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B.青少年时期,保尔和冬妮娅是一对朋友、恋人,后来,由于阶级观点的不同而分手,最后保尔和达雅结婚了。
C.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奥库涅夫,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科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书稿在途中丢失,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
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B.《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前者侧重于叙述和描写,后者侧重于议论。
C.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兼葭》)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侧的思想感情。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一唱一和、相亲相爱的睢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50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走上反抗的道路。
C.这个村子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D.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家之手。
4、下面各项语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B.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C.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D.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6、古诗文默写。
(1)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5)《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带“云”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上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B. 保尔在哥哥介绍下做了司炉助手,并在家中结识了他的革命引路人朱赫来。
C.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该小说出版后,他又忍着病痛完成了另一部小说《暴风骤雨》的创作。
D. 文中“他”指的是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他的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2】请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
【3】文段中写主人公有自杀的念头,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中绽放的化学魅力
①科学在不被世人所认知的时代,就以实践的形式参与了大量生产和创作。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火药制造、纸张生产、染色、酿造、冶金等方面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化学对文明的深刻影响。
②在古诗词的艺术创作中,我们能窥见处于那些时代下的科技水平以及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这里我们就说说中国古诗词中的化学。
③日常生活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化学反应首先涉及形态或颜色的变化。
④关于形态,明代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便描述了制备石灰的过程。“出深山”写的是开采石灰岩(即碳酸钙);而“烈火焚烧”则是将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生石灰(氧化钙)。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得到的产物即粉状的熟石灰(氢氧化钙)。当然,这首诗托物言志,将石灰赋予了人的品格,表达了坚强不屈和清白正直的气节。
⑤关于颜色,古代诗词中,有无数诗句勾画着芬芳世界的嫣红姹紫:“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万紫千红总是春”“乱花渐欲迷人眼”……丰富的色彩与诗人们充沛的情感浑然一体,使后人每每睹物,便有幸跨越时空与创作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而这些丰富有层次的情感对应的五彩斑斓的花卉世界其实大多来自于一类名为花青素的物质。以常见的矢车菊素(Cyanidin)为例,当外部的酸碱度(pH)变化时,分子会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如在酸性环境下(pH<3)的红色,到中性偏酸(pH=6~7)的紫色、再到中性偏碱(pH=7~8)的蓝色,以及碱性环境下(pH>8)的青黄。
⑥当然,除了花青素,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靛青、茜素红、姜黄素……这些植物色素都为古代染色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⑦与花卉一样斑斓的,还有烟火。烟花常被比作星辰,如唐代苏道味《正月十五夜》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还有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当然是古人形容烟花最直观的方式。但烟花和星辰的关系或许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它们之间有着远超直觉的联系。
⑧烟花的色彩其实是烟花的电子能量差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时(400nm~800nm),火焰便有了颜色。在烟花中,我们研究知道放入钾盐能使其呈现紫色,铜盐呈现蓝绿色,钠盐呈现金黄色……每种元素都有它特定的颜色。而当把光谱①从可见光拓展至更大范围的电磁波谱,不同原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原子光谱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就更大了。可以说,原子光谱是原子的“指纹”,它直接告诉科学家们所分析的对象里有什么元素以及它们的比例。
⑨通过观测得来的吸收线和发射线,分析它的原子光谱,天体化学家能推测出恒星的元素丰度、化学组成及温度,人类理解宇宙的方式又因此多了一个维度。想必我们的祖先在制造出第一枚烟花,看它在夜空中绽放,感慨烟花如星辰时,一定不会想到他也为后人打开了一扇直通浩瀚星辰的大门。
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诗人们用感性的方式诠释世界,而科学家看到的世界是有逻辑之美的,对称、简洁、自洽和统一的,可能是处处复杂多变却又能归纳和创造的。我一直相信人类多元智力的本质是创造力和想象力,高等的智慧总能融会贯通,希望读者能在感受诗歌韵律和意境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化学之美。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01期,有删改;作者:唐悦)
【注释】①光谱: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本文主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
【2】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④段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⑤段画线部分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个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文章⑦段说“它们之间有着远超直觉的联系”,“它们”指的是什么?“远超直觉的联系”在文章中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文章简答。
【5】(1)本文以“古诗词中绽放的化学魅力”为标题,这个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答。
(2)九年级我们就要学习“化学”,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化学”有什么初步认识?请根据文章内容简答。
9、题目:那一股暖流
要求:⑴ 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字数在600字以上。 ⑵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⑶ 不得抄袭试卷内的内容。