著的不是我一个。”的确,这份书单上有的书是举世公认的难读,比如《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不但篇幅超长,而且语言艰涩。情节平淡,即便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读者也只是“听说过但没读过”。但是,读书不是为了显摆,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陶冶性情。摆正了态度,才不会因没读某本书而惭愧,更不会因读过某本书而自傲。
②其实,世界上没有难读的书,只有与你无缘的书。读书就跟吃饭穿衣一样,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的口味和习惯千差万别,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跟风阅读”并不可取。但现在“跟风阅读”似乎已经成了风气。拜社交媒体所赐,许多读者在买书之前常常会去打分网站上看看评分如何再做决定;不知看什么,依靠排行榜。媒体和朋友推荐也是许多读者的常态。“跟风阅读”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心无定见,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因此很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既然有人说好,那就去读读看”。
③这种被动的“跟风阅读”常常令人失望。就拿畅销书排行榜来说,用来指导阅读并不靠谱。从2000年起,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都会公布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披露当年单品种累计印数超过百万册的图书(不含课本)。有研究者把历年的数据与当当、京东等网络书店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的重复率低于10%。也就是说,有90%当年发行量超百万册的书没有进入网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之内。当然,这样的比较不算科学,因为网络书店面向个人读者,系零售渠道;而发行量巨大的政治辅导类读物通常走专门的发行渠道。不过,即使剔除了政治辅导类读物和工具书等,还是有大量销量超百万的好书没能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反映出来。另外,如果仅仅根据排行榜选书,很可能会陷入没有新书可读的窘境。因为有不少书是常销书,比如《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等连年位居畅销书排行榜。而新书能进入榜单的就很少了。据开卷统计,在2017年排名前30的畅销书中,有19种出版时间超过3年。
④与其依靠榜单和别人推荐,不如依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书。当然,在茫茫书海中遇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一位自己可心的作者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耐心和坚持。日本作家山本文绪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靠畅销书榜和杂志社推荐来选书,但翻过以后总觉得没意思。幸运的是,她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坚持在书海中寻觅。“老大不小才终于和自己觉得有趣的书相遇。找到了一本,后面就简单了。找找同一作者的,看看这位作者推荐的,作者不同便看同一类型的,一定还能找到喜欢的其他作家。不限于小说,纪实文学和学术书籍也同样如此。”山本文绪的方法就是许多名家推荐的“顺藤摸瓜读书法”。
⑤读书说到底是自己的事,别人可以推荐,但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否则跟在别人后面。追逐时尚潮流,不过是读给别人看的,而真正的阅读是读给自己的。因此,建议那些渴望用书籍丰富自己的读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在书海中寻寻觅觅,直到找到那本让你心动的书。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9日19版)
【1】作者认为“跟风阅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本文着眼于时下跟风阅读成了风气这一现象,提出了“跟风阅读不可取”的观点。
B.有些新书因为没能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反映出来,所以如果仅仅根据排行榜选书,很可能会陷入没有新书可读的窘境。
C.选文第④段列举日本作家山本文绪的寻书经历,从反面劝诫读者要依照自己的兴趣主动选书。
D.读各类书籍时,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家,可以找找他(她)其他的作品,还可以看看这位作者推荐的作家作品,就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其他作家作品。这种读书方法可以称之为“顺藤摸瓜读书法”。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阅读不跟风,在书海中找到自己心动的书。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什么是自由?
村上春树说:“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我而言这便是自由人的定义。”康德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让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